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策略研究
2021-08-23赵琰
赵琰
摘 要:如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显然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在此背景下,高中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行着革新,以互联网及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教育手段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来。这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启示,那就是要立足于新的时代教育形势,加强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教学渗透,积极构建“互联网+”化学的信息化教育新常态,从而丰富高中化学的内涵和形式,为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核心素养教育的落实提供良好助力。基于此,文章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就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意义和具体策略做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实践意义;具体策略
化学新课标指出,广大教师要以核心素养教育为核心,积极促进化学教学与信息手段的融合应用,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加快构建“互联网+教育”的化学教学新常态。对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也要实现自身教学观念由传统向新式的转变,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不断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进而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促使学生的化学素养得到充分发展,切实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 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丰富手段,激发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不竭动力。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只有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才会以更饱满和更热情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来,进而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也要求化学教师应当时刻把握趣味教学这一主线,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有效性,并且为他们化学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石。但是,我们也明白,若想实现这一目标的话,依靠以往言语填灌式的教学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对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化学教师不妨将视角放在信息手段之上,通过音频、图片、动画以及微课等多种信息手段,形象化地展现各种化学知识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这种与学生生活认知以及兴趣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激起
他们的学习热情,给予他们别样的学习体验,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保持长久的兴趣与活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优化教学,发展素养
在新课改旗帜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也给化学教学提出了更新和更高层次的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化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同时也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科学精神以及思维能力,从而为其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奠基。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化学教学大多以言语式或说教式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大多呈现出一种“黑板+口述”的模式,具有较强的单一性特征,这也是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化学的主要原因。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进一步丰富化学教学的内涵与形式,延伸化学教学的实践路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信息手段进行授课,打造视听一体、多姿多彩和形象生动的化学课堂,让学生既能够获得认知的深化,又能够获得更多个性化的思维发散、动手实践机会。与此同时,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教师还可将微课引入教学之中,或者搭建网络平台,以此来革新化学教学、复习等环节。一方面,这样能够冲破现实课堂教育壁垒,增添化学教学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学生思维、自学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这不管是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还是对于素质教育的落实都是极为有利的。
二、 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运用媒体手段,增强化学认知
多媒体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教辅工具,有着直观性强、趣味性高等特点,能够以图片、音频、表格以及影像等方式展现化学知识,进而创设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化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参照,助力其更深刻地理解化学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有效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化学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标,将多媒体手段运用到课堂中,使其辅助教学并促进教学效能得到良好发挥,增强学生的化学认知。例如,在讲授“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可结合网络资源,创设一个故事化的化学情境,即讲述一段关于门捷列夫编排元素周期表的故事,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到其中的要点。又如,在讲授“物质聚集状态”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依据教学目标,通过媒体手段的教学渗透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应当围绕让学生了解物质在不同聚集状态下的特性,并且能够对其进行气态、液态和固态分类的教学目标,开展媒体情境教学,即运用媒体手段展示玲珑剔透的水晶、热气腾腾的咖啡、自由流动的空气等物质,然后适时地讲述原子、分子以及离子等微观粒子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的内涵。
(二)依托微课技术,促进化学探究
微课技术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标志性信息技术,对于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微课技术有内容精炼、直观性强、容易操作等特点,将其渗入到教学之中,能够降低学生的化学学习难度,促使其学习效果得到有力提升。其次,微课技术能够营造一种翻转形式的化学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多自主创新、思维交流和动手实践的契机,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将学生推至教学主位,促使其化学思维、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探究意识得到有序化提升。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化学教师应当秉承创新化与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当作教学切入点,加强微课的教学渗透,降低学生的化学学习难度,巩固和内化学生的化学认知,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探究、协作以及处理问题能力的提升,为核心素养教育的落地生根奠基。例如,在讲授“混合物分离及提纯”的知识点时,这个知识点与之前曾讲过的蒸发与过滤存在一定关联,但很多学生可能出现记忆不清的情况。对此,教师可结合蒸发、过滤实验以及本章节知识点,制作相应的微课,然后展示在课堂之上。在此期间,教师可边播放、边讲授,与学生一同回顾旧知识点,探究新知点奥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又如,在讲授“脂肪烃”的知识点时,单纯依靠言语授课很难获得好的教学收益。这时,教师不妨依托微课技术,开展翻转形式的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可在归纳知识要点的同时,结合网络视听资源,制作精良的微课,微课中不但要包括一些与本知识点相关的音频或影像资源,而且也可設置一些具有指向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烃”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脂肪烃”长什么样子?让学生在翻转学习时,更有方向性。然后,教师可将微课展示在课堂之上,并在秉承异组同质原则下,划分出多个4-6人小组,指引学生开展合作形式的探究和学习,让各组成员通力合作完成问题探究。在这期间,教师还要做好教学巡视工作,一来维护好课堂秩序,二来为各组学生提供及时性的点拨,确保翻转教学得以良好运转。最后,教师可指引各组依次阐述答案,并与他们总结出该部分的知识要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深化学生的化学认知,而且还能为学生探究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等能力的发展助力,可谓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