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学生社区治理:现状、逻辑及路径

2021-08-24叶圣华

现代交际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党组织党员基层

叶圣华

(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 松江 2016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切实以党的政治建设贯穿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党建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事业的鲜明特征和最大优势,在基层治理领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将党建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种创新实践,是契合我国当下及未来基层社会发展的整合治理模式。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社区治理日益成为高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等进驻园区开展工作,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将园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2]。然而,伴随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学生社区治理面临的形势环境迅速发生改变,学生社区陷入松散化和碎片化的治理危机,一定程度存在虚化、弱化党的领导的倾向和现象,导致出现一系列道德悲剧。基于此,如何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加强党对学生社区治理的全面领导,以此协调基层治理各主体间的关系,深化“三全育人”机制,突破学生社区传统治理模式和理念,进而构建学生社区治理新格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得迫切而必要。

一、党建引领学生社区治理的现实状况

近年来,学生社区书院制在部分高校中得到实践,学生社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功能得到拓展。经过十余年的运行,书院制可以说是党建引领学生社区治理的具体实践案例,为党建工作融入学生社区提供了发展契机,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书院制以学生社区为建设阵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团活动,以此发挥党建工作的育人作用,在学生社区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从纵向角度看,书院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建到学生社区的架构覆盖,属于党建引领学生社区治理的现实实践,有一定成效;但从横向角度看,书院制因其组织架构复杂、条块关系不够畅通等问题,至今仍未在高校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和全面推广。同时,书院制度下的党建工作形式覆盖大于功能作用发挥,学生社区中党的组织建设与政治引领仍处于薄弱发展期,党建引领学生社区治理面临基层党组织嵌入不深、治理体系松散等现实困境。

1.基层党组织嵌入不深

基层党组织是学生社区的子系统,二者之间存在着嵌入与被嵌入的关系,当下,基层党组织在学生社区中存在嵌入不深、治理定位不够明朗等困境。基层党组织参与学生社区治理停留于浅表,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部分党员与学生群众之间的沟通不够,存在党性不够强、缺少先锋模范意识等问题。在学生社区治理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具有身份缺场、行动缺场、意识缺场三类建设短板。总的来看,基层党组织在学生社区治理中的定位机制与发挥作用机制一直不太明晰,基层党组织参与治理的深度、广度和服务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党建活动与社区治理联系不够深入,契合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党建与治理“两张皮”的现象,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足,进一步导致党在社区治理中出现组织力涣散、功能弱化、地位边缘等问题。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在学生社区治理中呈现弱化、边缘化的倾向和现象,学生党员不作为或难作为,未能在学生社区中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和示范力,弱化了基层党组织在学生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影响与引领。

2.学生社区治理体系松散

学生社区中治理主体多元,但彼此间职能分割、缺乏协调,主要发挥作用的是学生社区后勤部门和思政队伍。后勤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管理多于治理,且管理体制单一;而思政队伍又多处于被动治理状态,经常陷入“发现一起问题解决一起问题”的单向治理机制,服务管理效能不到位。学生社区治理体系整体较为松散,缺乏核心领导体制建设,治理主体和治理空间割裂,条块分割,合力不够,缺乏系统性和统筹性规划,多元主体之间政策配合不协调,进一步导致学生社区治理出现资源整合能力弱、治理能力不强等问题,社区学生之间人际关系淡漠,社区学生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淡薄,治理积极性与能动性未能有效调动起来,难以带动学生社区真正实现共治共建,学生社区治理矛盾频现。

