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典型代表——王乐义
2021-08-25李建锋
□ 李建锋 王 赟
王乐义,中共党员,山东寿光人。他带领村民率先试验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结束了我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在广大农村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他无私地将大棚技术在全国推广,使亿万农民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被誉为“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之父”。
1978年9月,37岁的王乐义当选为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那年春天,他刚刚做完直肠癌手术,家里人一致不同意他出任村支书,但他认为,党组织信任我,全村人需要我,就是搭上命也得挑起这副担子。1986年,干了8年村支书的王乐义,借着家庭联产承包的东风,带领大家把“不长毛”的岭子地变成“大果园”,解决了全村人的温饱问题。由此,王乐义成为当年全县的致富典型。群众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但王乐义并没有满足。他意识到,要想让农民收入不断上台阶,还得围绕土地做文章,让土地生金。
拥有蔬菜种植传统的寿光,依然将蔬菜作为突破口。1989年初,王乐义通过三顾茅庐,凭着一心为群众的执着之情打动了辽宁省瓦房店市的韩师傅,学到了冬暖式蔬菜大棚这门新技术。王乐义满心欢喜向乡亲们推广时,村民却并不买账。因为当时村里人均存款300元,一年打工挣1000元,而建设一个大棚要5000多元,更何况还是头一次搞,风险相当大。于是,王乐义发动17名党员,1989年8月建起了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示范棚。 12月,第一批越冬黄瓜上市,每公斤20元的开秤价没有挡住人们抢购的脚步。村里一夜间多了17个“双万元户”。第二年,村支部没做任何发动,160多户村民争先恐后建起了180多亩大棚,当年全村的存款就从6300元猛增到128万元。
冬暖式大棚的成功,使三元朱人尝到了甜头,但王乐义并没有因此止步。为使大棚种植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在他的倡议下,村里投资100万元,建起了集科研推广、物资服务、科普培训于一体的科技大楼,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长期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并派人到日本、荷兰学习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几年时间,就有国外100多个蔬菜新品种在大棚里安家落户。1992年,成功地进行了无公害蔬菜生产试验。
“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这是王乐义常说的一句话。在他眼中,“家”是大家,“家”是国家。自冬暖式蔬菜大棚试种成功后,王乐义没有把历经千辛万苦掌握的先进技术藏在家里,捂在村里。他和三元朱人无私地把技术教授给全国各地的农民。他拖着病体,行程几十万公里,足迹踏遍长江以北11个省、市、自治区,举办了3000多期技术培训班,发放科普书籍8万多册、录像带5000多盘,毫不保留地把技术传给了千家万户。他走到哪里,致富的脚印就延伸到哪里。他曾在延安顶着39度的高烧为1000多人连续讲课4个半小时;他曾先后13次远赴边疆,结束了新疆每年8个月吃外地菜的历史。三元朱村接待外地参观、考察、学习的人员达100多万人次,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传遍了全国26个省、区、市,使各类时蔬摆脱了季节局限,造福了亿万百姓。
王乐义发明和推广日光温室蔬菜种植技术,掀起了一场“菜篮子革命”,结束了北方人冬季只能吃白菜、萝卜的历史,他无私地将大棚技术在全国推广,照亮了千千万万农民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