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方法革新初探
——以河南大学附属中学为例
2021-08-24查海涛郭志永
查海涛 郭志永
(1.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2.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师,在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各类方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组合优化,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这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除了需要学生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学生利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地理问题。因此,高中地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地理教师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近年来,传统教学方式组合之下的地理教学呈现出与核心素养脱节的问题,需要教师利用自身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知识进行改进,推动教学方法的变革。
一、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为深入了解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及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使用类型和程度等,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河南大学附属中学进行调查。共设置17道题目,发放问卷121份,有效回收119份,调查发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运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与学相脱节
教学方式单一是很多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多是采取以讲授法和问题引导式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试教育之下,受高考的压力影响,教师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师仅是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将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大量地讲解习题,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学习状况。多数学生表示老师在讲解新的地理知识点时,无法很好地调动自己所学所记的相关内容,在面对习题时也无法很好地调动所学知识,显得力不从心。这种教与学的脱节的方式,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2.部分教学方法的挖掘深度不够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不同的内在意义和对特定知识点的不同深化作用。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部分教师并没有将教学方法背后蕴含的深层意义传递给学生。
地理知识面广、难度也比较高,有些地理问题相对来说十分抽象,大多数学生学习地理非常吃力,某些地理信息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地图、图表的形式呈现,图形类型复杂。就日照图来说,就有侧视图、俯视图、斜俯视图、圆柱投影图、局部图多种形式。如何学好读图、析图或许是学好地理的关键,部分老师不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不去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图表,加上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弱,遇到难以理解的图表,只能望洋兴叹。
多数教师表示在课堂中会运用到思维导图,将所讲内容串接起来,却局限于对整节课知识的回顾,思维导图的系统性与层次性不能完全发挥。这便使学生误以为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总结是教师用来教学的,与自己的学习关系程度不深。[2]在调查中,42.1%学生表示很少去整理构建所学地理知识的相关知识体系,这与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弱化是分不开的。
3.重结论,轻过程
注重地理结论,忽略学生对地理问题分析的过程,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又一大问题。在遇到开放性地理问题时,如对某些地理问题的看法、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等,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便组织学生自主或小组进行探究,却忽视了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之后教师便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正确答案。(图1)教学任务繁重时,教师便将一些解决措施与方案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这忽视了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能力的提升过程,忽视了地理习题的答题思路,导致学生在面对开放性地理习题时提出的实施方案毫无条理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会让学生觉得地理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学生学习效率也极差。
图1 面对开放性地理问题时的教学情况
4.重理论,轻实践
调查发现,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很少采用实验法,不论是涉及“热力环流”“影响地表下渗量的因素”等室内实验,还是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等户外实验调查,教师都是通过视频播放,口头讲授教学。高中教学压力大、时间紧,学生往往通过大量习题去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也将教学重点投射在讲解解题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上,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通过实验演示复杂的地理现象,也产生了户外调查和实验费时费力、不能快速掌握地理知识的误区。[3]高中地理教学课外活动少,实践活动也不够丰富,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实践教学。
二、革新对策
1.加强教师技能培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地理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方法,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能一直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适当的方法。教师在地理课堂可创设情境化导入,采取讲授法和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使用地图、案例教学时,多开展教学活动。此外,新课标中也提出了要加强地理教师队伍的培训,建设地理教研组,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切磋地理教学方法。因此,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使之熟练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理解课程培养目标、研读教材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更好地实施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2.更新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的内涵
教师将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整理组合是不够的,要在组合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究各种方法的内涵,了解通过何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哪方面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例如,在运用地理地图教学时,教师不能仅将其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完成教学任务即可,而是要分门别类地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图表判读方法,帮助学生获得地理事物的相关信息和分布情况。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不要局限于地理案例中的具体知识,而缺乏原理性的概括。一些案例本身并不是教学重点,也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案例数量很多,逐个分析是不大可能实现的,重点是透过案例掌握其中的地理问题分析思维,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实现“由例及理”的过程。[4]同时,要注重拓展案例,复杂的地理原理不是单靠一个案例就可以获得,而需要分析更多案例之后才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在新课讲授时,课前预习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会更有条理性;课堂上,结合地理课程,运用思维导图可延伸多重知识并有所侧重地授课,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主制作思维导图进行检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作能力。长此以往,这种课前、课中、课后的导图意识会培养起来,学生的地理知识会有序地关联,地理知识体系也会逐步建立。[5]
3.教学过程活动化,在合作中开展教学
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合作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在课堂中设计不同类型的地理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地理学习。教师可将相关学习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搜集相关材料,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进行汇报展示并互相提出问题,教师针对各小组汇报总结不足之处提出指导意见。例如,在结束“旅游地理”的学习后,学生能够体会到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生活的城市或感兴趣的旅游资源,思考有哪些适合发展的旅游资源、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等。教师可要求学生课下搜集开展家乡旅游业的资料与发展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合作探究,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展示。有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结论并不唯一,学生可通过分组辩论,激发其思维的碰撞,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师也可多开展互动性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讲解城市化的不利影响时,可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学生扮演大量务工人员进入城市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讲解工业区位因素时,可让学生扮演投资建厂者,开展招标会,共同讨论工业布局的因素。
4.开展地理实验,在动手操作中进行教学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教师可尝试在教学中开展多种多样的实验。地理实验是指通过实验演示地理理论,帮助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地理实验区别于化学、物理等学科实验,成熟的实验项目较少,一些实验结果有时不能很好地反映知识原理,但只要实验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便可在教学中积极应用。教师要结合教学现状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地理实验。例如,在讲解洋流的分类—上升流时,教师可利用玻璃钢、墨水、小风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上升流的形成过程;在讲解河流地貌时,可在装满沙土的玻璃缸中倾倒水流模拟河流在上、中、下游形成的不同地貌。此外,在地理实验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动手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想象力。例如,在讲解影响洪涝灾害的因素时,教师可通过不同条件设置下的模拟实验,演示下渗量的变化,便于学生理解影响下渗的因素。
5.走出课堂,融合本土资源开展课外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局限于课本知识,学生处于听的一个状态,这样会导致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走出课堂,结合本土资源开展实地调查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地理原理,开阔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例如,教师可结合开封菊花文化的特色开展实地调查,针对开封菊花种植的区位因素分析现存的问题,为开封菊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结合开封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实地调查,走进规划馆,了解城市内部分区的功能,开展城市功能分区的教学;在讲解流域的综合治理和河流的水文特征时,可指导学生开展黄河下游开封段的实地调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三、结语
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继续深入推进,以及地理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的变革势在必行。通过何种方法,更好的实施教学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地理教学要紧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每一次的变化都表明我国地理教学方法研究体系在不断改进,也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提出更实用的相关教学方法革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