二、党建引领学生社区治理的逻辑理路

党建引领学生社区治理包含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服务建设三重维度,在创新党建引领学生社区治理的建设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遵循不断加强政治建设、全面嵌入组织架构、充分发挥服务示范功能逻辑理路,以此把握学生社区治理方向,保障学生社区治理举措,强化学生社区治理成效,重构学生社区治理秩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1.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是把握治理方向的前提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主线”[3],以党的思想为指导引领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是社区治理的根本目的和原则,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形成凝聚、聚合多元社会力量的社会治理共治格局。党建引领学生社区治理更多地体现在价值和组织引导,在于正确把握学生社区的治理方向与基准。“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对政党的内在需求,形成了‘党建社会,党建国家’的发展逻辑。”[4]基层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主体,承载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角色与功能。在党建引领学生社区治理的视域下,基层党组织要有效发挥政党整合功能,平衡学生社区治理与学生社区资源之间的调配,“就必须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际出发对政党功能进行针对性调适,使执政党功能与当前中国社会整合需要解决的现实任务相契合”[5],推进对于学生社区治理的顶层设计,统一部署、统一协调,从强化政治建设上突出领头作用。

2.全面嵌入组织架构是保障治理举措的基础

党的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作为学生社区的治理主体,要立足学生社区实际创建基层党组织,以基层党组织在学生社区的组织架构嵌入实现政治引领、思想嵌入、文化嵌入,强化组织纽带,将楼宇与宿舍、党员与群众互融互通起来,加强基层党组织与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同性,构建学生社区治理共同体,以组织优势互补促进学生社区共建共享机制的建设,为学生社区治理提供组织架构和顶层设计方面的保障,共同开展治理举措,完善学生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夯实基层党组织在学生社区的执政基础,为落实学生社区治理举措提供组织保障,深化基层党组织的功能性与实践性覆盖,助推党建工作在学生社区治理中规范化与常态化运行,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在学生社区中的组织力,保障学生社区治理举措的有效落地与可持续实施。如果缺少扁平的组织架构,治理体系只能是空中楼阁,治理举措的落实无法得到保障,整体治理效能陷入碎片化危机。

3.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是强化治理成效的关键

基层党组织唯有在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中调整自身的领导方式、服务方式,使自身领导方式满足基层社会发展需求,与基层治理融合互动,才能真正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也才能有效推动自身建设。[6]服务型党组织的建构是基层党组织在学生社区治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与着力点,服务缺位的管理,只会导致党组织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权利出现真空。在完善学生社区中党的建设的同时,将引领功能立足于社区服务治理维度,避免单纯以行政介入的手段造成党建与社区治理的疏离。基层党组织要主动回应社区学生的利益需求,精准对接学生社区治理需求,提升学生社区治理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学生社区治理中的凝聚力与号召力,借助导入服务进行政治引领的全面深化,在服务中深化社区治理成效,形成党建引领学生社区治理发展的良性循环,进而建立健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服务的长效化机制。

三、党建引领学生社区治理的优化路径

基于党建引领学生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三重逻辑理路,党建引领学生社区治理的优化路径可从深化政治领导、拓展组织覆盖、强化服务示范三个方面同步推进,不断促进学生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发展、治理主体互动融合、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从理念到主体再到机制,创建一个具有主动性、回应性和塑造性的学生社区治理模式。

1.深化政治领导,促进学生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发展

在党的核心领导下,以党的政治领导助推学生社区优化治理结构,理顺条块关系、激发多元主体活力是党建引领学生社区治理的前提与基础。基于此,要充分协调学校相关职能部处、思政队伍、后勤部门、社区学生党员四级主体力量,成立学生社区党委,明确社区党委在学生社区治理中的统领地位,突出社区党委的政治引领功能,以价值引领和思想引领的方式,将党的政治领导以观念嵌入的方式落实到社区治理实践中,提高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强化政治领导在学生社区治理中的核心作用。立足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强化系统思维与整合思维,以一种系统性、整合性的顶层设计,将党建工作与学生社区治理同部署、同推进,推进党建工作与治理工作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社区党组织整合、统筹、调配的能力,为实现资源共享、多元协同提供领导保障。通过制定学生社区治理标准,明确学生社区治理结构、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职责与规范,让基层党建工作在学生社区充分生根发芽,以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运行,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生社区全面宣传贯彻落实,引领学生社区治理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有效带领学生社区各类组织、学生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让党的理论与思想整治教育根植于学生社区,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和价值塑造,让“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对党忠诚、为党奉献”成为学生的行动自觉。

