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贸易定性研究综述

2021-08-25

对外经贸 2021年7期
关键词:定性背景一带

薛 丽

(华东政法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1620)

一、引言

截至2021年1月30日,我国已同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了扎实的经济合作关系。伴随“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入,货物贸易逐步从最开始的电脑、手机等电子用品,扩大到了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中就包括了农产品。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借助“一带一路”的背景与平台,不断开发出了新的机遇与市场,充分助力我国农业“走出去”。学者们就“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的贸易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呈现出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各有不同的特征。

通过文献的整合归纳,按照多种方法对已有研究进行划分:首先,若以研究方法为大类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定性与定量研究两大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农产品的贸易类型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与双边贸易两类,其中定性研究多以出口贸易为主,定量研究则呈现以双边贸易为主、出口贸易兼而有之的特征。若根据研究内容进行划分,大体可以分为定性研究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发展趋势与增长路径,以及定量研究领域的贸易潜力、波动因素、制度因素共六个大类。再由对“一带一路”背景的阐释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倡议背景与地域两类,这是由当前文献对于“一带一路”的概念界定决定的。就定性研究而言,大多选择“一带一路”作为倡议背景的释义,定量研究则多取用地域释义、或两种释义兼具。研究文献的结构整合参见表1。

表1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贸易研究结构

二、定性研究内容综述

根据引言内容与表1进行归纳,定性研究几乎都会将“一带一路”作为倡议背景,而非特指的地域作为重点进行陈述;同样地,在贸易类型的选取上,定性研究会更倾向于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而非像定量研究一样出口、双边贸易兼而有之。相较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会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侧重关注“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定性研究的内容选取方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可持续发展

关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农贸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对贸易失衡、市场不合理、产品结构失衡等困境进行的定性研究。针对这些困境,学者分析其成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贸易失衡,主要指农产品的出口数量与种类地区存在失衡性,这是由各国地理环境、资源配置不同所导致的。其次,市场不合理,指部分国家的市场需求信息与我国农产品生产部门对接并不完善,造成了我国农产品在贸易时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出口,故对以往农贸活动较少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出口时往往趋于保守[1]。我国农产品自身的产业结构也存在失衡的现实情况,供给侧改革还需继续进行,使得我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农业结构优势。

基于困境成因的分析,提炼对策建议共性部分,可分为:完备信息、优化结构、增加出口这些方向。

首先,完备信息,这主要是指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与地质资源等信息,目的在于明确目标国的需求导向,同时了解我国农产品在出口贸易活动中的相应优劣势,防止我国农贸企业采取过于保守或过于激进的贸易活动。其次,优化结构方面,其方向多为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具体如根据各地域相异的资源禀赋进行动态调整的方法;以及进行更细分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具体如根据贸易结构倒逼国内农产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等。最后,增加出口,则是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目标国家的市场需求与消费潜力,动态完善国内农产品的产业结构,以此增加相应农产品类别与领域的出口贸易,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能力与水平。

(二)国际竞争力

关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全球农贸竞争方向,针对标准化与结构问题、经营规模问题、产业链完备性、流通效率、国内市场竞争、补贴与支持力度等困境进行的定性研究。学者分析其成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标准化与结构问题。标准化问题源于我国现有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仍不够完善,未能充分参与、对接和运用相对成熟的国际标准,与目标国家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与差异,这最终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结构化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结构分析相比,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将视野同时放在了国内国际两方面,主要是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农业信息不够明确、比较优势把握不足,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内种植生产环节和国际流通销售环节都存在一定的结构问题。[2]第二,经营规模问题。因为规模效益的存在,生产与经营规模的大小会直接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最终反映在农产品的价格上,并作用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产品价格作为国际竞争中最核心的因素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三,产业链完备性问题。在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业链不够完备、农产品加工种类较少的情况会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不足以与其他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进行国际竞争[3]。第四,流通效率问题。若物流效率低下,势必会抬升产品的交易费用,而交易费用作为产品成本中的重要一环,亦会对农产品最终的价格产生影响,继而影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五,国内市场竞争问题。目前我国国内的农产品市场存在产品同质化现象。

