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8-25孙百鸣杨晓冬
姜 宇 孙百鸣 杨晓冬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一、引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国家级职业教育指导文件中明确提出,“改革传统课程评价体系,探索促进多元化评价方式,从单一评价为主逐步转向多样化评价,从一元评价主体向多元评价主体发展”,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期,探索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已成为职业高等院校向专业化、科学化发展的新趋势。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和专业项目建设单位,自2016年上半学期开始实行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改革,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同步开展核心课程改革,旨在改革传统课程的评价体系。计算机类核心课程改革目标是分类分批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改革,建立健全多元评教方式,促使高职院校培养出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用人标准。
二、计算机类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方式需要遵循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考核模式与教学模式相适应。计算机类专业主要包括软件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计算机类课程整体的共同特征是对实践操作性有很高要求。在开设专业课程前,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数理知识,要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要兼备一定的创新协作能力。因此,计算机类课程涉及多个专业的基础课、核心课、拓展课,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设置有所不同,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里的教学安排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有以下一些相同的特点。
(一)实践性
在理实一体教学环境下,计算机类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后,要通过实训活动对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加以验证。例如,对编程类课程而言,学生需要通过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将抽象世界的概念具化,使用命令和语法解决实际生产问题。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通常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分解典型工作岗位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讲授和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方式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课上验证教材和教师描述的典型案例;二是实训课上按照教师下发的典型任务工单设计和实验一个完成的单元;三是课后学生按照在线开放课程要求自主完成作业和练习。实践性是计算机类课程的显著特征,也是考核学生学校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时效性
在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当前,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已经脱离不开计算机技术。摩尔定律指明每隔18个月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揭示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这要求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内容要紧跟行业发展,教学内容对接企业用人新需求,教材内容对接典型岗位技术技能新标准,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资格。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实施主体也要与时俱进,要明确课程在学生专业发展规划中的定位,深化校企合作并正确预判行业发展方向,让学生掌握的技能可以紧跟时代发展。
(三)应用性
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类课程的应用性无处不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使用编程语言设计开发企业所需的各类软件系统和网络平台,由此衍生出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已经形成新的学科。这点在职业教育领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带领学生投身科研项目,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大赛、参与企业顶岗实习项目、参加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都可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依据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后实行的考核方式,学院提出课程考核采用多种形式、多个阶段和多种类型交叉融合的方式。自2012年学院开展首批核心课程改革项目以来,计算机类课程团队根据课程的建设基础、类型性质、教学资源,强调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评定转变,考核内容向综合能力评定转变,成绩评定向阶段性评定转变,规避终结性考核方式,重新规划专业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学生学习全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升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数据库技术基础是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原有的考核评价方式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两个部分组成。新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网课学习、实训项目、测验问答、分组讨论等过程性考核指标,调整了学生出勤的分数占比,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过程性考核130分,终结性考核20分,考核总数150分,学生成绩分ABCDE五个等级,C级(含)以上学生通过考查课。D级学生重新学习网络课程,提交项目大作业。E级学生重修课程。
