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康养之笔”绘就“诗与远方”
2021-08-24艾前进
文、图 赵 峰 艾前进
“森呼吸、林距离”。近年来,湖北省利川市践行“两山”理念,依托丰富森林资源转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2020年12月,成功上榜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市。放眼这座山水凉城,他们用奋进之笔绘就了色彩斑斓的“诗与远方”……
绿色铺底 筑牢生态防护墙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夏时节,一辆辆大巴车驶入东城街道办白鹊山,一群群游客拥进利川康养度假。白鹊山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落一跃成为旅游名村。
利川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2.9℃,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3600个,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2天以上,素有“凉城利川”之称。
管护森林资源,厚植生态家底。“十三五”期间,利川累计植树造林43.63万亩,封山育林15.19万亩,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省级森林城市,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市,被授予“中国凉爽之城”称号。全市林业在资源建设保护基础上,加强古树保护,对7024株古树一树一卡,一树一档,责任到人,打造出了古树旅游线路和康养景点。
目前,利川市森林面积472.7万亩,森林覆盖率68.40%,林木蓄积量2482.19万立方米,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达187.93万亩。“华中药库”“武陵药谷”……全市有药用植物资源202科,881属,2258种,各类药企80余家,药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68家。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与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创造了前提条件。
健康和养生,离不开中医药业的跟进发展。利川市成功创建了“湖北省中医药工作先进示范县市”,为森林康养奠定了坚实的药养、医养基础。现有卫生机构706个,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提供了医疗保障。
金色渲染 守好青山聚宝盆
苏马荡,土家语意为“老虎喝水的地方”。原是谋道镇药材村一个小地方,因凉而热,如今跃居成避暑康养小镇,成了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旺季旅居1月以上的游客最高达30万人。
近年来,苏马荡区域森林康养设施配套完善,游步道和各景观依山而建、穿林而筑。夏天高山小镇避暑康养,冬天齐岳山欣赏雪景,苏马荡成为越来越多“候鸟”康养的首选之地。
毛坝镇联心村地处青山绿水间,清晨的云山雾海恍如仙境,与袅袅炊烟相映成景。村民看准商机,将特色民居改造成森林民宿,招徕了武汉等地游客避暑。仅有200多户的联心村,现有20多家民宿,每年现金收入200多万元。
这两个村只是利川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缩影。利川依托凉爽生态资源,聚焦重庆、武汉“火炉”避暑纳凉需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腾龙洞也成5A景区大家庭的一员,旅游资源的禀赋进一步彰显。全市现有各大森林生态景区和周边乡镇村寨康养经营户1500多家、客房1.2万间、床位2.2万多张。利川探索的“两山路径”既有“含绿量”又有“含金量”。
森林康养产业,是森林旅游与森林康养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是林业产业综合性、带动性的生动体现。森林康养打破了区域林业产业结构,让林业与旅游、文化、医疗卫生、服务业等行业形成一盘棋,相互助攻产生化学效应。利川林业以开放式思维将山水生态与土苗文化融合,建设“康养利川”,实现现代林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领域和产业之间深度融合,使“凉城利川”向“康养利川”转身。
红色勾线 建设康养大格局
森林康养产业作为林业生态建设和健康服务新业态,在全国尚处于萌芽阶段,利川市坚持摸着石头过河,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2021年是利川市森林康养建设的基础之年,林业系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发扬利川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自觉转型创新驱动康养产业,持续不断地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重点围绕森林生态旅游、富硒森林食品等产业急缺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与湖北民族大学等大专院校合作,定向培养和柔性引才,选拔培养一批实用人才以及“土专家”“林园通”。
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按照“十四五”规划,高标准打造100万亩特色林业基地,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建立一批林业生物经济产业园等,实现林业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林产业和乡村旅游,拓展休闲体验、民宿避暑、康体养生等新业态,开发“林旅”“康旅”新产品,开发建设出了一批乡村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示范村。
创新打造一批森林康养特色基地和小镇。持续打造佛宝山、甘溪山、齐岳山和星斗山四大特色森林康养基地;指导谋道镇、团堡镇、南坪乡三个乡镇转型升级森林康养,着力打造“三乡康养新区”,使之成为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样板。按照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要求,推进小城镇森林康养特色化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利川林业珍惜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市的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开发,市场主导、品质优化,积极促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中贡献森林康养力量,向建党百年献上了一份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