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2021-08-25刘锦青
刘锦青
摘 要:语文在初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学生初中课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代社会,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主要分析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从而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一、 引言
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其根本目的是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从而切实提高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结合当前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优化学生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课程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目前已经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开展初中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仍然有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高效进行。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有待优化
在教育行业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切实需要。但是很多老师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此同时,部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且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因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过分强调应试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很多老师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过分注重于答题技巧和答题模式的传授,但是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实际魅力和内在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并且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孤立,这与教育部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部分老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其大部分時间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因而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考意识并不十分理想,其整体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十分负面的影响。与此同时,部分老师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老师的态度以及教学的氛围都较为严肃,因而一些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甚至部分学生还会产生厌学和逃避心理,这对初中语文课程的高效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三、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随着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欢和青睐。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课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以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比如某老师在讲授《天净沙·秋思》这首古诗词的过程中,就根据学生们的认知条件以及当前的教学现状,合理引入了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创设了优美真实的古诗词情境,使学生们穿越历史的时空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课堂体验。在此过程中,老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展示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动态画面,并为其配上凄清伤感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对文本中描绘的场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使学生与诗人之间能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为后续课程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还能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紧跟老师的课程节奏,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这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二)立足文本提出问题,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情感和思想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大有裨益。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问题,从而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们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到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为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不断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某老师在开展《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的教学实践中,就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使学生们对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同时还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文章的情感基调,从而切实优化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在此过程中,老师的问题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作者描写紫藤萝瀑布的角度和顺序是怎样的?其二,作者在课文首句停住脚步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其三,作者在哪些语句中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学生们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探究,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沟通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老师还要不断健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评价体系,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不断优化初中语文课程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模式,帮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语文自信,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探究活动中,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