2.拓展组织覆盖,推动学生社区治理主体互动融合

基于社区党委,有效整合学生社区各党建要素,建立健全学生社区楼宇党支部、党员服务站,实行学院党支部和楼宇党支部“双报到”“双管理”制度,将基层党建嵌入到学生社区治理体系中,构筑“社区—楼宇—服务站—党员—积极分子”五级网格化全域党建架构,由党员干部和党员担任网格长、楼长,形成学校、学院、社区、楼宇、班级、个人上下贯通、纵横交织的模块化党建,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学生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破解基层党建和学生社区治理整合发展的瓶颈,倡导和落实共驻共建共享,以全域党建推动学生社区治理革新,明确党员、积极分子治理职责,不断激发和调动学生党员参与到学生社区治理中来,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供实体架构与运行保障,以“大党建”推动社区治理,加强“党建+”与“治理+”的双向互嵌、有机整合,努力把学生社区建设成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沿阵地。此外,在党的组织覆盖下,健全党组织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厘清治理主体权力边界,合理划分职能,扭转学生社区多元主体间松散化、碎片化的状态,搭建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常态沟通的对话渠道,推进学生社区治理格局向聚合紧密型转换,保障后勤、辅导员、学生党员等要素主体系统性整体性联通联动,使党的各项政策在学生社区中落地推行,准确及时地处理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引领学生社区治理进一步走向“共治”“善治”,促进治理举措科学发展。

3.强化服务示范,着力提升学生社区治理服务水平

整合师生党员、积极分子、群团组织等力量,在学生社区创建党员服务站,推动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分层有序的学生社区党建服务体系,延伸党建覆盖的广度与深度。以党员服务站为辐射点,完善党员志愿服务和示范引领机制,重点培育和组建一批志愿性、服务性的特色志愿服务团队,以全域党建组织架构为基础,划分楼宇网格责任区,通过落实党员定岗明责、推行党员亮身份行动、设立党员示范寝室等,理顺党群关系,加强党员在学生社区治理中的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将服务覆盖到每一名学生个体,实现党群面对面、党群心连心,抓住学生个体最关心最现实的需求,紧密结合社区不同专业群体的特点,开展多元丰富的服务活动,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治理需求,形成以需求和服务为导向的精细化治理,进而引导学生、号召学生,将党员、学生群众组织联系起来,引导他们承担社区公共事务、协助开展社区服务,激发治理内生动力,着力提升学生社区治理服务水平。与此同时,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服务建设,打造集基层党建、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线上“一站式”社区服务平台,以“智能党建”助推“智能社区”建设,丰富学生社区治理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拓展社区治理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增强学生社区治理服务的实效性,让更多的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参与社区治理,促进党建工作与学生社区治理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党建影响力,推动学生社区治理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务,充分保障学生参与社区治理的基本权利。结合线下党员服务站与线上“一站式”社区服务平台,打造“有平台可以咨询、有渠道可以反馈、有措施可以解决”的“红色阵地”,在服务的同时,广泛搜集社情民意,及时向社区党委反馈意见与建议,形成治理闭环(如图1所示),以实实在在的服务展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的服务理念,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

图1 党建引领学生社区治理新格局

四、结语

党建引领学生社区治理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育人作用,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激活学生社区内党建组织的机构功能和党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学生社区治理优势,将党建理论和理念深入学生社区价值观塑造的方方面面,在政治性、思想性上引领学生社区治理,引导基层党组织真正建设成为领导学生社区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实现学生社区治理机制的完善和提升,打造学生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下一步,如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制定执行政策与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对学生社区治理的政治引领,完善党建主导、多元共治的学生社区治理新格局,对于推进学生社区治理实践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党组织党员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党员之家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在线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