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设计与实施研究
2021-08-23郑其强张紫微郑月凤
郑其强 张紫微 郑月凤
摘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现象和事物进行正确看待,将获得的地理知识转化为行动能力。形成地理核心素养需要真实教学情境的辅助,教学情境可突破学校、课堂和教材的局限,将课堂扩展、延伸至学生所处的社会领域。研学旅行提升了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创造开放的地理教学氛围和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研学旅行;研学旅行设计;高中
一、 引言
研學旅行可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区域认知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将研学旅行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是为了使学生将实际生活与书本内容结合,完成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契合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有效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
二、 研学旅行和地理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
研学旅行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研学旅行指旅行者为了增长见识、提升修养所进行的具有文化性质的异地专项旅行活动。狭义指以学生为主体,由学校组织的校外考察活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提升其综合素质、学习知识。地理研学旅行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指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学科的教学需要,基于校外教学资源,所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旅行和学习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从而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目的。
三、 确定研学地点
教师要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基于学生的反馈,对研学旅行活动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发现其中的不足,总结经验。研学旅行的地点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在旅行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和应用。第一,需要对所选择研学旅行地点的交通和位置状况进行确定。在教学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研学旅行的地点应选择交通便利和位置安全的地方。第二,需要对地质概况进行了解和确定。高中学生需要对地质部分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因此选择位置时需要确定地址状况,提升学生对地质知识的了解程度。第三,确定路线。路线的确定最好在研学旅行开始之前完成,保证学生的安全,最好符合学生偏好。科学合理的研学旅行时间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参加意愿,从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在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基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氛围的影响,可对自身的创新思维进行激发,提升自身的思想素养。
地理研学旅行目的地需要具备丰富地理研学资源,基于区域特色地理现象、人文地理知识角度、自然地理知识角度,该地区要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地理体验和地理学习机会,真实的教学环境在核心素养培养角度方面具有一定差异,研学目的地的类型会对研学内容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良好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很大。将兴趣用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可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有效调动,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在确定科目之后,由于面临升学的压力,具有较重的思想负担,课业上也存在较大压力。通过研学旅行,学生不但能够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学习,还能够有效放松心情,这对学生之后的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身处大自然,不但能够感受到我国美景,并且因为研学旅行为实地勘察,学生可以真正见识到之前只在书本上见过的,著名旅游胜地丹霞地质公园,丰富了学生的地理课程教学内容。实地勘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丹霞地貌的了解程度,在对当地景观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从而激发出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学生身处美丽的大自然之中,可以在探索和学习当中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
(二)提升学生综合思维,促进其形成整体观念
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从已经发放的资料和学习教材当中对应具备的地质地理知识以及亚热带环境进行了解。学生到达事先了解过的环境之后,通过对地貌形成因素、岩石倾斜和弯曲的方向、岩石性状进行分析,从而对地貌的不同特征进行判断和识别,促进高中学生整体理念的形成。学生可凭借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对问题进行多维度分析。基于动态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认知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丹霞地质公园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学生的综合思维在分析过程中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地理环境知识的教学,可借助“区域”“空间”等理念,对地理环境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并基于这种划分判断丹霞地质公园的环境特征。使用以上方式,学生对复杂环境的了解不知不觉地在观看地形中完成,并对丹霞地质公园进行多个角度的认知和分析,促进学生对复杂环境的理解程度。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其进行引导,从区域角度提升学生对地理环境进行分析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四)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身处的地理环境较为开放、宽松、复杂,基于此,教师可有效提升学生对抽象地理概念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在自然环境当中,教师可通过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引导,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提升,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有利于学生把课堂上获取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加以应用。例如,学生在对地貌勘察完成之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制作研学报告。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所见到的景观进行记忆和整理,并且通过自身的想象,对丹霞地貌未来的演变方向以及之前的地貌进行还原。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细心引导,对学生获取的知识进行巩固,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感知体验,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教师指导学生对感官进行充分利用,激发研学任务,感知研学区域内部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在感知过程中对体验和认识进行加深,从而获得调查研究体验和实地考察体验。让学生对研学过程中的体验式项目进行尝试,从而加深自我认识和自我体会。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科学渗透人地协调观,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角度,渗透人地协调教育,使学生对某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法进行思考,评价目前保护措施与开发措施,并对人地协调发展实现的途径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