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明:告别“穷窝窝”迎来新生活
2021-08-23
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了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无数人走出大山,住进新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宜春市万载县茭湖乡的李学明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代表,他通过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进了县城的扶贫安置小区梦想花苑。同时,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各种政策帮扶下,他不仅脱了贫,还成了邻里皆知的“李老板”和热心人。2020年,他被评为“全国励志搬迁群众”和“全市脱贫示范户”。
易地搬迁:山里人变城里人
今年46岁的李学明原来居住在茭湖乡茭湖村老鸦组。这是九岭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山高路陡,居住分散。李学明一家人长年挤在父辈分给他的一间漏雨进风的土坯房里,生产生活全靠肩挑背扛、铁犁牛耕。
“以前村里的交通很不便利,都是泥泞的小山路,车子开不上去,要步行1个小时才能到马路边。”回忆起之前父亲得急病的日子,李学明深有感触,“父亲生病了,只能连夜送到大马路旁的救护车上。”
2018年,按照宜春市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李学明一家与其他贫困户一起搬到毗邻万载县工业园的梦想花苑安置点,从小区步行几百米就可到达农贸市场和小学,老人就医、孩子上学、生活购物非常方便。为减轻搬迁群众生活负担,解决“菜篮子”问题,政府还采取流转土地和租赁的方式,在附近建立了生活小菜园,为每户提供了菜地。
“我们几代人住在深山里,没想到今天却住进了小区的新楼房,变成了城里人,做什么都方便多了,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政府很贴心!”分到三房两厅100平方米房子的李学明拿着钥匙喜笑颜开地说。
精准帮扶:贫困户变李老板
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身高只有1米52的李学明一直有点自卑,加上早些年成家以后,因为山区贫困落后,前妻狠心离他而去,李学明更是对生活缺乏信心。后来扶贫干部结对上户谈心,倾心帮扶让他振作了起来。2018年他再次觅得佳偶,与32岁的贵州女孩陈文琴相识结为夫妻。2019年9月,政府在梦想花苑小区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特殊的集体婚礼。面对亲朋好友的祝福,看着许多人羡慕的眼神,李学明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
李学明虽然个子不高,但是头脑灵活,点子多。依托政府给予的扶贫政策和资金扶持,他在小区前面租了间店面,在家门口开起了日用百货小超市,并取名为“李记贸易光头强批发部”。同时,他还利用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在老家茭湖乡与朋友合伙经营着一个家庭农场,养了鸡鸭500多只、豪猪200多头。靠着肯学勤干,李学明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每天进货送货忙得不亦乐乎,昔日的贫困户成了有名的“光头强”李老板。妻子陈文琴也通过县里组织的贫困户专场招聘会,顺利进入工业园区的一家企業上班,每月工资3000多元。如今的李学明还买了小汽车和小货车,全家一年收入10万余元,日子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精神扶贫:被扶者变爱心人
脱贫后过上幸福生活的李学明,对党和政府的帮扶无限感激,决定为社会做点什么。2018年9月,李学明加入蓝天救援队,因为表现优秀很快担任了救援组小组长,先后帮助找回失联走失老人和小孩20余人,一年来共参与救援活动100多次,志愿公益服务时长1000多小时,还到宜春、萍乡、新余等地参与内涝搜救转移群众,平时也到各中小学校开展“谨防溺水、珍爱生命”义务宣讲活动。
“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帮助,住上了新房子,娶上了媳妇,过上了好日子,总得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李学明要用他的实际行动报答党恩,回报社会。如他响应号召,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前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一直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线,先后在国道和高速路口执勤守卡近半月,到各乡镇帮助运送口罩、酒精、防护服等防疫物资50多趟。
此外,李学明在老家与朋友合伙开的家庭农场,吸纳了5名贫困人口务工,每人每年增收1万多元。他所经营的超市不仅对贫困老人购物给予优惠,还主动送货上门,小区居民交口称赞。2019年,他被评为全县脱贫攻坚互助之星,2020年获评为全市脱贫示范户,他的事迹先后被省市县各级媒体报。
从大山深处的土房子搬进125平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从在外务工到如今小有名气的“李老板”,李学明翻过了重重山,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成为了当地引领脱贫致富报党恩的好榜样。
■责任编辑: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