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状况及引导策略研究
2021-08-23戚磊
戚磊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就业价值取向
2021年3月19日,人社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909万人,大学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与就业挑战,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探索分析大学生就业的价值取向、影响因素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引导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提出意见,以进一步提高高校就业指导的成效。
一、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特点
(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表现出就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1.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中就业去向和就业领域呈现多元化。在就业去向调查中,考研和考公热仍然是大学生就业时首选,考研热一方面是为了缓解暂时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是通过继续深造,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锻炼就业能力,以进一步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而大学生在就业时候热衷于事业单位、教师行业、银行系统、国有企业、国家公务员等,是因为这些行业薪水高、工作稳定性强、认同感强等特点,凸显了大学生追求工作稳定性的特点。在择业过程中,行业性质的选择也出现了多元化态势,考虑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学生占较大比重,自主创业和到基层、服务西部的比例相对比重较小。
2.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中就业途径呈现多元化趋势。大学生毕业后,有的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顺利就业,有的则沦为“啃老族”;大学生正处在多媒体时代,网络平台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加详细和多元的就业信息和更加多样的选择,大学生善于利用线上和线下校园招聘等多种方式,投递简历,展示自己,实现就业目的。
(二)大学生择业时就业地域的选择存在较强烈的就近性特点
就业地域的就近性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生源所在地,另一种是学校所在地。学生就业地域选项中首先是生源所在地,再者是学校所在地。在学校所在地就业,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和学校的就业基地以及招聘信息,提高自身就业能力。但就业地域的就近性不利于人才的流动,同时因为就业地域性选择,造成很多较好的就业单位因为地域原因出现无人问津的状况,形成了学生“有业不就”的局面。
(三)择业过程中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个体的功利化色彩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洽谈时,关注点往往集中在薪酬工资、工作环境等方面,薪酬是大学生就业首选的因素,求职的学生大多具有很高的就业标准,大学生热衷于考研和考公以及到国有企业就业,就是看中了优厚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而忽略了个人发展潜力、专业匹配度等,优先考虑事业单位或者国有大中型企业,功利化色彩较重,造成了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个人期望的落差。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中个体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创业过程的艰辛、创业带来的风险以及创业勇气的缺乏等都制约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进程。
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影响因素
(一)社会层面——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多元化的影响,对个人薪酬、就业环境等方面的追求,造成了个人求职中的功利化色彩。如果毕业生在求职中达不到预期目标,就会造成大学生求职的失败。另外,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工作稳定、待遇优厚或者社会认同感好、社会地位高的职业受到大学生的追捧。例如大学生热衷的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考、银行招考等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大学生在报考时存在专业不对口、对报考职业缺乏热情、不喜欢或者无法胜任报考职位等情况,但是受到社会舆论或者父母方面的影响,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报考。
(二)学校层面——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的短视
毕业生人数增长,人才培养质量却不能与之匹配,导致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滞后。一是部分高校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对社会需求进行科学的研判,造成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二是高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水平有待提高,没有达到教育的期望效果。
(三)家庭层面——家庭环境的影响
人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培养有很大影响,同时传统的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形成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学生独生子女占多数,家境优越导致大学生吃苦耐劳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独立能力较弱,他们在就业中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工作稳定、环境好、待遇高的工作,不愿选择工作环境较差、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也是工作穩定、待遇优厚、工作环境好、上升空间大。这就造成了上述大学生都想进入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而对于其他职业关注度低的状况。
(四)个人层面——个人定位不准确
从个人层面剖析,个人定位的不准确使个人就业价值取向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具体表现为:一是就业心态不端正。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过分依靠别人,自己不愿努力。二是大学生就业动力不足。有些是因为大学生所学专业在市场趋于饱和,而自己又没有其他特长,造成就业竞争力下降;有些是因为大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在校期间过分侧重理论的学习,创新能力、动手和社会实践能力差;还有些是因为大学生责任感淡化、团队意识差,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导致就业困难。
三、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策略
针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表现出的个人功利化、多元化、区域就近性等特点,应在不同阶段对大学生加强就业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这对树立大学生科学的就业价值观、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大学就业指导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一)家长应转变观念,改变家庭对子女就业教育和就业期望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在实际的就业指导过程中,出现了大学生“有业不就”,而部分企业“就业招聘荒”的情况。家长要摒弃传统的“铁饭碗”思想,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去掉“拜金主义、走后门、走关系”等不良行为,重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及择业时的主观意识,减轻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另外,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就业意向,在就业地域、行业上尊重孩子的选择,减少子女的就业压力,鼓励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大学生应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重视职业操守、社会交往能力、文明礼仪、社会实践等能力,多参与各类社会活动,要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见习实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优良的品德,提升就业能力。要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另外,加强大学生对职业的感情和认同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不亢不卑,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就业。
(三)高校应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第一,高校应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优化就业指导课程,让大学生在入校初就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进行及时修正和总结,逐步确立适合自身的、科学的就业价值观。第二,应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疏导,尤其是在择业阶段的大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在就业方面出现的不良就业心态,并进行及时的梳理和引导。第三,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管理能力及就业指导老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捷性,创新就业指导课的授课形式。
(四)健全就业保障体系,改善就业环境,鼓励大学生创业
大學生热衷于公务员考试等,其中重要原因是因为这些行业就业保障体系完善。国家应优化人才培育结构,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引导,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
参考文献:
[1]宋丽英.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09):1-2.
[2]程敏梁,旭华,李超,等.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及其提升对策[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36(05):16-21.
[3]祁静静,张杰.大学生就业选择及就业心理问题分析[J].轻工科技,2020(12):99-101.
[4]李智锋.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影响就业质量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20(10):31-33.
[5]万浩潘,刚峰.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J].北京青年研究,2021(01):37-42.
[6]毕莹.培养大学生价值观缓解大学生就业现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2):229-230.
[7]魏驿骁.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8):88-90.
[8]戴法珍.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状探析[J].广西教育,2019(04):283.
【本文系2017年临沂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取向状况及引导策略研究——以临沂大学为例”(2017LX27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