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图片中的德育价值

2021-08-23张旭晟

求知导刊 2021年30期
关键词:历史图片历史教学德育

张旭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图片因其具有清晰的表达内容和较强的趣味性,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图片对知识的补充作用,以及调动学生思维的功能。但知识学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情感教育和道德培养同样很重要。在这一方面,目前的历史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将深入探讨历史图片的德育价值,希望对完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图片;德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0-0079-02

引 言

当前背景下,教育领域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教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学生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历史图片作为无声之言、无文之文,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和情感,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和优秀的道德品质都能在图片中找到。笔者在吸取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历史图片加强德育教育的意义及具体策略。

一、历史图片对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

在德育工作中,人格(包含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十分重要,人格决定了学生的思想,而思想又决定了人的行动,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格的培养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仅关注历史图片对知识点的补充作用,而未能充分發挥其在德育方面的重要价值[1]。下面,笔者以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为例,分析历史图片对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

在教学“明朝的灭亡”时,教师可以展示《流民图》(见图1),用以反映人们的凄惨生活。这张图片包含着巨大的德育价值,不可草草略过。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下图片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周围同学进行讨论,分析流民的悲惨生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是人格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当前背景下,学生的生活环境一般比较优越,难以对历史中的悲惨故事产生共鸣。教师利用图片,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流民的悲惨情况,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明朝统治者的昏庸腐败,并理解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后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在讲解完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现在的生活和当时流民的生活相比怎么样,启发学生珍视当下的美好生活,让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的根基、是国家兴旺的根本。最后,教师列举满清入关的史事,鼓励学生思考其与之前流民的关系,让学生思考明朝的灭亡到底是以内部原因为主还是以外部原因为主。当学生有了自己的答案时,他们心中就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线索。

人格的培养是一个缓慢且波折的过程。初中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前社会物质生活丰富,但充斥着各种不健康的思想,学生难免受其影响。如同河流治理一样,靠堵不如靠疏,教师在课堂上明确正确的“三观”,将其与一些不正确的观点进行对比,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认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进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2]。

二、历史图片对传统文化的发扬

钱穆先生说:“中国之国民必须了解中国之历史。”近年来,我国对历史和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涉及文化、习俗等内容的课程,因涉及的知识点不多,且考试较少考查,往往被教师所忽视,更不用说充分利用历史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了[3]。下面,笔者以七年级下册“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为例,分析如何利用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主动传承传统文化。

教学伊始,笔者先在PPT上呈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领略北宋的繁华景象(见图2)。《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十分有名的作品,看到这幅图,学生的学习热情瞬间被激发,课堂氛围十分活跃。然后,笔者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这幅画作的深刻内涵。笔者将这一活动命名为“北宋开封一日游”,带领学生从画作的东面出发,让学生讨论:那些瓦子与勾栏是什么娱乐设施?里面会有什么呢?学生阅读教材,根据图片还原其内部的场景。从瓦子出来后,笔者引导学生来到了繁华的大街上,此时正是清明节,街上有说唱、杂技、歌舞、傀儡戏等热闹的庆祝活动,学生对这座相隔千年的繁华都市充满新鲜感。此时,笔者让学生比较当时的清明节和今天的有什么不同,说说现在的哪些节日习俗是对传统的继承,哪些是后来衍变而来的。通过探讨这一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此时,笔者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知识点,让学生阅读教材和PPT中呈现的资料,结合图片思考北宋都市繁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继续游览画卷。在画卷的末端,图片上的一些人在高声唱歌,笔者提出问题:“他们在唱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流行歌曲。笔者追问:“北宋时期的流行歌曲是什么呢?”笔者据此引出宋元文化内容。在教学本课的知识点后,笔者为学生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让学生回忆《清明上河图》,静心感受当时的繁华与美好。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每个中国人的使命,要想传承传统文化,我们就必须深入了解它,知晓其发展与演变。教材中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讲解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历史图片,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效地引导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美好,使其自觉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三、历史图片对学生公民素养提升的作用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我们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每个有素质的国人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每位公民都应践行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单纯的说教往往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更不会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利用生动的历史图片,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猜你喜欢

历史图片历史教学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