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1-08-24谢佳媚
谢佳媚
【摘要】小学音乐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最佳时期,对小学生音乐课堂渗透德育教学内容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本文针对我校小学音乐课程忽视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导致小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学习的动机和源泉的状况,对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把思想品德内容渗透小学音乐教学之中;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小学生从小爱学习、爱生活、爱劳动的高尚情操,促进小学生德育、智育和美育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作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渗透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能使人具有愉悦性的审美感受,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动力源泉。好的音乐能够让人精神振奋、放松心情、心旷神怡。因此,教师要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小学生热爱唱歌不仅能凸显天真无邪的个性,而且能让小学生在音乐艺术的海洋里,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能够让学生在认知事物与践行中提升自我,在与人交往交流中产生共鸣。
《新课标》指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可见,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在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现行音乐教材中蕴含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的高尚情操。教师应从音乐教材中挖掘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作为一种感性艺术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和德育密切关联。因此,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小学音乐德育。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净化学生的心灵。教师将德育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一种寓教于乐的体现,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感化小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健康成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教小学音乐教学以来,笔者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遇到诸多困惑,特别是部分音乐教师都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对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把小学音乐教育视为“小三科”(图音体)边缘学科,教好教坏一个样。所以,部分音乐教师随便应付了事,教学方法呆板陈旧,教学内容按部就班。这既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也严重滞碍了学生的心智发展。在实际教学中,部分音乐教师没有把小学音乐德育的育人目标摆在重要位置;没有把音乐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接受德育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动机,甚至对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内容十分反感,产生学习上的逆反心理。因此,在音乐课堂中,笔者对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教学策略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一、从课堂导入中进行德育渗透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在课堂导入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在课中要认真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课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生搬硬套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要科学有效地设计教学内容。首先,可以从音乐的基础教学来开展,让学生从进入音乐教室起,就开始接受德育。例如,师生问好、坐立和站立姿势等,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坐立习惯,树立起课堂文明礼仪规范意识;其次,通过进行节奏训练、发声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即和谐统一的集体观;最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树立起学习音乐的信心,鼓励学生发扬个人的优点,努力克服不良习惯,逐渐培养高尚的行为习惯。在教师充满激情优雅而得体的引导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从小爱学习、爱生活、爱劳动的高尚情操,促进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全面发展。
运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导入课堂。如,在《珠穆朗玛》《我的家乡日喀则》《五彩风马旗》等歌曲的课堂导入时,笔者课前应准备好歌曲的背景视频;课中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新时代西藏的发展情况,并在有限的空间里渗透更多的西藏音乐和藏民族文化的元素,引导学生欣赏、演唱和表演;课后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藏民族的音乐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应用教材的背景知识导入课堂。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音乐《长江之歌》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讲述一些歌曲创作的背景故事。如,《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主题歌的MV是歌唱家胡宏伟去江南采风的画面。他坐着火车,行进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时,看到长江的宽广,看到翻滚的浪花。这激发了学生们对长江美丽景色的向往和长江大桥宏伟工程的赞叹。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讲述小故事导入课堂等教学手段,不仅转变教师的教学观、教材观,樹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改进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而且不断挖掘故事内涵,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崇敬之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音乐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融入德育内容,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比如,在学习《秋天来到了》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四季图画,并通过问题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欣赏之前,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关于颜色的游戏,大家连一连,看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季节吧?(金黄色、五颜六色、雪白色、浓绿色)”利用颜色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四季的变迁。然后利用课件播放歌曲《秋天来到了》。在聆听完歌曲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回答:“是欢快的。”有的学生回答:“是热情的。”在欣赏中,学生充分地感受秋天的收获与喜悦之情。教师顺着提问:“你觉得怎样唱才能表现人们喜获丰收的情绪?”再次播放视频,学生再次听赏歌曲《秋天来到了》,进一步掌握歌曲的演唱风格。学生全面熟悉歌曲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果实是农民经过辛劳和汗水换取的,并教育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下转第38版)(上接第37版)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再比如,在学习《玩具兵进行曲》时,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进行相应情境的创设,将音乐变成一种“游戏”。教师向学生提问:“昨天晚上,老师睡觉的时候迷迷糊糊感觉房间里有动静,你们猜老师看到了什么?”学生充满疑惑地回答:“不知道。”教师说道:“老师看到一只小熊从玩具盒里探出了脑袋,四处张望,它蹦蹦哒哒的,朝着玩具盒挥了挥手,一个、两个……越来越多动物出来。它们组成了一个音乐会,热闹极了!”“动物们之所以能够演出这么精彩的节目,主要是因为它们中的每一只动物都能参与到其中。今天,由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听一听这些音乐都有什么?”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把学习内容情景化与实物化,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