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设计反思日志对思辨倾向发展的作用研究

2021-08-25

对外经贸 2021年7期
关键词:日志思政作业

朱 楠

(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引言

《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强调,专业课程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培养他们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和身心素质。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具备好奇心、求知欲、创新意识和抗压能力;道德素质,即具备责任感,诚信、知礼、客观、谦逊;综合素质,即具备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指南》中指出,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强调培养的重点不是知识传授,而是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近年来众多研究专家与学者也纷纷指出思辨能力的培养是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的方面。鉴于此,基于笔者所在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情实际情况,尝试使用反思日志有意识培养本科第三批次录取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学生思辨倾向发展进行研究。

二、当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

以翻译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主要讲授翻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属于专业基础课,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前期的教学中,主要是对翻译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外加翻译技能的训练。很多情况下,仍然采取讲练结合、对照参考译文进行修订、提升译文质量的程序组织开展教学。教学过程更加关注字词、句法等微观层面,而对翻译过程的思维活动情况关注不够,评价方式传统单一,最后评价主要看译文质量的高低,而缺少对整个学习及翻译过程中思维变化情况和对思辨能力的培养和评价。在汉英两种语言与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上,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虽授课中常用启发式及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归纳和总结,但对于学生的实际理解与内化掌握运用情况,仍主要以译文质量为考查依据。

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的课程思政及育人功能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在当前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还应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通过反思日志培养思辨能力

(一)研究背景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的19级英语专业本科生两个班,共计62人,所授课程为《翻译基础》,于第2学期开设,每班授课16周、共计32学时。学习本课程前,学生没有学习过任何与翻译知识及技巧有关的课程。课程主要讲授基本的翻译知识与方法,学生利用课程所学不仅可以进行单句翻译,而且可以进行长难句的分析与翻译。

(二)研究问题

1.在完成嵌入反思日志的过程性评价作业时,学生关注哪些问题?有何变化趋势?

2.该变化趋势能否表征为学生思辨倾向有所发展?

(三)研究的实施

教师设计了内嵌翻译反思日志的过程性评价作业,内容包括难度水平不等的单句翻译、翻译对比分析、一篇150词左右的汉译英短文翻译,并要求学生在每一部分后撰写翻译反思日志。该作业每周课后布置,下周上课前提交,学生有一周的完成时间。教师在每周课后收取作业,对学生所写反思日志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由于疫情期间进行线上教学,受各方面条件等的限制,教师实际上布置、每生实际上完成了12篇嵌入反思日志的过程性评价作业。

为回答上述问题,以周为单位,将收取来的嵌入反思日志的过程性评价作业进行整理分析。收取12周次的作业(每周1个主题,共计12个主题),每周(每个主题)收取作业62份。从每周的62份作业中提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并计算出该关注问题在每周总作业份数中的占比情况,汇总如下表。

根据上述表1中的数据,绘制出如下学生关注点按周次分布变化统计图(见图1)。

表1 学生在反思日志关注点的人数及在总人数中的占比情况汇总表

图1 学生关注点分布变化情况

由表1和图1可知,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过程性评价作业并撰写反思日志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点集中在翻译过程中的难点、解决方法、解决过程、对原文是否进行了评价、本次作业完成的收获,以及对于今后的学习有何影响这六个方面。纵观12周以来学生关注点的变化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整个研究期间,学生都十分关注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关注者在总人数中的比重始终处于高位,基本维持在80%以上,后期略有下降。而其它五个方面,却表现出了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基本可以概括为“从无到有,小幅攀升”,从关注率不足20%逐渐上升到30%以上。

