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骥“东方红一号”总设计师

2021-08-24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苏方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为了祖国的空间事业,我愿意负重”只要有时间,钱骥就整天泡在图书馆里查文献、摘录卡片,思考空间事业的发展仅搜集的资料就有几麻袋,摘录的卡片达到2.5万多张

钱骥(1917-1983),江苏金坛人。中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地球物理学科的创始人之一。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中国科学界,钱姓的科学家撑起了一片天,“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被誉为中国“三钱”。“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中也有“三钱”:钱学森、钱三强和钱骥。相较于另外几位,钱骥并不常被提起。

“两弹一星”元勋23人中,绝大部分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就算少数比较年轻的没有赶上去欧美国家留学,也去苏联学习过。只有两个人没有国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钱骥就是其中之一。

1938年12月,钱骥来到中央大学师范学院求学。1943年7月,钱骥从理化系毕业,被留在理化系当助教。日本投降后,钱骥被分配到中央大学柏溪分校,负责筹建普通物理实验室。

1949年6月,在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中央研究院的工作中,钱骥被军代表指名参加接管小组工作,首先学习军事管制委员会公告,通过共同学习、讨论,来提高认识,达到思想上的统一。其间,他了解到一些社会科学知识,深感从此中国有了希望,可以走上富强之路,不再受帝国主义欺凌。

为了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他主动与同事章震越一起组织了“大众哲学”学习小组,学习马列主义哲学。1950年4月,经章震越介绍,钱骥加入了青年团。随后,钱骥参加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研究班的学习,系统地接受马列主义教育。

结束在革大的政治学习回到岗位后,钱骥除继续从事地球物理探测仪的研究外,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各项政治活动。1952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消息传来,钱骥放弃了研究多年的地理物理专业,专心研究人造卫星。1958年中科院筹备卫星工作,成立“581”组办公室,钱骥成为负责人。

“581”组组建之初,为了取经,钱骥一行兴致勃勃地去苏联学习考察。当中方代表团提出想参观卫星时,苏方表现得十分谨慎。直到有一天苏方实在应对不过去,将钱骥等带到一个院子里,院子里有一辆卡车,外边罩着一块布,然后掀开让他们看一看。苏方说:“这就是卫星。”随后不管问什么,苏方都不再回答。钱骥只能伸长了脖子,绕着卡车看了一阵。他当即感慨:“要走自己的路,要靠自己实干,要有自己实力。”

1965年9月,中国科学院开始组建人造卫星设计院,钱骥被任命为技术负责人,组织领导总体组全面开展“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方案设计和分系统技术设计工作,拟定各分系统设计指标。

当周恩来知道是钱骥给他汇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初步方案时,风趣地说:“我们的卫星总设计师也是姓钱啊?我们搞尖端的,原子弹、导弹、卫星,都离不开‘钱啊。”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目睹卫星升空全过程的钱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接下来,他没有停歇,立刻投入到发射通信卫星的工作中。

在美苏进行太空竞赛时,凭借执著的追求、刻苦的钻研和清醒的认识,钱骥提出一个清晰的指向——以应用卫星为主发展国家卫星事业,使中国卫星的发展没有走弯路。在“研制卫星要以应用为主”的思路下,钱骥提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设想》的报告,组织编写《我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纲要设想》,为人造卫星研制打下了初步的技术基础。1974年,钱骥又提出要加速发展返回式遥感卫星。这对返回式卫星的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79年4月,钱骥被任命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并相继担任了中国宇航学会理事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在此期间,他参与组织领导了返回式卫星等科学试验卫星的研制工作;组织论证、提出了“实践二号”卫星的设计方案,论证提出了加速发展返回式遥感卫星的重要建议,并力促返回式卫星资料为国民经济服务,充分发挥科学试验卫星的经济效益。

尽管成就在身,但钱骥为人处世十分低调。同行请他修改科学报告时,他当作自己的作品,逐字推敲或大段补充,却从不留名。即使有人在署名栏加上他的名字,他知道后也要求去掉。只要有时间,钱骥就整天泡在图书馆里,查文献、摘录卡片,思考空间事业的发展,仅搜集的资料就有几麻袋,摘录的卡片达到2.5万多张。在钱骥夫人史丽君的回忆里,钱骥是一个再老实不过的老实人。他总是与世无争,并且不吭一声。但他一谈起卫星的事儿,总是眉飞色舞地讲个不休。

改革开放后,一向注重人才培养的钱骥大力支持中国学生去西方国家留学。他不光支持国家派遣留学生出国,也十分支持自费留学。1980年左右,单位里有的年轻人常带着礼物到家里来,希望钱骥能批准同意他们出国留学。“父亲每次都会谢绝礼物,对他们出国深造却十分支持。”钱骥的儿子钱振宇回忆说。他问钱骥:“他们出了国不回来怎么办?”钱骥说:“虽然有些人可能会不回来,但我相信很多人还是会回到祖国贡献力量。”

钱骥为中国的卫星事业奋斗一生,他说:“为了祖国的空间事业,我愿意负重,我必须疾驰。”

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他仍然心系工作,病房床头上总是堆满了各种技术资料和刊物。每当有人来看望他时,他总是叮嘱别人带来所需的资料,询问的总是卫星研制和技术攻关进度……1983年,钱骥积劳成疾,罹患癌症不幸去世。钱骥用他全部的热爱和心血践行了一位航天科研工作者对祖国的承诺。

(責编/彭思贝 责校/李志琛、李希萌  来源/《许一世年华 只为那颗“中国星”》,黄希/文,《中国航天报》2019年9月4日;《钱骥》,杨照德、熊延岭/著,金城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等)

猜你喜欢

苏方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我国人造卫星工程的开拓者之一——闵桂荣
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天记
如此文章应该摘得更详细些
“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运行吗?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数字奥秘
1956年赴苏接收中共档案
例析人造卫星的圆周运动及变轨问题
人造卫星变轨问题
是爱情就让它纯洁吧
冷战时期中苏外交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