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大凉山:一缕缕蓬勃的教育力量在汇聚

2021-08-23

教育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凉山州凉山孩子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毛泽东同志在长征初期写下的这句小令,用来形容大凉山颇为贴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核心区,72%的面积为高山地貌。山,造就了凉山雄伟瑰丽的自然景观,也阻挡了人们走出去的脚步。65年前,凉山“一步跨千年”,从奴隶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加速开启现代化进程。凉山州党委和政府带领全州干部和群众,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于2020年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凉山贫困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

在这幅历史巨变的画卷中,我们不难看到,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性手段,教育一直被凉山视为区域发展的基础性工程。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凉山考察时指出:“最重要的,教育必须跟上,决不能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书记的嘱托给了凉山干部和群众明确的指向和无穷的力量。

近年来,凉山州党委和政府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策。2020年,系统内6万余名失辍学学生全部销号化解,“学前学会普通话”(以下简称“学前学普”)行动三年累计惠及学前儿童42万余人。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总体上看,如今的凉山,因贫失学问题基本解决,“义务教育有保障”全面实现。

“砸锅卖铁”也要办好教育

教育在凉山州的脱贫攻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砸锅卖铁也要办好教育”早已成为凉山州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识。十三五期间,凉山州累计投入办学条件改善资金94.36亿元,平均每年约18亿元。以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大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为载体,凉山州彻底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修建348所乡镇幼儿园,建设乡标准中心校617所,净增教学及辅助用房约150万平方米,净增学生宿舍约80万平方米。截至2020年底,凉山州共有各类学校1738所,在校学生126.15万人,全州教育办学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城乡、校际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

曾经,凉山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辍学问题突出。2018年以来,凉山州先后出台《凉山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一方案三办法十制度”》《凉山州控辍保学“一个都不能少”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化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和“双线八包”工作机制,州、县、乡、村、校五级联动,采取户籍、学籍比对等方式,开展控辍保学全覆盖拉网式核查,并采取逐一动员、以案说法等方式,纠正老师、失辍学学生“读书无用、趁早务工”等错误观念,通过“随班就读、学业补偿、就地入学、送教上门、远程教育、免缓入学”等办法,抓细抓实复学工作。如今,6万余名失辍学学生已全部销号化解。随着贫困户失辍学子女一一劝返复学,控辍保学取得阶段性胜利。

2015年10月,凉山州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将“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懂得感恩情”作为培养目标。通过改造村活动室、富余校舍、闲置村小以及租用民房、新建校舍等方式,采取“一村一幼”“一村多幼”“多村一幼”等形式,每个点设1个或多个混龄班,保障农村 3~6周岁幼儿就近接受学前教育。目前,凉山州开办村级幼教点2894个,招收幼儿12.44万人,选聘学前教育辅导员7975人;全州学前教育在园幼儿达到27万余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02%。学前教育工作取得的创新性进展,为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在凉山州启动实施“学前学普”行动试点工作。2019年9月,“学前学普”行动的实施已覆盖全州所有幼儿园、幼教点。“学前学普”行动是凉山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战略部署与重大举措。在学前阶段的普通话教育,切实解决了學龄儿童因听不懂普通话而厌学乃至失学辍学的问题,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如今,在凉山大地上,从州级层面的凉山民族中学到各县市乡镇学校,从经济条件较好的安宁河流域到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均取得丰硕成果,并迅速转化为提升凉山教育质量的重要推手。随着“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全州互联网接入学校1215所,占74%;建成班班通教室 1.4万余间,占义务教育阶段总班级数的78%。在远程教育建设方面,普通高中采用成都七中优质资源、初中采用成都石室中学优质资源开展远程录播教学,小学以“本土化”的优质教学资源为重点开展远程植入式教学。“互联网+教育”,大量扩充数字教育资源,有效缓解了凉山州偏远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短缺的状况。

推动凉山教育的社会力量

昔日的凉山,“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面对“土墙草顶垒空房,屋内混居猪和羊”的贫困现实,凉山本土教育人怀着坚韧的勇气,努力撑起凉山教育的一片天。

“一个民族没有教育、排斥教育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没有教育又谈何进步呢?”2003年,彝族青年曲比史古师范毕业,来到昭觉县阿并洛古乡瓦吾社教学点,他从寨子的空地上“抓”了4个正在玩耍的孩子,登记了他们的姓名,这便是曲比史古的第一批学生。他在寨子里一户一户地家访,劝说家长让孩子们来上学;他召开了学校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家长会;他偷偷挪用了家里用来造房子的全部积蓄,盖起几间教室……如今,瓦吾小学已经走出了4名大学生。

谈起投身教育的初衷,同样是彝族出身的宁南县竹寿镇中心校校长韩文东说:“小学时来了一批县城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我非常崇拜他们,长大后自然而然成为一名教师。作为民族教育的受益者,如今我在这里也已教了19年书。”

随着彝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民族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的全面实施,凉山教育短板得以逐渐补齐。本地教师也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来静心思考教育的发展。曲比史古组建了瓦吾小学足球队,成立了学校农场、少年科学院、民族合唱团和民族舞蹈队;韩文东根据当地盛产竹子的地域特色,提出“做一个有气节的人”的办学目标,建设以竹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随着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并进入巩固阶段,凉山孩子“有学上”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下一步要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除了以当地教师为代表的本土内生动力,外来力量的注入也成为推动凉山教育发展的动能之一。作为政府与社会力量的中间桥梁,凉山州教育基金会自2016年以来,累计引进教育公益帮扶项目230个,接受资金捐赠2.1亿元,接受物资捐赠3000万元。

猜你喜欢

凉山州凉山孩子
窥视
凉山州: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构建最美河流湖泊,凉山在行动
凉山首部纯本土电视剧《西河故事》受好评
凉山彝族图案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除了展露创口,更需疗伤的药方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