(四)研究的结果分析

从研究数据来看,学生普遍关注翻译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并且这主要集中在词汇与语法方面,虽然在后期关注比例人数有所下降,但这与三表院校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基本素质的实际情况还是相符的。学生在完成任务中,遇到的首要难题还是基础语言方面的。但比较可喜的是,研究中有部分同学对于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逐渐有了主体认知意识,思维的过程从单纯关注词汇与语法本身,逐渐上升到自我意识,看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并有意识地做出进行改变的尝试。如有学生在第5周写到,“……发现自己还是有很多词不认识,有时句子长一点就看不懂,原来以为是材料本身难,现在意识到是自己的词汇量储备还不够,语法也不过关,看来以后自己要加强背单词了。”该同学在第8周又写到,“看来背单词有用啊!还得继续努力!”不排除翻译材料难度差异客观存在,看到学生自我认知的变化正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在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中,思辨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认知技能,包括分析、推理、评价,学习者对认知过程的调整与管理,选择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多种策略。从学生关注的其它方面来看,通过撰写反思日志,学生们记录了研究原文、在翻译中发现问题,采取所学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去解决问题,形成译文,并进行总结和一定程度的反思这一系列思维活动的过程。思辨能力基本从自我无意识状态,到开始有了觉醒。比如学生写到,“不能上来就着急翻译,要先分析原文的特点”,“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结合单元主题’进行翻译”,“终于忍住全翻译完再对照参考译文,虽然有差距,但还挺有成就感”,“积累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词语的表达与翻译”,“译文要符合目标语的语言特点”,“汉译英时要遵循英语的特点,避免中式英语”等。在撰写日志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意识到自己的短板,并相应提出解决的办法。通过撰写反思日志,学生的质疑、求证、探究、分析、推理、运用知识等多种认知技能有所提高,思辨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另外,撰写反思日志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抗挫折能力、不断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也有很多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欣赏自己的优点,通过撰写反思日志,能够更客观地看待问题,不断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乐观面对,主动寻求帮助,勇于接受新的挑战。比如“发现自己还是有潜力可以挖掘的”,“查了三本字典,改了六遍”,“与同学讨论能获得不少启发”等。有研究表明,思辨能力强的人大多好奇心强、积极乐观、坚韧自信,开放包容。撰写反思日志对于发展学生的一些情感方面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从而有助于发展其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怀,为培养其家国情怀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研究的创新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在基于授课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尝试与探索。教师基于本课程讲授的翻译基本原理与技巧,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翻译文本的选择上,大力挖掘思政元素,渗透思政教育,在学生的思想意识方面进行积极引导,提升四个自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家国情怀。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设课前五分钟的“每日一词”学生展示推介环节。学生展示推介内容为当前时政及文化领域热词的英文表达,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汇报。词汇来源由教师指定为学习强国App上面的“每日一词”推介、或者China Daily手机App每日新闻、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公众号等国家级权威媒体上发布的相关内容。由学生介绍该词汇的英文表达、该说法的来源背景、或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启示等。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热词的准确英文译本,为日后从事翻译实践活动搭建语料库。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小组学生的思想意识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比如一组学生讲述了在准备这个展示推介环节的过程中思维变化的过程。该小组介绍的热词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英译法。小组学生首先自行对这个说法进行了翻译,然后利用搜索引擎找到各种非官方的译法。该小组又不断求证,对比出十九大前后该提法英文译法的变化,找到十九大报告英文版中使用的译法,并反思自我翻译时忽略的问题和进行的考量,最终向班级进行了汇报展示。这一过程充分说明学生的思辨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达到了课程思政与思辨能力发展的双重目的,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另一方面,教师基于本课程讲授的翻译的基本原理与技巧,在翻译文本的选择上,大力挖掘思政元素,渗透思政教育,精心选取讲述中国故事的翻译文本,实践所授的翻译方法,实现了融隐性的思政教育于潜移默化。在语言输出方面为学生搭建起脚手架,为解决学生不知如何使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提供解决方案。对于学生要完成的翻译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引导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对知识加以运用,完成翻译任务。之后开展小组间的互评,从中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和优点,反思自己小组的不足,形成良性生生互动,助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反思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在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可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第一,通过撰写反思日志,学生在完成翻译任务的过程中,关注点逐渐从只关注语法词汇等最基础的层面,过渡到关注对翻译知识与方法的体会、运用、与反思;从对任务本身的关注过渡到对翻译过程的关注、对自我认知的关注、对学习策略的关注。

第二,通过完成反思活动,学生的思辨似倾向有所发展,反思活动融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怀与家国情怀于一体,实现了从课程内容到课堂活动均始终牵着学生从思辨中求真知,从思辨中得提高,从思辨中获发展。

第三,从整个研究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自我意识是不断觉醒的,这一循序渐近、从无到有、从弱至强的过程正是学生思辨倾向发展的一种表征。

反思研究过程,也可以看出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一是没有使用量表对学生思辨倾向发展进行精确衡量,没能拿到学生思辨倾向具体发展到何种程度的相关数据。二是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译前对原文进行评价,并引领学生对平行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促进其思辨倾向的发展。另外,可以得到的教学启示是,尽管学生普遍语言基础薄弱,但并不是说针对这类学生就只能传授翻译知识、训练翻译技能,而放弃对思辨能力的培养。相反,在精选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及其它课程支持与配合下,大力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同样可以实现思辨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日志思政作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名老党员的工作日志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扶贫日志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游学日志
作业
一种基于粗集和SVM的Web日志挖掘模型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