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影像化的青海解放史

2021-08-24王贵如

青海湖 2021年7期
关键词:昆仑青海文献

青海广播电视台拍摄的四集文献纪录片《定昆仑》在多个频道播出之后,得到了观众广泛的好评。作为一部反映历史的主旋律纪录片,《定昆仑》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内涵的挖掘、把握和呈现上,显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迄今为止反映青海解放这一题材内容最为丰富、史料最为翔实、表现最为完整的一部文献纪录片,是一部影像化的青海解放史,填补了青海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空白。

《定昆仑》彰显了信仰之美,展现了初心使命和崇高精神。它以流畅的画面,将那些看似碎片化的历史片段一一串织起来,梳理、回顾和书写了人民解放军解放青海和青海解放初期肃清匪特,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各级党组织,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等各项工作,引领今天的观众走进70年前战火硝烟的峥嵘岁月,了解和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崇高信念,了解和感受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赤胆忠心,了解和感受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践行理想信念,以及在为理想和信念而战的道路上不懈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让观众在领悟党和人民的奋斗史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赢得胜利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对这一历史时期涌现的重要战例、重大事件、英雄业绩、感人故事的讲述之中,纪录片《定昆仑》的创作者通过对历史主流与本质的准确把握,阐述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揭示过往历史的当代价值,让观众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弄清楚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的结果,从而达到用历史的成就激励人、用历史的经验启迪人、用历史的教训警示人的创作初衷和社会效果。

《定昆仑》注重历史文献、历史档案及影像资料的潜心挖掘和充分运用,始终不渝地坚持了资料使用上的“老镜头、老照片、老文献、老环境”这一多少有点麻烦的“四老”原则。这样做,虽然会给创作带来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它却从根本上维护了文献纪录片应有的真实感,使朴实无华的屏幕传达滋生出一种强大的说服力和一种令观众迅速接受以至被感动的艺术效果,从而避免了片子走向政论或一味依赖解说的问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挑选”和“运用”是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一方面是“老镜头、老照片、老文献、老环境”本身的表现力,另一方面则是镶嵌与连结的得当。由于挑选运用得恰到好处,因而许多老镜头、老照片、老文献、老环境在屏幕上顿然焕发异彩,收到了以一当十的视听效果。

在影视资料相当匮乏的情况下(这是不难理解的,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文献資料留存有着很大的条件限制),《定昆仑》比较多地采用了人物采访同期声。被采访者既有当年参加解放青海的解放军指战员,也有战争所在地区的群众和部分国民党军队中的参战士兵,还有做历史研究的专家学者。通过他们的讲述和解读,并辅以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和技术手段,来还原和再现70年前那一段惊心动魄的铁血岁月。

近年来,不少纪录片采用了时空穿梭、情景再现、三维动画等表现手法,从而突破了以往纪录片创作的某些局限,满足了观众对画面生动性的要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这样一些多元和升级的表现手段,无疑能够为片子增色。同时,我还固执地认为,不管手法如何翻新,纪录片的一些传统表现方式,如追踪拍摄、人物采访等,不会因为岁月的推移、时代的发展而老旧或过时。我的这一看法在《定昆仑》中又一次得到了验证。因为找对了人,讲对了故事,当年战争亲历者以及他们的战友、后代口述历史的震撼力,我觉得并不弱于情景再现。不妨举个例子:片中关于军阀马步芳临近覆灭时的横征暴敛,四处抓兵,通过不同当事人或目击者的讲述,就在我的眼前,形成了一幅鲜明而又真切的画面——没完没了的征税和要粮要草,弄得百姓家徒四壁,苦不堪言;疯狂地抓壮丁,迫使一些人砍掉了自己的手指头,或者弄瞎自己的眼睛。一旦抓不到要抓的壮丁,就把他家里人捆绑吊打,甚至给他们揭背花、钉竹签……凡此种种,由亲历者的嘴里“说”出来,似乎比用演员扮演的方式“演”出来,更有艺术张力,也更令人感动。

我之所以要不厌其烦地举出这一例证,无非是想借此说明,深入采访,让被采访者以口述形式讲述历史,对于电视纪录片来说,该有多么重要!哪怕只是一个简略的镜头或一句朴素的话语,也都可以在整体叙述的上下挤压下产生超越它本身的艺术感染力。

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多维度、多视角的观察和勾勒,凸显了电视这一视觉艺术的特点和优势,张扬了纪实美学的特征,让观众跟随影像,瞬间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历史年代。《定昆仑》的创作实践证明,一些观众之所以对文献纪录片会有刻板、生硬的印象,原因并不在于历史与文献的题材特征本身,而在于传统创作思维中的手法单调,只是一味地堆积和罗列历史资料,从头到尾地依赖解说。一旦摒弃了这种带有惯性的创作思维和做法,文献纪录片依然可以引人入胜。

《定昆仑》的解说准确、流畅、简洁、富有文采,较好地起到了阐释主题、提挈全片的作用。一些观众不熟悉的历史,通过解说,得以正确理解;一些司空见惯的普通场景,由于解说的点化,和所反映的问题产生了巧妙的联系,画面的意义因此得以升华。

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要为当代观众所关注,特别是要被年轻观众所接受,就要尊重艺术规律,将深刻的道理和浓烈的情感结合起来,用生动的故事,特别是能够带出历史命运、折射人的精神面貌的故事打动人。毫无疑问,人物所折射出来的精神面貌,永远是历史叙述中最动人的部分。该片虽然也有一些生动感人的故事,比如,人民解放军强渡黄河过程中军民鱼水情的故事,人民政府争取、感化昂拉千户项谦的故事,双树村建立青海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故事,部落头人康万庆与解放军精诚合作、密切配合的故事等,但纵观全片,故事好像还挖掘、讲述得不够,这就难免会影响到片子的传播效果。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遗漏,影像资料的欠缺,仅有的图像资料因年代久远而不大清晰,等等,也都是该片存在的缺憾和不足。虽有一些瑕疵,但就总体而言,《定昆仑》仍不失为一部题材重大、主题鲜明、内容饱满、艺术上不乏追求的优秀纪录片。一个年轻的创作团队,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将一部反映历史的主旋律纪录片拍出来,并确保其在政治上和史实上不出现任何问题,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据我所知,该片从前期的选题策划、稿本撰写、现场拍摄到后期制作,用了四年的时间。摄制组先后奔赴甘肃、宁夏、陕西、青海等省区寻访拍摄。片子的解说词一改再改,后期制作也是不厌其烦,反复推敲。可以说,青海广播电视台是以很大的决心、很高的标准,在打磨这样一部作品。

《定昆仑》的成功拍摄,既给我们进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讲好中国故事、青海故事以深刻启示,也使我们对青海电视创作队伍的培养和提高,对电视精品的创作和生产,焕发了激情,增强了信心。

作者简介:王贵如,陕西富平人。196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著有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电视解说词等著作多部。

猜你喜欢

昆仑青海文献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跨越昆仑
大美青海
茄子花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