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家封曙光
2021-08-25刘杰
刘杰
编者按:
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山河同庆——郑州画院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美术作品联展”于4月28日在郑州美术馆新馆拉开帷幕。开幕式当日,《理财》杂志记者被邀观展。以书言志,以画寄情,观展中,记者感受到书画的艺术魅力,也惊叹摄影技术的高超。一幅幅作品,既彰显出中原山河的壮丽,也体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意。作为“山河同庆”系列展作品之一,封曙光先生的山水画作品展“嵩山·十年求工”在这个暑假持续展览。展览时间为4月28日至7月31日。
得知郑州美术馆近期要为曙光先生举办个人展览,是郑州市艺术名家推介工程项目,很是为他高兴,期盼见到他更多的新作佳作。今日提笔为老朋友写几句话。
和曙光先生相识已有30多年时间。之前他在部队从事宣传文化美术工作多年。1988年到郑州画院成为专业画家后,他身上依然有些部队留下的痕迹,诚恳,直率,执着。后担任郑州美术馆馆长、郑州画院院长职务后,由于工作原因,我们时常接触,总是愉快。作为画家,他的作品在全国第八届、十届、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和文化部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中入选、获奖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他画的《水墨火车头》《海岸沙滩》《太行暖冬》等作品,构思新颖,手法独到,题材广泛,为大家关注,已是著名的山水画家。但他却放弃了这些,一头扎进嵩山,开启了师法自然的写生生活。他身居嵩山,以山为邻,以山为伴,以山为友,坚持看山、听山、画山、悟山,感受大自然赋予嵩山的独特魅力,转眼已有十个年头,时间飞快,令人感慨不已,一分耕耘,就是一分收获。
前段时间,我在他的画室见到了一批近期他创作的以嵩山为主题的作品。尺寸大小不一,小则盈尺,大则过丈。令人称道的是,他的每幅作品构图都别具一格。作为一位山水画家,近百张作品描绘同一特定景物,在构图意境上不重复是很难得的。
他绘制作品时,态度很虔诚。无论画幅大小,都用心经营。小幅作品有大画的气势,大幅作品有小画的灵动。用笔沉着,线條生动,用墨滋润,丰盈厚重。笔墨完全从传统中来,根植于传统。但他师法自然,尊崇嵩山,每幅作品都有了出处。只是借笔墨去修饰经营了天造的意境。他把嵩山阴晴不定的万千气象,与上万年嵩山形成的宏大结构,搬进自己的画卷中,因此他的作品虽是主要用墨色表现,但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嵩山千岩竞秀,异彩纷呈,溪水清澈,跌宕起伏。这种画面的大开大合、大出大进,大大有别于自己过去形成的古雅秀润风格,可谓别开生面,找到了自己有别于他人的独特语言和画面结构。重要的是,这是他从嵩山的写生中摸索出来的,是属于嵩山的,我觉得也是属于当代的,因为在过去画嵩山的历史上还没有见到这样的画法。
他画的嵩山十分完整,看似简单的皴、擦、点、染、勾等技法,在他的画面组织下,很自然地把嵩山的形与神凝结起来,似乎有灵魂、有生命、有情感,仿佛看到艳阳高照下的嵩山、雨后天晴的嵩山、烟雨缭绕的嵩山。这与他长期深入生活,扎根在嵩山写生是分不开的。这浓缩了他十年的观察与写生研究与思考。作品面貌虽然变化万千,但形神完备统一。他画了十年嵩山以形写神,只为求工求象,看似简单的目标去做起来却十分不易,但他做到了。我认为,在长期深扎嵩山的过程中,曙光先生的胸中已有一座嵩山,布满千岩万壑,苍松翠柏,晨钟暮鼓,霞光云影。在精神层面上,它俨然与嵩山融为一体。
写生是画家的传统手法,在照相手法十分便利的当下,更显得必要。在写生时面对活生生的自然对象,感官眼睛与持笔的手之间,打开的是心灵与自然对象之间的新窗口,这无疑容易激发出画家的创作灵感和激情。因为自然本身的变化多端,画家已习惯的艺术手法可能不适合了,重新面临挑战。如果画家要寻找艺术面貌的突破或者使自己的作品面貌的完善,无疑,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因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封曙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省美协副主席,河南省山水画艺委会名誉主任,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原馆长、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