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该怎样理解奥运精神

2021-08-23

新传奇 2021年31期
关键词:郎平范儿中国女排

随着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唯金牌论”早已不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奋力拼搏才是奥运会真正的底色。我们在欣赏奥运健儿“更高、更快、更强”的精彩表现时,理当彰显出“更团结”的中国范儿。

截至本刊发稿,在东京奥运会金牌榜上,中国代表团34枚金牌位列榜首。然而,在奥运会期间,一些网民却以“成王败寇”的标准看待赛事的输赢,甚至对比赛失利的运动员进行诋毁、侮辱,这无疑有伤文明、有悖理性。当下,我们该怎样理解奥运精神。

比赛失利后陷入舆论漩涡

东京奥运会开幕后的第二天,一些中国运动员便因比赛失利遭到了一些网友攻击。

7月24日,王璐瑶在无缘女子射击10米气步枪决赛后,在社交平台微博上发了自拍照并道歉自嘲:“各位抱歉,很遗憾,我承认我怂了,3年后再见吧。”之后,她遭到了长达数小时的网络暴力。有人质疑其不该“怂”;有人认为她发自拍照是想“红”;有人甚至讽刺她:“3年后还有你的位置吗?”网络暴力让王璐瑶深感无奈,只能删除了这条微博。

7月25日,在男子公路自行车大组赛中,唯一参赛的中国选手——21岁小将王瑞东在距离终点还剩下100公里时退赛了。消息传出后,很多人认为王瑞东毫无体育精神。实际上,据公路车赛赛事规定,运动员在判罚点位上如果落后领先的运动员超过12分钟,就会被裁判强制要求退赛,这与运动员的意志力没有关系。

7月27日,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中两次均以0∶3不敌对手。队员王梦洁因在赛事上表现不佳,成了被攻击的靶子。各种讽刺的言论从四面八方袭来,导致王梦洁不得不关掉了微博的评论区。

“唯金牌论”不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

国际舞台上的竞技体育赛事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无疑具有唤起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凝聚精神与心气的力量。但随着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唯金牌论”早已不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奋力拼搏才是奥运会真正的底色。

无论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新人,还是经验丰富的老选手,他们的理念都是一样的:奥运精神比奖牌更有价值。

比如7月24日,第四次征战奥运会的中国跆拳道选手吴静钰在复活赛中不敌对手,遗憾地结束了她的奥运之旅。

第二天,吴静钰发了一条微博:“我在本届东京奥运会的比赛结束了,虽然遗憾没有站上最高领奖台,但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努力去做一件事,不是得到就是学到……”这条微博发出后,人们纷纷在评论区发出祝福。央视著名体育评论员于嘉在评论里鼓励道:“特别棒!伟大的运动家!加油,未来更加精彩!”

8月2日下午,中国女排以3∶0完胜阿根廷队。由于已经提前无缘小组出线,中国女排也自此结束了本届东京奥运会的征程。在比赛结束的那一刻,主帅郎平谢幕。从2013至2021年,郎平率队拿下了2015年世界杯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2019年世界杯冠军,在前辈们辉煌战绩的基础上,达成了中国女排历史上世界大赛“十冠王”的传奇。

赛后,郎平与泪流满面的队员们一一拥抱。她说:“我觉得可能留一点儿遗憾更好吧,我们的年轻人可以更有梦想去追求下一个目标。”

人们为什么钟情竞技体育?说到底,是因为它展现了“不服输”的劲头:不愿输给对手,更不愿输给自己,总希望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能实现自我提升和突破,都值得赞赏,这就是体育的魅力。在观赛的心态上告别“唯金牌论”,恰恰说明中国体育正走向强大。

彰显出“更团结”的中国范儿

在本次東京奥运会开幕前,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在7月20日表决通过,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入“更团结”。这是自1894年“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建议设立奥林匹克格言后的第一次更新。

国际奥委会介绍,100多年后的这次更新,是为了完善国际奥委会的目标,即围绕体育的价值观,通过体育来鼓励全球更加团结。

现代奥运会的初衷,本身就是为了交流与团结。《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主张人人平等。正如已故的美国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所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以及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更快、更高、更强”带有竞技精神的光谱,更多的属于不畏挑战的强者,“更团结”则充满人间烟火气,可以属于所有人。这让奥林匹克精神离普通人更近,更容易在普通人中得到理解与弘扬。我们在欣赏奥运健儿“更高、更快、更强”的精彩表现时,理当彰显出“更团结”的中国范儿。不妨把这股热情延续到生活中,若能借奥运的契机带动全民健身,岂不比单纯摘金夺银更有意义?

(《楚天都市报》等)

猜你喜欢

郎平范儿中国女排
什么是范儿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抓准风格 古着穿出范儿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郎平:要带还带中国女排
事件
黄皮肤也能穿出范儿
郎平,永远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