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与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的关系

2021-08-24翟媛媛柴丽君陈建中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细胞因子乳腺癌血清

翟媛媛,柴丽君,陈建中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乳腺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乳腺癌主要由乳腺上皮细胞发生恶变所致,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案,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但由于癌细胞会出现远处转移,患者即使接受手术治疗,出现远期转移的可能性仍较大,骨转移较为常见,也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临床需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发生情况进行评估。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由肝合成,是反映机体多种感染、非感染炎症的敏感指标[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由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是细胞因子的核心成员,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重要影响[2]。有研究指出,多种细胞因子与乳腺癌骨转移密切相关。由此推测,血清CRP、IL-6等细胞因子与乳腺癌术后骨转移可能存在一定关联[3]。本研究选取70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术后血清CRP、IL-6水平,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5~68岁,平均(56.66±5.48)岁;体质量指数18.8~26.8 kg·m-2,平均(22.78±2.16)kg·m-2;病变部位左侧41 例,右侧29 例;肿瘤直径2.0~5.6 cm,平均(3.82±1.06)cm;TNM分期Ⅰ期19 例,Ⅱ期38 例,Ⅲ期13 例。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4]中乳腺癌诊断标准,并经病理检查确诊;②单侧患病,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③入组前经影像学检查,无骨转移征象;④TNM分期[5]Ⅰ~Ⅲ期;⑤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入组前6 个月内,有外伤性骨折;②合并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③癌细胞向其他器官转移;④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甲状腺疾病等;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⑥合并心、肝、肾等功能障碍;⑦严重营养不良,无法耐受手术治疗;⑧合并凝血功能障碍。

1.3 手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确定病灶大小、位置。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根据病灶大小、部位确定切口形态、位置,将皮肤切开,游离皮瓣,自内下向外上方将乳腺、胸小肌切除,保留胸大肌,并将淋巴结清除,缝合切口。术后对创面进行常规消毒,采用胸带进行加压包扎,放置引流管。待伤口愈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常规化疗。

1.4 血清CRP、IL-6水平检测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 周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1的速率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cm,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CRP、IL-6水平。ELISA试剂盒由上海烜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5 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情况于术后第3个月采用电话随访、门诊等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 a的随访和复查,针对骨转移症状明显或骨转移可疑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X线、磁共振成像检查,评估患者骨转移发生情况。符合以下任一条标准即可确诊为骨转移:(1)经骨穿刺活检确诊为转移性骨肿瘤;(2)有明确骨转移症状,经骨放射性核素扫描(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ECT)检查呈阴性,但经CT、X线、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存在骨转移;(3)经ECT检查显示,有1~2 处存在放射性分布异常情况,经CT、X线、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存在骨转移;(4)有明确骨转移症状,经ECT检查,显示异常放射性核素分布≥3 处。

2 结果

2.1 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情况70 例乳腺癌患者术后1 a内发生骨转移19 例,占27.14 %;未发生骨转移51 例,占72.86 %。

2.2 两组一般资料、血清CRP、IL-6水平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病变部位、肿瘤直径、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血清CRP、IL-6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清CRP、IL-6水平比较

2.3 血清CRP、IL-6水平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将血清CRP、IL-6水平作为自变量,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IL-6水平高表达是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血清CRP、IL-6水平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血清CRP、IL-6水平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预测ROC结果将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情况作为因变量,将血清CRP、IL-6水平作为自变量(1=发生,0=未发生),绘制ROC曲线图,见图1。结果显示,血清CRP、IL-6水平预测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AUC>0.80,联合预测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AUC>0.85,当取最佳阈值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见表3。

图1 血清CRP、IL-6水平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的ROC曲线

表3 血清CRP、IL-6水平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预测ROC结果

3 讨论

乳腺癌病因较复杂,研究指出,性激素紊乱、遗传等是该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肥胖、饮食习惯不良也会诱发该病,可引起多器官病变,威胁患者生命健康[6]。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较为常用的术式,理论上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但术后可能发生癌细胞远处转移,骨转移最为常见[7]。患者发生骨转移后,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本研究结果显示,7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19例,占27.14 %,可见乳腺癌术后骨转移发生率较高。因此,为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发生率,临床需早期筛选高危骨转移患者,以便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IL-6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对机体造血功能、免疫应答具有调节作用[8]。CRP是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多发生于机体炎症、感染时[9]。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组血清CRP、IL-6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可见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均存在血清CRP、IL-6水平异常升高情况;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IL-6水平高表达是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的影响因素,可见血清CRP、IL-6水平在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中发挥一定作用。分析原因,在骨转移的溶骨性骨吸收过程中,最主要的效应细胞是破骨细胞,当其被激活后,可产生溶骨性骨吸收效果,参与细胞凋亡的最终过程[10]。IL-6是骨髓瘤细胞的生长因子,对破骨细胞的生成具有刺激作用,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破骨细胞、肿瘤细胞、局部骨之间形成恶性循环,骨吸收、溶解速率加快,极易引起骨代谢异常,从而引发癌细胞骨转移[11]。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炎症细胞可发生相互作用。CRP作为炎症反应中较为敏感的细胞因子,在肿瘤细胞、坏死组织的刺激下,产生大量炎症细胞,CRP水平升高[12]。因此,乳腺癌患者术后CRP水平升高,即可考虑体内肿瘤细胞转移,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为证实本结论,进一步绘制ROC曲线图,结果显示,血清CRP、IL-6水平预测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AUC>0.80,联合预测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AUC>0.85,当取最佳阈值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可见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CRP、IL-6水平进行检测,可为评估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情况提供有效参考。本研究虽证实血清CRP、IL-6水平与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密切相关,但受样本量、时间等因素影响,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血清CRP、IL-6水平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关系密切,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CRP、IL-6水平评估患者术后骨转移情况。

猜你喜欢

细胞因子乳腺癌血清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