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之以为器 无之以为用

2021-08-24廖承霖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楝树维纳斯海德格尔

廖承霖

学舞台剧有何用?读小说有何用?弹巴赫、辨认楝树有何用?一言以蔽之,我们业余兴趣所学之事,到底有什么用?当这些问题被抛掷于面前,我想引用老子的名言来回应:有之以为器,无之以为用。

学习者,有小学,有大学。小学在于一些实用的技能,使你可以在朋友面前来一段剧本,或弹一曲巴赫。而大学,则指向精神感悟,你可以经由一本小说感悟似水年华的岁月,也可以爱上一棵楝树来提升对自然生命的认知。我们活在求取物质的世界上,需要一些爱好或技能,来帮助我们以有入无,从日常的小事中找寻生命的自我。

叩问业余爱好者的意义,不妨直接叩问生命的意义,因为前者以后者为基础。我们的生命如同登山,那么灵魂便是攀者,而一切日常的喜乐,一切我们真心喜欢的爱好,便是这攀者的扶梯。生命之修行虽立足于无形的心灵,却需要我们通过有形之物来引导。这正是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对海德格尔哲学批判的要点。海德格尔将物质世界定义为用具的集合,并指向我们对生存的操心。列维纳斯却认为,日常生活的要义在于超越与享受,而超越必经由享受来实现。他认为,恰恰是常人认为的“无用”之事,才是生命的根本“大用”。

如果只关心所谓的“正事”,那么人生将缺少光明;但是如果过分关心业余之事,反而会陷入法相的深渊,最終使我们所爱之物毁于己手。当你决定倾情于舞台剧和巴赫时,可以先问自己:这正是我所热爱的事,还是我被炫耀与痴迷所左右?在回答他人“这有什么用”的问题前,请先叩问自己,免得自己走上反向的极端。我们对于生活的无形之爱才是这些有形之物存在的意义。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立足于一颗清静的本心,我们才能驾驭纷繁芜杂的物质世界。无之以为用,这个“无”就是本心。似无,因为它不夹杂任何纷扰与妄念;似有,因为它里面生长出四季常青的心境。本心即佛性,《庄子·应帝王》中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我们面对日常生活的喜好,要留一个出世的心境,不将迎,不内外,放下平日里的焦虑,走入当下这个无穷尽的世界。无论是看小说还是识别植物,都将生命之光聚焦于一点,进而迸发出天国般的光明。

现代社会日益浮躁,人们将生命沉湎于日复一日的辛劳与享受。日益加大的竞争压力、日益纷繁的短视频之类,正在汇成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席卷中华大地。人们逐渐成为尼采口中无历史的、周而复始的、可怜的蚊群,活生生地被大数据异化为行尸走肉。我们的社会需要清流来洗去尘网,不光需要大量高端的算法工具,还需要无形的清静心灵。

愿我们放下浮躁与焦虑之“有”,深潜至心灵之“无”;愿我们守护好单纯的“无”,来驾驭世间千万之“有”。

简评

此文观点明确,从人们习惯性的错误认识入手,明确提出文章的观点“有之以为器,无之以为用”,干脆利落。接着,简要阐释“学”的不同境界与层次,为下文论证的展开张本。主体部分,作者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证,透彻剖析“有用”与“无用”的价值和意义。最后,结合当下的现实,发出呼吁和号召。全文条理清晰,有详有略,例证得体。文章语言厚实、思想厚重,这得益于作者丰厚的阅读积累和不懈的思维锤炼。

评分:53

猜你喜欢

楝树维纳斯海德格尔
浅谈“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千姿百态维纳斯
楝树花开,蔷薇正艳
楝树种子
当代维纳斯的诞生
凡·高的鞋踩出一个罗生门
楝树花开
著名雕像背后的故事
格拉斯及其作品《狗年月》
从疲惫中被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