甘肃:药博会助推中医药走出去
2021-08-25畅婉洁
畅婉洁
甘肃于201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积极推动下,甘肃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由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甘肃省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将于8月25日至28日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举办。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观念的变化,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理解、认同和交流合作日益广泛。”7月30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欧阳波说,“甘肃省在中医药走出去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好成效。像药博会这样的国际交流平台,对中医药走出去发挥了积极作用。”
弘扬中医国粹
6月,国家卫健委会同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印发《“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要实施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同时,也将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县医院提标扩能等工程项目建设,从而推动建成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甘肃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有力的政策基础,立足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发祥地、道地药材主产区等方面优势,培育发展中医药产业,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第四届药博会以“弘扬中医国粹、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介绍,主办方坚持产业事业并重,展览论坛并行,线上线下并用,创造机遇,强产业、延链条、引项目、拓市场,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本届博览会将举办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论坛等系列论坛,以及中医药产业招商大会、中药材采购交易大会、中医药产品展览展销、中医药产业综合试验区建设观摩等活动。
据甘肃省定西市副市长马文玫介绍,定西把中医药产业作为全市战略性的主导产业大力推动,依托药博会平台,构建了“人人学中医、户户种药材、处处搞康养、层层兴岐黄、县县做产业”的发展格局。
目前,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置了治未病中心,或加挂了康养科牌子,100个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馆,二级以上医院还设立了老年病科,开展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此外,定西还建设了陇西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中心、漳县遮阳山景区康养基地等。
“药到陇西最全,储在陇西才优”。陇西素有“天然药仓”美誉。近年来,陇西县着眼打造国家中药材战略储备基地,全力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一批建设档次高、投资规模大、仓储标准化的中药材仓储项目陆续上马落地,天然药仓聚四方药材,为打造“中国药都”添砖加瓦。
目前,陇西县有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35家,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100万吨,年周转量200万吨,仓储品种320多个。
合作交流国际平台
“目前,甘肃全省标准化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200万亩以上,标准化种植率达到43%以上。”刘伯荣介绍,通过药博会的牵引,建立了5个中医药产业园区,入驻的加工制造企业有170户,建成5个中药材交易市场和10个产地市场,全省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00万吨。
“甘肃通过成功举办3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初步搭建了中医药合作交流的国际平台,对甘肃中医药走出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刘伯荣说。
在2019年8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上,世界卫生组织代表、“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的政府代表、外国驻华使节、港澳台地区相关机构代表及国内外宾客共计2200人到会,有500余家企业参展。
目前,甘肃在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泰国等16个国家建立岐黄中医学院或中医中心,诊疗患者2.2万人次,培训境外人员近1000人次;招收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中医专业留学生,派出专业中医药教师46人次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成立了专门的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并陆续制定颁布69项中医药国际标准。
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中医药作为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积极的作用。
此外,甘肃省采取“以医带药”和“以药促医”等方式,推动中药及中医器械的国际注册认证及推广应用,组织省内中医药企业赴多个国家参加国际化专业展会,开展對接洽谈、境外认证、商标注册等业务,有效拓展中医药海外市场。
刘伯荣介绍,2018年至2020年,全省实现中药出口近1.5亿元,年增长率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