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8-23刘哲

决策探索 2021年1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刘哲

【关键词】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即由大学生依据自身兴趣自愿组成的,在高校党组织指导下自主开展学习、宣传、实践、研究党的科学理论及路线方针政策的学生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的重要平台。

2016年1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的作用。在《方案》的指导下,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发展迅速,在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将根据《方案》要求,结合笔者指导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的工作经历,对高校理论社团的现实困境和实践创新进行论述,为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目前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存在的问题

(一)社团资源较为匮乏

首先,社团资金匮乏,社团资金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社团的方方面面,理论学习书籍的购买、学习资料的打印、学习场地器材的购置、聘请名师所花费的费用都需要资金的支持,由于理论型社团人数较少,曾经按规模进行分配的学校对理论社团的财政支持非常有限,以前还能依托收取会员费和拉赞助的方式获取资金,虽然数额不多,但也能解决一些现实的困难。但现今的政策不允许学生社团在外拉赞助,使得本就紧张的资金更是雪上加霜。

其次,活动场地不足,理论社团的运行涉及到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在一个相对安静和固定的场所开展活动,这个场地不仅需要存放大量的图书资料,还要能满足学术交流会或名师讲课时对电脑和投影的需求。但是现实情况很难满足这一需求,场地混用的情况较为普遍,受限较多。

最后,社团的师资力量不足,理论型社团活动质量的高低,与师资力量息息相关。但很多高校并不重视,缺乏扶持、引导和鼓励。虽然配备了相应的指导老师,但因为指导老师大多要完成自己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根本没更多的精力为社团过多的付出,导致社团活动停滞不前。

(二)理论社团招新困难且难以培养社团骨干

理论型社团与其他兴趣类社团相比,缺乏趣味性、不易上手且较为枯燥,所以在招新过程中缺乏吸引力,再加上门槛较高,所以当前各高校理论学习型社团的数量较为稀少,据统计,理论社团的建团数量占总体社团数量的12%左右,社团人数相比其他社团也相对较少。并且在学校社团招新的时候,理论学习型社团会面临极大的困难。

不仅如此,理论社团还存在着社团骨干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大一新生往往理论基础不扎实,他们从初入社团开始学习到相对成熟需要多年的时间,到了成长为社团骨干可以带领社团发展的时候,又面临换届,这种现象会循环出现。另一方面,一些社团骨干只看到这个身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而忽视了他们的责任。在成为正式骨干后便产生懈怠情绪,降低了对自我的要求,思想上松懈,行动敷衍了事,把当选社团干部作为自己的敲门砖,作为自己入党的便利和炫耀的资本,这与理论社团需要深入学习、踏实钻研的特点和要求背道而驰。

(三)理论社团活动层次低且缺乏延续性

受到资金、场地和师资等现实性因素的制约,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在举办活动的时候普遍存在层次偏低的问题,如流于形式的展板、横幅,假大空的宣讲活动,缺乏理论深度的读书会,小范围、低水平的征文活动等。这些在理论知识学习上低层次的社团活动,没能抓住大学生思想上的特点,加上没有高水平的指导老师,导致这种理论学习多以自主看书交流为主,收益有限,无法满足高水平的要求,发展陷入一种不良循环。

理论社团活动的层次高低,直接关系到社团的发展,低层次的活动必然导致社团发展乏力且没有延续性。短时间、小范围、低层次的社团活动无法满足大学生提升自我的要求,一方面缺乏根据大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根据大学生实际需求和接受程度的针对性指导,无法培养大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高校学生理论社团里参加活动的黄金时间比较短,如果活动之间缺乏延续性,每次成员来学习的东西都是碎片化,就如同沙里淘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不大,从而造成成员的流失和口碑的下降,出现不少社团成员退会或者再也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尴尬局面。

相比于兴趣爱好类社团,理论社团的社团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持续性,才能在巩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上发挥应有作用,维持社团的长期发展。

二、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的发展策略

(一)强化政治站位,增加扶持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所以,作为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在政治站位方面,不仅要保证自己的站位不出问题,还要提高社团自身的政治站位,在强化思想引领上更加主动。动员社团成员参与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加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影响和带动他们积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自觉服从和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等。只有做到在政治引领上起到十足的作用,才能充分展现出社团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然后才能根据自身定位,向上级部门申请经费和场地及政策的倾斜,让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会同相关部门为理论社团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创造有利环境。

(二)确立骨干培养机制

社团想要顺利发展,培养一批合格的社团骨干尤为重要,社团管理部门应当把这一项工作作为重点去推进。应该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社团管理能力,着重培养他们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在理论型社团的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发挥标杆作用,在社团成立之初,要根据理论社团的文化和传承的要求,制定一个最高标准,作为全体成员效仿学习的“标杆”。其次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社团发展思路,通过加强理论社团成员内部互助,积极发挥老带新机制,让换届不“断届”,充分采取返聘、社团指导等措施,让资深的老骨干成员充分发挥余热,从而使优秀的骨干成员内部循环培养起来。最后要主动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实现社团的自我管理,让社团成员发扬主人翁精神,自觉遵守社团的规章制度,学会自我成长。

(三)完善社团规章制度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在创立之初,必须根据社团的创团理念、发展前景和目标人群完善发展理念,一要完善引导机制。当前社会思潮复杂,大学生由于辨别能力有限,会产生很多困惑或争执,引导机制可以明確社团的内容和重心,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二要明确运行机制。一套协调、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可以保证社团内部各项工作的目标确立和任务的实现,避免社团出现组织松散、活动无序的情况。三要完善考核制度。定期对成员进行考核,建立奖惩制度,把考核结果和奖学金、先进评比相挂钩,既可以起到警醒的作用,也可以增强动力,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提升活力。四要建立财务制度。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使社团形成规范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避免出现贪污腐败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宏伟.论新时代高校理论社团的育人功能[J].高校辅导员,2019(6).

[2]共青团中央,教育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Z].中青联发〔2016〕18号.

[3]徐晶.辽宁省高校理论社团建设与发展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8.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5]何海兵.论高校社团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探索,2002(4).

[6]王传利.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建设与引导[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9.

[7]刘杨.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建设与发展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2.

[8]郑欣峰.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

【本文系南阳师范学院廉政专项“廉洁教育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影响研究——以南阳师范学院为例”(2020LZ0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