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基层财政部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21-08-24蔡红亚
蔡红亚
项目支出作为预算部门项目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绩效评价管理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20年3月,财政部出台新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旨在加强和完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进一步增强预算主体对绩效评价管理的责任意识,同时为相关审计工作提供新依据。目前市县财政部门绩效评价机构不健全,绩效评价人员配备不到位的现象很普遍,绩效评价工作还很薄弱,财政资金管理效益未充分提升。为推动市县基层财政部门加强项目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市县财政部门必须认真履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赋予的职责。
2020年3月,财政部印发新《办法》,进一步明确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标准、方法等多方面内容,凸显了财政资金提质增效的紧迫性。新《办法》的出台,为深化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改革明确了方向和细化了措施,也为深化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方面的审计工作提供了新依据。4月,由于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和重大风险,中央在“六稳”的基础上又提出“六保”新任务,对财政资金提质增效的要求再次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8月,国务院修订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绩效评价的概念,规定了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在绩效评价中的职责,同时要求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改进管理和编制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的宏观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要求财政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进一步深化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审计,是推动财政资金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举措。
一、市县财政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现状
自2005年《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财预〔2005〕86号),到2009年《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09〕76号),再到财政部2011年4月发布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预〔2011〕285号,2020年3月,财政部出台新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中国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突飞猛进,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市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还很缓慢,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由于市县财政部门业务繁多、人员少,重视程度不够,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职责还没有完全履行到位。
当前市县财政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推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断发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着重解决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中的低效无效问题,有利于夯实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绩效主体责任,推动政府效能提升,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有效途径,是建设高效、责任、透明政府的重大举措。
二、推动市县财政部门绩效评价机制建设
(一)要大力宣传绩效理念,使预算部门重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市县财政部门必须大力宣传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办法,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化项目支出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要改变基层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发展滞后的局面,财政部门要从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能够促进国家治理不断完善,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角度向基层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结合基层实际因地制宜建立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规章制度,细化财政部门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的职责和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建设中的责任。
(二)要完善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机制,明确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职责,理顺工作机制,形成绩效评价工作合力。机构和人员是实施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根本保障。在市县财政部门设置职能机构、配备人员负责绩效评价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明确职责分工,规范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程序及内容,增强工作的可操作性,参考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财办预〔2011〕47号),研究制定本地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实施方案、实施细则、指标体系,明确绩效考评管理要求,推进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建设。一是结合预算评审、政策评估,不断加大事前绩效评估力度,对立项依据不充分、实施条件不具备、交叉重复的项目不予安排。二是严格绩效目标管理,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力度,对绩效目标不明确、与资金不匹配的项目予以调整,建立完善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下达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绩效目标的引导约束作用。三是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基层财政部门对本级项目开展绩效运行监控,督促强化监控结果应用,针对发现的问题,对预计无法完成、进度滞缓、绩效指标设置不合理的项目及时分类处置。
(三)要積极构建与预算编制、执行相衔接的绩效评价体系,将绩效管理融入项目支出管理全过程。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下年度部门预算和考核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对绩效低下的专项资金,取消或调整支持方式,调整支出结构,使财政资金的安排使用更趋合理、有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8年9月印发后,财政部陆续发布了《中央部门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暂行办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办法。2021年2月,财政部《关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公布,财政部《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随即推出。与此同时,北京市最新推出的《北京市区级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指标手册》,形成了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共性指标框架;春节刚过,天津市财政系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绩效管理是四项重要改革之一。过去的一年,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的多项重大项目,有力推动了公共政策与市改革发展战略有效衔接,项目预算总体核减20%,节省的资金全部用于“六保”相关支出。基层财政部门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并不断向纵深挺进。将“花钱必问效”的理念深入人心,引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未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