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1-08-25陈春华
陈春华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是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更是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多加引导,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在物理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一、 引言
物理是高中时期十分重要的自然学科,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且很多物理知识在学生日后的工作及生活中,都可发挥重要作用。素质教育要求高中物理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我们作为物理教师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 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近年来,新课改理念全面落实,与此同时,教学方法及思想也发生了一定变化。然而,因为考试压力、教学进度等的影响,教师教学的重点仍是对物理知识基础知识点的教学。教师的大多数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如何解题上,而在教学中,教师并未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给予应有关注。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升学压力较大,再加上教师、父母及环境的影响,学生所追求的仍然是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而学生对发挥自身潜能、锻炼创造性思维并没有过多了解,也认识不到其重要性。
换言之,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中,高中物理教学仍然只是机械传授解题技巧及方法,就好像是将一个模板固定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让学生套用这些模式去解决试卷上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形成定式思维,遇到没有见过的问题,难以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也不利于物理这一学科的长远发展。
三、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一)是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科学技术要想取得进步,离不开一个个创新,因此教育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作为教学重点之一。物理属于自然科学,对科技进步有巨大推动作用。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若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深度思考,发散思考,发挥自身潜能,在学习中主动追求突破、创新。这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需求,也是国家科技发展对教育市场的要求。
(二)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必备条件
和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且物理知识十分复杂,学生要想学好高中物理,首先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前、课堂及课后积极主动思考,大胆探索,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
(三)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创造性思维可以让学生从书本中移开视线,并且不被教师所灌输、讲授的知识所局限,而是在具体学习中,遇到问题具体分析,创造性地探索解决方法,不断创新,追求发展。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物理学习中取得进步,同时也易形成创新意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四、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论在什么学科的教学中,兴趣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高中物理也不例外。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全身心投入其中,那么其自主性便强,即使教师不布置一些探索性任务,学生也会展开主动探索。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比较有效的方案。
如教师在讲解万有引力定律时,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宇宙大爆炸”“日心说”“地心说”等科学发展史的知识。或者可以播放哥白尼、牛顿等人的一些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发展的历史。这样学生会逐渐认识到,科学进步和科学家的持续努力及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密切相关。在无形之中,学生会增强科学自信,并且会了解物理的进步所需要的探索精神。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工具,来创设情境,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电磁感应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复习电可以生磁的知识,之后反问:“逆向思维的话,磁可不可以生电呢?”之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发电机,将发电机和一个灯泡连接为回路,邀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摇动手柄,其他学生观察灯泡是否发光。这时,再去引导学生,如果想要让灯泡更亮,应该怎么办?可以安排有兴趣的学生分别上台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样学生能够亲自感受磁生电这一现象,相应的物理知识更为具体、真实,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理论来自实践”的意识。
(二)借助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探索意识
过去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基础物理知识,所用教学方法为灌输式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分析的时间,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锻炼。另外,时间一长,学生会认为物理知识枯燥乏味,极易产生厌倦或恐惧的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每节课的知识点,创新教学模式。带着问题去学习,能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几乎每节课都十分适用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其解决问题的意识。
如在学习《奇特的力现象》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水桶、一个陶瓷瓶子和两根细线,制作成简易的“汲水瓶”。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析,当水瓶中没有水的时候,瓶子会怎样?如果装了水之后,瓶子是会倾倒还是会垂直?当学生各自给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可以现场演示,让学生亲眼观察汲水瓶在盛水前、盛水后的不同状态,并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瓶子呈现不同的状态。通过这样的观察分析,学生能够对重心、重力等知识加深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灵活应用小组学习法,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
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想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需要適当放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探索,主动思考。要想打破学生的被动学习意识,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措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表达自我的平台,不论学生成绩是好是坏,都可以作为主角在这个平台上发言。学生带着主人翁意识去分析问题,自然会融入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总体来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不仅促使学生发现彼此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学生日后步入工作岗位有重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