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日清晨的味道

2021-08-23许海波

作文新天地(小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香瓜状物通感

许海波

夏日清晨是一种什么味道?虞老师说那是香瓜的味道!

状物作文里有一个点同学们很容易忽略,那便是物的由来。虽然只是一两句话,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时在开篇交代,有时在文中顺势提及。例如本文第一段用两句话简要交代“咸地”的由来。

所谓状物作文,基础就在于“状”,状中丰富物,状中升华主题。立体的状物,少不了要从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描写。于是我们读到:“外婆年年在咸地种香瓜,青皮,球形或椭圆,表皮上多为纵沟纹,偶有细碎斑纹。瓜那个香甜哪,甜汁全渗进了记忆里,贪馋的心惦念经年。”

催芽的过程要浸泡种子,但作者用“睡”,就像种子睡了一觉,做了一场梦,嫩芽就露出来了。我相信大家对“拟人”并不陌生。它确实是极经典、好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仔细阅读这篇美文,我们不难发现多处出现这样的拟人。比如:“外婆起的垄笔直,一排一排并列而坐,绳子拉过了般。”“瓜是突然冒出来的,初萌于藤蔓间,看着怯生生,其实无敌坚韧,风一吹就能长个,气球似的,一个劲儿地膨胀。”“而今忆及,当时的天流云漓彩,落日红着脸不忍离去,小河静静流淌,牛在不远处吃草,青草娴婉如淑女。”

细节是作者走进读者内心的重要法宝之一,也是同学们作文写长的方法。本文有兩个细节很经典,第一个是外婆种瓜,第二个是外婆送瓜。虞老师以从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细致刻画外婆种瓜的过程。那份烦琐、辛苦深入人心。有心的同学大概已经拿出自己的摘抄本了。“她直起身,一手拄锄头,一手握成拳头,反手伸到背后,敲鼓似的轻捶腰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跟着一抖一抖”,这起身休息、擦汗的画面不正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吗?比如环卫工人的日常。虽然这一系列的劳作很烦琐、辛苦,但同样很有成就感,外婆就像一位魔法师,所到之处原本黑褐色的咸地因为有了秧苗而活泛起来。

有人说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深入生活,仔细观察。这道理是不言而喻的。“苗已亭亭,水要一点一点浇,才洇得深。浇一次长一下,一日日蓬勃起来,翠绿放肆地漾了开来。”

如果没有一定农村的生活经验,是很难写出如此精准的句子的。水浇得多浪费水资源不说,还停于浅层,极易蒸发,所以要一点点浇。“邻近的田也像都说好了,要一起盎然。”这还是一句拟人,但这里的拟人表现得更委婉和高明。瓜苗相互之间有约定,就像小孩子相约着上学,一起手拉手,头上翘着同样可爱的小辫子。

香瓜苗一天天喝水,一天天长大。瓜突然冒了出来。这个“冒”字既是情理之中又在想象之外。其实并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比如春天的来临,势必要经历一次次寒霜飞雪才能重回人间。同理,一朵花、一个瓜也需要一定生长过程。作者用“冒”,恰恰说明一种心心念念的期待。

虞老师的文字是凝练干净的。有些地方若按同学们的表达习惯常会跳过,但她在这些细微之处都有精准的安排,恰恰说明其功力。比如:“我将信将疑,接过形状不规则的一小块,一口下去,被那种浓郁的甜震住,半晌才吐出两个字,好甜。每个字儿都拖了长音。”“形状不规则”是延续上面用拳砸,“每个字儿都拖了长音”是表达那份激动、满足和不可思议。

如果同学们问我本文最喜欢的句子在哪里。我会推荐这句:“瓜叶如小蒲扇,乌压压占了一大片,微风徐徐,叶子随着风的节奏,忽左忽右摆动,是在给瓜娃子扇风吧?而瓜娃们拽牢了茎枝,在田里躺得横七竖八,无赖一样。”如诗一般的语言让人身临其境。建议同学们再次拿出摘抄本,将它们收录,等暑假回老家描写那片瓜田,这些妙笔就会欢快地跳进你们的脑海啦!

除了拟人,我还要和同学们分享“通感”。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结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通感的写法。作者把香瓜的甜美记忆,那份味觉转化为班得瑞的《清晨》那份听觉来写。这样的升华是不是很妙呢?

夏日将至,愿同学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夏日清晨”……

猜你喜欢

香瓜状物通感
说通感
通感修辞很美妙
老王卖香瓜
记叙文之状物逼真
例谈“通感”修辞手法
快乐的香瓜地之旅
汉语文学的“状物”特性及诗性美感
浅谈状物类课文的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中状物内蕴探析
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