提炼建议的共性部分,可分为:标准化与结构化、规模化与效率化、优化市场环境、强化支持力度这些方向。

首先,标准化与结构化,针对标准化与结构问题所提出,与前文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建议存在不少近似之处,同样也是在明确各地域资源禀赋的基础上,通过诸如动态调整法等手段优化我国的农产品结构。但在侧重国际竞争力方向的定性研究中,针对标准化问题的解决方法会更为细致,主要是通过积极构建设立我国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使之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对接,以此拓宽我国的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大门。其次,规模化与效率化,这点针对的是经营规模、产业链完备性与流通效率的问题,具体方法是从国家层面积极推进合作经营模式与机械化生产,增加农业产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宽上下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技术水平以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协调好农产品的供需关系,并整合农业物流、进一步压缩物流成本。再次,优化市场环境,这是针对国内市场竞争困境提出的,关键是要健全现有的市场机制,并从宏观角度进行调控,实现良性循环,而非恶性的价格竞争。最后,强化支持力度,是为瞄准补贴与支持力度的问题,这需要更多地加强对农产品贸易的支持、增加财政投入、扩大贸易规模、落实农业补贴,具体包括政府层面的政策补贴、企业层面的投资融资以及保障层面的保险覆盖等。

(三)发展趋势与增长路径

关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与增长路径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的分析,侧重贸易发展与增长方向进行的定性研究。

在现状分析方面,贸易结构与双边政策是研究的两个共性重点。首先,贸易结构,此处狭义地表示为一定时期内农产品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情况,大部分研究都就此进行了分析探讨,结论也趋向一致:“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很强,贸易双(多)边的农产品进(出)口类型基本没有重合的情况;但在强互补性的同时,贸易结构仍较为单一,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蔬菜、水果、部分特色水产品和林产品上,往往其中的一两种就能占据贸易总额的绝对大头。[4]其次,双边政策,鉴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农业生产效率偏低的情况,同时有些仍存在贫困与粮食安全问题,因此会制定出限制农产品贸易的政策。

针对这两种现状,提炼对策建议的共性部分,可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扩大规模。此处的规模,既表示平面的农产品贸易规模的大小,也指代立体的农产品贸易领域,通过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蛋糕进一步做大做强,反过来推动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与增长。其次,政策引导。此处的政策也有两类含义,一是国内的农产品贸易政策,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政策,我国学者更偏向于就我国与相关国家的双边或多边政策协定提出建议,如产业合作协定、双边贸易协定、区域间的合作框架协定等,完善部分政策。

三、研究文献总结与展望

通过归纳总结,信息、结构、规模、效率、政策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贸易定性研究的五大共性方向,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困境以及解决困境的对策都不离其宗。

这五大内容并非仅仅单指国内或国际,而是同时包含了双重维度的含义。其一,信息对应需求信息与地质资源等关键信息,以明确贸易禀赋与需求导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和贸易活动,这是我国农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其二,在对信息有充足掌握的情况下,需要继续完善农产品产业的国内国际双结构,可持续发展研究更关注国内供给侧改革的结构问题,而国际竞争力研究则更侧重贸易流通环节的结构问题。其三,规模既指国内的生产经营规模,也指国际的贸易规模,科学有效地扩大规模,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同时,还能推动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与增长。其四,效率指代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作为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抓手,前者包含了部分农业科技内容;而作为提升流通效率的关键核心,后者涉及了不少交易费用问题,与定量研究中的制度因素遥相呼应。其五,政策的引导会对我国农产品贸易起到重要影响,我国的政策、贸易目的地国的政策、我国与他国的合作协定,这些政策的补贴支持力度会左右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作用于农产品贸易的格局与趋势。

表2 定性研究五大共性方向

纵观“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研究,能发现定性研究领域侧重于贸易发展方向的钻研,而定量研究领域则更关注贸易影响因素的论证,双方得出的对策结论实际可相互印证:从宏观角度看,获取信息、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高效率、落实政策这五大方向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结论链;而从微观角度看,需求、比较优势、竞争力、资金、技术、风控等定量研究领域的影响变量,都是定性研究宏观对策的延伸与细化。

未来,“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定性研究可以向以下方向拓展: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定性研究今后可以参考定量研究的背景阐释,将“一带一路”的地域性质也纳入重点,采用地域释义或倡议背景与地域双重释义进行研究;其次,根据已有的宏观结论,可以进一步导向更具体细致的对策研讨,如宏观角度的提高效率与微观视野中资金、技术的耦合关系,增加定性研究的深度;最后,研判时讯,扩展“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贸易可供研究的内容,拓宽定性研究的广度。

猜你喜欢

定性背景一带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共同认识不明确的“碰瓷”行为的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