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集体运动项目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2021-08-25倪百明吴国婧
倪百明,郭 华,吴国婧
(1.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北京 100085;2.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 100048)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业负担的加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16年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指数白皮书》的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中存在异常情绪症状的人数达到8.96%,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不断增长和低龄化的趋势。事实上,小学阶段是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恶化。不仅如此,其负面影响甚至会扩展到学业成绩、情绪社会性发展等诸多领域,给学生自身及家庭、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干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焦点。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强调体育锻炼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强调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提高身体素质、健全人格。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了保证中小学生校内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目标。大量研究也表明,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可以有效降低个体的应激反应,消除身体疲劳,增加社会参与感,从而降低罹患心理疾病的风险。如Soyeon等人对73项体育运动与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元分析中指出,儿童参加体育运动对降低抑郁、焦虑、心理压力及情绪症状方面有显著作用。另一项对2 463名小学生进行10周运动干预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论,即运动干预对小学生主观体验、情绪活力及人际感知等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不同的运动形式,如个人运动项目与集体运动项目,对于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效能可能存在着一定差异。有研究者指出,集体项目不仅能将个体的压力、紧张及焦虑释放,还可以提供合作、交流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机会,进而充分释放潜在的心理负担。因此,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集体项目比个人项目更具优势。但是,张力为等人的研究并未发现集体和个人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差异化影响。可见,以往关于集体和个人项目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尚未得到一致结论。此外,以往比较集体和个人项目差异化影响的研究主要关注大学生或高中生群体,研究结果能否直接推广到处于情绪敏感期的小学生仍不清晰。
因此,本文聚焦小学生,采用运动干预手段纵向考察集体和个人运动项目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横向比较个人和集体项目对心理健康是否存在差异化影响,为小学阶段心理健康问题有效地的运动干预提供实证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个人、集体运动项目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采用周步成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测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该量表共100个条目,包含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内容量表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各分量表得分大于8分则表示该维度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全量表得分大于65分表示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该测验在本次研究中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95。
1.2.2 实验法实验对象:选取北京市某小学五年级共276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前测,最终选定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得分高于50分的学生共63人进行追踪测评。根据前测结果及自然班情况确定实验分组:个人运动实验组20人,集体运动实验组22人,对照组21人。实验流程:本实验分为实验前、运动干预及实验后3个部分。首先,在实验前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小学生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有无医学诊断重大身心疾病等,并要求小学生填写《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根据问卷得分(高于50分)及自然分班情况,将小学生分为个人运动项目组、集体运动项目组及对照组。然后,在运动干预部分,分别对个人项目组和集体项目组进行2周的运动干预,对照组小学生不参与运动项目。学校教师严格控制实验小学生在学校体育运动的时间、负荷以及频率。小学生一周进行3次体育课,每节课40 min,其中包括开始准备部分 5 min、基本活动部分 30 min、结束放松5 min。运动负荷以小学生心率为准,控制在中等运动强度,中等运动强度心率计算公式为:(220-年龄)×(0.6~0.8)。个人运动项目采用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包括50 m跑、1 min跳绳 、仰卧起坐、50 m×8耐力跑。集体运动项目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研发的《中小学校园足球学生用书》(五至六年级)中的内容。最后,在干预结束后,对个人项目组、集体项目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后测。
1.2.3 数理统计法使用 SPSS 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首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实验前、后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用“”表示。然后,对实验前3组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方差分析,确定3组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实验前是否具有可比性。之后对3组小学生实验前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t检验,确定运动干预效果。最后,对实验前后变化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确定何种干预项目效果最好。
表1 运动干预方案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结果
2.1.1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验结果本文研究对273名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试,其中2名小学生存在严重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对63名测验得分高于50分的小学生进行分析,心理健康问题不同类别按照比例排序分别为对人焦虑(32%)、孤独焦虑(27%)、学习焦虑(15%)、过敏倾向(11%)、冲动倾向(8%)、恐怖倾向(3%)、身体症状(2%)、自责倾向(2%)。
2.1.2 实验前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分比较对实验前个人项目组、集体项目组及对照组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验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别主效应不显著(P= 0.919),即实验前3组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测验得分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由表2可知,实验后个人项目组和集体项目组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实验前有显著差异(P< 0.001);而对照组小学生实验前后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81)。
表2 不同组别实验前后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2.1.3 个人、集体项目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比较首先,由表2可计算各组别心理健康水平在实验前后的变化量(后测-前测)。个人项目组的心理健康得分变化量为-9.55±2.06分,集体项目组变化量为-16.55±2.46分,对照组为-0.95±2.38分。然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水平变化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组别的主效应显著,即P< 0.001。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多重比较见表3。个人项目组和集体项目组的受试者心理健康测验得分变化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01),且集体项目组显著大于个人项目组(P< 0.001)。
表3 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多重比较
2.2 讨 论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自身健康成长、家庭和谐和社会安定有重要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参加体育运动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但目前对个人与集体运动项目对小学生的干预效果及差异化影响尚不明确。基于此,本文研究采用个人和集体运动项目对五年级小学生进行2周运动干预实验,比较不同运动项目对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差异化影响,为学校建设高效体育课堂,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实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小学生较少,但对人焦虑、孤独焦虑和学习焦虑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集体运动项目和个人运动项目均能够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并且集体运动项目更具优势。
本文研究中,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小学生仅占0.01%,这一比率低于国内其他一些地区的调查结果。出现该结果一方面可能由于学校和家庭较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小学生心理普遍处于较健康的状态;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本文研究样本量较小,不能代表小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未来有必要在更具代表性的大样本中进行调查。
本文研究发现,参加集体运动项目和个人运动项目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都有所改善。因此,不论是集体运动项目还是个人运动项目均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本文研究认为,参加运动会对个体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一系列影响,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首先,体育运动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增加β内啡肽的释放、降低丘脑-垂体-肾上腺素(HPA)轴的应激反应、提高多巴胺水平等,这些变化都会促使小学生个体感到舒适,降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其次,参加集体或个人运动项目都能使个体转移注意力,释放压力及焦虑、不安的情绪,体验到成就感,提高效能感和自尊水平,这些都会诱发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本文研究表明,参与集体运动项目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更有效,这与以往以大学生和高中生为受试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出现这一结果可能与集体项目特点及小学生自身特征有关。首先,集体运动项目能够满足个体对人际依恋的需要,即多人形成的一个团体会对每个成员形成一种保护,团体中的成员会更有安全感,焦虑水平也会有所降低。其次,集体运动项目由多人参与,每个个体对比赛结果的责任是参赛人数的倒数,也就是说,参加集体运动项目时,个体对比赛结果的责任感及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都低于个人项目。因此,小学生参与集体运动时更投入,能感受到放松的心情,从而打破与负面情绪有关的恶性循环。再次,集体运动项目能使个体在运动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和配合,减少敌对和偏执,增进与伙伴之间的交往,满足小学生人际交往需要;同时,这一过程也将增加小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可能性,这些都能够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最后,小学生好奇心强,更喜欢具有变化性、趣味性的运动形式。在本文研究中,集体项目除了包含传球、运球等常规教学外,还有趣味性较强的足球游戏和比赛,这无疑将会让小学生更能享受参与集体运动项目的过程并从中获益。综上,与个人运动项目相比,集体运动项目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更具优势。
3 结论与建议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自身幸福感、学业成就等,还会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本研究发现,无论是个人运动项目还是集体运动项目均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另外,相比较于个人运动项目,集体运动项目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更加显著。鉴于此,要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充分考虑运动项目的特点及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设置丰富的集体运动项目,提高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度,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