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2021-08-24赵志芳
赵志芳
大班的孩子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学习与生活,如何使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我们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因此,加强幼儿的常规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本学期的重点,而孩子们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性格特点使我们的要点。《指南》:我们的教育应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各方面协调为核心。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不好,终身受其累。
我们班幼儿活泼开朗,较好动,与大班上学期相比,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特别是幼儿的责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表现尤为突出。对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孩子写字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握笔和坐姿。我们老师不光让孩子知道正确的书写姿势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而且要教会孩子多少是一尺一寸等,孩子对三个一度的把握有个依据。一尺,身体坐直,孩子左手胳膊肘贴桌面做举手状,五指并拢,指尖摸耳朵上部,这样眼睛离书本的距离大约一尺。一寸,伸出左手食指,笔尖到食指的第二关节,大约一寸。一拳,胸部离桌子边的距离一个拳头。我们在幼儿园内及时的加以提醒和指导,书写时要做到三个一,小脚平放在桌子下,并鼓励孩子向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学习,孩子们渐渐的养成了书写要坐端正,除了在幼儿园,还需要家长一起配合,孩子在书写数字或者是画画的时候,家长要在旁边细心的观察和提醒,教育孩子书写或画画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进入大班以后,孩子的集体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他们常常以自己是大哥哥大姐姐而自豪,也常常以为自己的班集体取得的胜利而欢呼雀跃。在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时,首先教孩子掌握合作的技能,学会处理合作时出现的问题。班上的孩子已有了合作的意识,但缺乏合作的技能。合作水平较差,常常会出现不欢而散的情况。因此,我们将与孩子一起讨论,协商如何开展合作活动;在合作中出现问题应如何解决?我们还将增加合作性游戏,让孩子更好地学会与同伴合作。
利用空余时间我们集体参观了小学,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入小学前的困惑。例如:一年级上几节课?小学里有没有午睡和点心?书包里可以装些什么?入学前需要准备哪些物品?等等。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决。幼儿园的生活以游戏为主,相对比较开放,而上小学以后,学习的模式成为课堂教育,课间休息时是充分自由的,要自己整理书桌,自己喝水,自己上厕所,提前准备下一节学习的内容。因此,学习生活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自己生活、学习和劳动。
书包是小学生必备的用品,整理书包是小学生每天必做的事情和应该具备的能力。为了让大班的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让他们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教师通过讨论的方法,说说怎样使书包里的物品摆放的更整洁,总结整理书包的方式方法,学会整理书包,定期的检查书包里的物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上学后每堂课有40分钟时间,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听讲,现在需要家长多培养孩子安静专注的做某一件事情。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家长应重点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与书写时正确姿势。孩子在刚开始接触书写时,坐姿、握笔姿势一定要正确。
阅读、书写的渗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早期阅读中所认识的字进行展示出来,供幼儿平常认识。数学方面的渗透: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掌握10以內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认识钟表、日历。这两个知识点对于孩子来说比较抽象,不太容易懂。我们将采取点滴渗透的方法让孩子反复感知逐渐理解,并不断复习(也希望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家可以多问问孩子现在几点钟了?今天是几号?昨天几号?明天几号等等)
总之,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既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