表1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一)网络学习考核
网课学习考核占总成绩的20%,设置考核分数100分,设置考核点有记录学生进入课程次数、课后讨论区发帖/回帖次数、视频观看时长、提交作业次数等综合评定,分为5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10分。计算机类课程开发团队利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化课程教学平台,搭建了数据库技术基础课程的网络辅助学习平台,平台设置了课程管理、智慧考勤、教学资源库、实训项目库、课程建设等模块。教师上传在线开放课程视频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拓展。教师课前发布自学测验题,根据测验题反馈结果,调整课程教学内容,重点突破课程重难点,从专业知识的供给侧实施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二)学生出勤考核
学生出勤考核占总成绩的10%,设置考核分数100分,设置考核点有记录实际出勤次数、迟到次数、病假次数、事假次数等综合评定,分为3个等级,每个等级相差20分。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实现wifi全覆盖,所有教室已安装刷脸签到智能终端设备,学生1秒钟即可完成出勤签到,迟到一次记20分,事假一次记10分,病假不扣分,累计病假次数超过5次需要重修本门课程,考勤分数总分低于50分需重修本门课程。
(三)测验问答考核
测验问答考核占总成绩的10%,设置考核分数100分,每生考核基础分数50分,设置考核点有记录随堂测验分数、一般问答准确度、职业语言标准度,分为3个等级,每个等级相差30分,学生回答正确增加10分,回答错误减少10分,回答内容涉及到的专业词汇用法适度增加10分。测验题型多以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为主,测验内容以理论知识和验证性测验题为主,教师利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化课程教学平台搭建测验题库,测验题的使用场景一是课堂老师针对特定知识点的随机性提问,二是考察学生网课学习后学习效果测验题,三是视频课程播放中的弹题。
(四)分组讨论考核
分组讨论考核占总成绩的20%,设置考核分数100分,每组考核基础分60分,设置考核点有角色扮演分数、创新理论分数、拓展理论分数、应用效果分数、协作能力贡献度,考核结果以小组互评和企业教师点评方式判定。分组讨论的使用场景是实训课,学生扮演计算机企业高级工程师角色,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系统,使用编程语言实现满足用户所需功能。分组规则是根据网络课程测验题反馈结果划分的5个等级安排学生,分组角色有项目经理、技术顾问、架构师、程序员、企业代表5类角色,间隔8学时重新分组。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只预设讨论背景,并作为巡查员听取学生讨论只做简单引导,学生按分组讨论结果选派代表汇报,企业教师听取分组汇报结果并逐一点评。
(五)课后作业考核
课后作业考核占总成绩的10%,设置考核分数50分,设置考核点有查阅文献资料篇数、公文撰写能力。课后作业提交方式采用书面和网络提交两种,作业题目是综述类问题或企业岗位认知实践考察后的心得体会等,要求每生到图书馆查阅纸质图书不少于1册,网络文献不少于2篇,按照计算机类公文写作方式编排格式,有效作业为25分,无效作业为0分。
(六)实训项目考核
实训项目考核占总成绩的20%,设置考核分数100分,设置考核点有岗位标准认知程度、岗位工作流程、任务完成时效、用户需求达成度、核心技术掌握程度、创新能力展现度。实训项目来源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职业教育学生技能大赛国赛和省赛题目、企业真实项目。实训项目完成后学生自行将项目上传至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化课程教学平台,平台有人工评判和机器人辅助评判功能,即时反馈项目修改意见。
(七)试卷考试考核
试卷考试考核占总成绩的10%,设置考核分数100分,设置考核点是期末试卷分数。试卷内容考察学生基础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试卷考试不分等级,不分配初始分数,试卷最终成绩折算后记入总成绩。
四、多元化课程考核成效
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团队选取2020级软件技术2班79人和网络技术1班38人为试点班级,采用SPSS20软件进行数据库技术基础课程数据统计,分析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效果,并与2019级软件技术2班81人和网络技术1班39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加权平均分比较,考察两者相关程度,分析结果见表2所示。
表2 2019级和2020级班级课程Pearson相关分析
由表2分析可知,考核方式改革前后,试点班课程总成绩与对比历史成绩正相关关系,相对来说试卷分数对总成绩的影响小,与改革考核方式前相比,20级班级总成绩与平时成绩的相关关系较弱(R2=0.212,P<0.03)试卷成绩与平时成绩几乎没有相关关系(R2=0.047),这说明考核方式改革前后考核体系的有效性。
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实践应用结果取得了多方面的启示:一是改革后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习效率。二是课程内容重点难点安排合理,使得学生学习更加轻松。三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渠道和方式发生改变,知识的传递更加顺畅。四是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五是创新与实践并举,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显著增强。
五、结束语
建立多种形式、多个阶段和多种类型交叉融合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促使教师实施教法改革。改革后的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是职业院校实施“三教改革”的具体体现。通过教学实践,新的课程考核体系强化了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激发了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和生产实践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提升了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考核体系将是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