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中国家庭户小型化的社会意涵

2021-08-23穆光宗

人民论坛 2021年21期

穆光宗

【关键词】家庭户 单身社会少子老龄化 空巢青年独居老人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下同)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62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了0.48人,已跌破“三口之家”的数量底线。从统计数据上看,旧中国家庭户平均规模约为5.2-5.4人左右,1953年“一人普”时为4.30人,1964年“二人普”为4.29人,1973年为4.78人,1982年“三人普”为4.41人,1990年“四人普”为3.96人,2000年“五人普”为3.44人,2010年“六人普”为3.10人,2020年“七人普”時只有2.62人,一路下滑,家庭户的继续小型化恐怕是大势所趋。

“家庭户”是指在中国当前的户口管理中,把以家庭立户的,即以“具有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立户的称为“家庭户”,把以“无血缘关系而居住在一起的人员”立户的称为“集体户”。无论城乡,“祖孙三代共居之家”已越来越少,“两代三口核心之家”是当前主流,老年空巢之家也比较常见。我国家庭的平均人口已经从此前经常谈及的“3人家庭”,正向“2人家庭”过渡,这无疑是深刻的社会变迁。

在平均数值背后,是家庭类型的变革。在家庭规模小型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风险家庭、空巢家庭、独居家庭和脆弱家庭。我们可以想见,在2.62人平均家庭户规模背后隐伏着三人户、二人户、一人户和多人户几种类型的家庭,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单身家庭户和独居家庭户,这些家庭户离健全的家庭结构都有一定距离,都有较高的脆弱性、风险性和不完整性。譬如,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高风险家庭,风险性就在于其唯一性。单身家庭户如独居老人,遇到急难如突发疾病风险等并不罕见。“七人普”数据发出强烈信号:大国空巢化开启,“单身社会”和“独居时代”已经到来。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户规模缩减是人口转变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其一,是因为家庭生育子女的数量减少,家庭出现了少子化趋势。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TFR(总和生育率)从2000年以来就一直低于1.5,属于超低生育率,“五人普”时为1.22,“六人普”时为1.18,“七人普”时为1.30。家庭结构核心化(即由夫妻与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户占总户比重越来越大),是驱动家庭规模小型化的人口动力。中国独生子女家庭估计在2亿左右。其二是“单人户”数量的增长,未婚单身青年是单人户的主力军,目前我国单身人口规模已经达到2亿多。其三是受到了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流动范围扩大、流向流量多变的影响。其四是因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代沟”扩大以及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的诉求、年轻人更重视小家庭和两代人分住偏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现在已经很难看见三代同堂、其乐融融的景象了,代际居住分离已然是社会的普遍现象。

空巢青年催生了单身社会、单身文化和单身经济,引发了一场深刻的人口与社会变革

“空巢青年”(Empty-nest youths)这个词由“空巢老人”演化而来,指的是生活在大城市,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的年轻人。狭义的“空巢青年”特指年龄介于20到35岁、离开家乡到大城市“单打独斗”、远离亲人、独自居住的单身年轻人。2017年以来,“空巢青年”一词开始走红,它是单身青年的自嘲。空巢青年的增加促成了单身社会的到来。空巢青年几乎就是中国年轻一代流动人口的缩影,他们出于个人奋斗目的,告别亲人、故乡和“熟人社会”,涌入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举目无亲,成为“生人社会”的一分子,开启新城市人社会化的新进程。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城市以邻为壑的生活割裂了人际关系,年轻人不得不适应孤岛般的寂寞生活,这不利于空巢青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

不容忽视,单身人口和社会的出现是一场深刻的人口与社会变革,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经进入了这一人口和社会形态。2013年,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里南伯格在其《单身社会》著作中将“单身人口在大城市里越来越多并逐渐赶超核心家庭数量”的社会定义为“单身社会”。在1950年代,美国人口中只有22%的人过着单身生活,到2010年代初,超过一半的美国人处于单身,其中3100万人独自生活,这差不多占到了美国成年人口的1/7。独居户数则占到了美国总户数的28%,这一比例据称已成为美国普遍的家庭户形式,甚至超越了核心家庭。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18年中国有超过7700万独居状态的“空巢青年”,根据民政部的数据,预计2021年,“空巢青年”的数据会上升到9200万人。日本的《无缘社会》一书也指出,人们可以轻易地独居生活,可是一旦失去无以替代的关联,事情将变得难以承受,独居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

人是文化的生物,新人口现象的出现也意味着文化的深层变革。空巢青年的不婚文化遇上丁克家庭的不育文化,将使中国当下的婚姻家庭危机更加复杂、积重难返。这是当今之世重大的社会变革,新生代人口不得不适应全新的单身生活方式。据人民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空巢青年”是主动选择独居,其中“想有自己的隐私空间”而选择独居的占比47.5%。“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陪我夜已深,无人与我把酒分”是空巢单身青年的真实写照,寂寞无伴、孤独无依的滋味跃然纸上。不婚不育的单身青年常常三餐率性、经常熬夜、黑白颠倒、生活不规律,导致个体的身心健康透支——例如,空巢青年猝死事件时有耳闻,更是进一步加剧了宏观上人口生育率的持续低迷,并产生了 “独居老人的后备军”。

时代变了,婚姻-生育-家庭存在的价值开始被一些“先锋派单身群体”所质疑。“结婚不过是一张纸”,这是很多人的共识,而纸里包裹的不一定是真情。一纸结婚证的意义早已不同过往,历史上国人的婚姻还负载着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核心需求,而对情感的需求和满足是当代年轻人步入婚姻的关键指标。民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813.1万对,这是继2019年跌破1000万对大关后,再次跌破900万大关。同时,这也是2003年以来的新低,仅为最高峰2013年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