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时代,还会出现下一个李小龙吗

2021-08-23余梓宏

新传奇 2021年30期
关键词:武馆李小龙比武

余梓宏

在李小龙去世之后的40多年里,有成龙、李连杰等在好莱坞再次以功夫闯出名声、蜚声海外,有张伟丽以功夫成为首位UFC世界冠军,同时,也有像马保国这样的“功夫大师”促成了整个网络的狂欢。当今时代,还会出现下一个李小龙吗?

“我是在安全感降低时才开始学习功夫的”

李小龙童年时期,功夫在香港并不是特别流行。在这个国际性的大都市里,稳定的社会结构没有给武术太大的发展空间。老于世故的人会把功夫与中国的封建传统以及三合会(香港黑社会)的犯罪联系起来。

1954年,太极拳名师吴公仪与白鹤派代表人物陈克夫的一场比武引起巨大反响。几乎一夜之间,功夫在香港流行起来。受太极老师傅和年轻应战者比武事件的影响,很多年轻人涌入小型武馆,在天台上自行组织徒手比赛。在粤语中,这被称为“比武”。年轻的李小龙此前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街头斗士了,见到这些天台比武,立刻被吸引了,他决定开始正式学习功夫。

尽管李小龙向父母承诺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但他和他的小帮派成员们仍然会在香港九龙的后巷里闲逛,寻找各种打架的机会。虽然他赢的时候比较多,可还是有不少时候会输,他讨厌这种感受,于是决心提高自己的“打架”技术。李小龙坦承:“我是在安全感降低时才开始学习功夫的。”

后来,李小龙留学美国,在此期间以教授武术赚取生活费,并着手创建属于自己风格的武术。

成为功夫巨星

1964年夏天,长堤国际空手道冠军赛举行。彼时的李小龙尚未成名,作为非主要嘉宾,他被安排在下午观众兴致不高的时候出场。李小龙上场后,先是以寸拳将一位挑战者打出赛场,然后以两根手指做俯卧撑,最后进行了咏春拳自卫术和其他拳术演示。

所有这些表演都是为了取悦观众,而他表演的核心是他的演讲。他对传统武术形式进行了抨击,并提出了一种更为现代、高效的方法。“他站在那儿,先是完美地模仿了其他拳术的招式,然后一一進行剖析,指明这些动作不能实用的关键所在,他的话很有道理。此外,他还对马步大肆嘲讽。”一位参赛者回忆了当时的情形。观众面前挤满了传统空手道的习练者,他们曾花费数千个小时去进行马步训练。然而,李小龙毫无畏惧地提出了要从中解放出来的主张。

正如李小龙所预期的那样,他充满挑衅的演讲在观众群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部分人对他心存敬畏,而另一部分人则非常沮丧,还有人想要揍他。”李小龙的徒弟丹·伊鲁山度回忆道。

习练武术之余,李小龙还试图在好莱坞(世界闻名的电影中心)闯出自己的名声,但因华人身份而遭受歧视和偏见,导致接连失败,他感到十分压抑。

面对好莱坞的歧视与偏见,李小龙选择与香港的电影公司老板邹文怀合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是《唐山大兄》。首映当晚,现场观众欢呼雀跃,掌声不断,李小龙的梦想实现了。不到两小时的放映过后,李小龙成了耀眼的明星。

眼见《唐山大兄》如此成功,李小龙借此机会重返好莱坞。此后的《龙争虎斗》让李小龙成功地实现了他生前所说的“明确目标”——成为全美片酬最高的东方超级巨星。

还会出现下一个李小龙吗

李小龙以传教士般的热情,通过电影这一媒介来推广自己的武术理念,他所取得的成绩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

在李小龙去世之前,世界上只有不到500家武馆。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他的影响,仅在美国就有2000多万名武术习练者。在英国,习武需求大,但武馆少,所以会有成群的学生在少数几家武馆门口排队抢着报名。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李小龙所在的那个时代,既存在着因循守旧的风气,又仿佛被压抑太久而迫切希望有所突破。那个时代的人,既有对自我认同的迷失,也有寻求归属与认可的渴望。

李小龙应运而生。他接受咏春拳的传承,但又打破武术传统,创造了独具风格的截拳道。他成长于香港,留学于美国,知名于世界,但对自我的认识十分清醒:“我是中国人,无论功夫还是电影,都是在找寻真实的自我。”他借鉴香港武打片的经验,但又独树一帜地将真正的功夫融入影视创作中。

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李小龙带来的是一次武术的革新,一次功夫片的创新,一次精神的觉醒,更是一次功夫文化的宣讲。在李小龙去世之后的40多年里,有成龙、李连杰等在好莱坞再次以功夫闯出名声、蜚声海外,有张伟丽以功夫成为首位UFC(终极格斗冠军赛)世界冠军,也有像马保国这样的“功夫大师”促成了整个网络的狂欢。

这个纷乱的时代一直在创造各种出类拔萃的人物,但是,像李小龙这样既有顶尖的功夫实力,甚至独创一派,又有影视创新,获得国际认可,还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更能引领时代风潮的功夫巨星,可能不会再有了。

猜你喜欢

武馆李小龙比武
致敬比武勇士,载誉归来!
比武
做最真实的自己
武馆的大事件
武馆过年
武馆寻宝
舌尖上的武馆
迷你李小龙的奇幻游记
成为传奇的花边,还是传奇本身?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