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助学案的文言文教学
2021-08-23屠晓宇
屠晓宇
摘要:文言文教学开展基于助学案的同伴学习,既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又能提高课堂效率。《三峡》一课教学,学生以助学案的“学习过程”板块为主要依据。讨论环节,每位学生参与其中;展评环节,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提高表达能力。教学中,教师需要精选内容,把控时间,关注差异。
关键词:助学案;同伴学习;《三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校尝试基于助学案开展同伴学习,顺应这一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我校研制的助学案,是引导学生同伴互助学习的媒介,主要分为“学习目标”“课堂前测”“学习过程”“随堂反馈”“学习反思”等板块。“学习目标”是本堂课中学生同伴学习的主要目标,为学生的同伴学习指明方向;“课堂前测”通过设置几个简单的问题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学习过程”是助学案的主体部分,一般由教师根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设置几个关键性问题,学生通过同伴学习解决问题,该板块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随堂反馈”通过3—5个习题来检测学生同伴学习的成效;“学习反思”则是学生对自己课堂学习的自我评价,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个自评等级。助学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反馈良好,在文言文教学中效果如何?笔者引导学生对《三峡》一课开展了基于助学案的同伴学习。
一、课堂回放
在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并完成“课堂前测”后,师生以“学习过程”中的任务为主要依据來学习文本。助学案“学习过程”的设置如下页图1所示。
在讨论任务一和任务二的过程中,笔者向学生强调每一位组员的重要性,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其中。解释和翻译时,每个成员认领几个词、几句话。如1号同学负责解释“至于”和“襄”,2号同学负责解释“沿溯”“或”……有翻译不到位的地方,组内其他成员可以提出异议,成员间讨论,最终得出一致结论,并书写在空行处。归纳总结文学现象时,要互帮互助,共同探讨。这样即把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组员讲—组内听”。经过讨论后,各组基本能够形成各具特色的结论。完成任务三时,笔者先把具体的问题思路按步骤列出,让学生学会抓住要点,独立思考后再交流讨论。
展评环节采取随机抽取小组的形式,这让每组学生都有紧张感和参与感。展示的小组要在“说”中提高思辨能力,评价的小组则要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如“襄”“或”等词语,学生基本对展示小组的解释无异议,绝大部分词语能够顺利解释。但对“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类句子的翻译,则有了不同的理解。此时,笔者请有疑问的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最终全班达成一致,把翻译出的句子书写在助学案的对应位置。如此,学生对《三峡》的文意有了初步了解。笔者还适时提示学生,提出见解时,不应该说“我觉得/我认为应该是……”,而是“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这样来解释更合理”。总之,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充分展示自我,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思考
传统文言文教学以教师教为主,整个课堂教学中,为求细致、全面,教师需讲解较多文言字词、句子翻译,用时多,效率低,且学生易疲倦,专注度低。基于助学案的文言文教学,教师仅需引导学生熟悉讨论流程、主持展评环节,总体把控讨论方向即可,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在实践过程中,以下要点需注意:
(一)精选内容,重点突出
教学前教师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做到“举网以纲,千目皆张”。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独到的眼光,能够准确找到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选取内容,展开讨论。在分析句子时,教师也可以圈出句子里的重要字词,引导学生集中对这些字词进行讨论。例如,对于“夏水”“朝”等易懂词,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解,没必要逐个分析,可以将讨论重点放到学生难理解的词上。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节约时间,又能做到详略得当,有侧重点。
(二)把控时间,环节顺畅
教师需要预估各环节的时间,避免拖沓。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如小组讨论、翻译环节占用时间较长的话,可以适当缩减展评环节的时间,保持课堂的完整性。同时,切忌因为少部分学生某个环节不熟练或没有完成就一味延长时间,影响整个课堂的流畅性。
(三)关注差异,避免“学霸”
在传统课堂中,爱思考、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独占鳌头”,他们思考得多,说得多,得到的鼓励也多。基于助学案的同伴学习则要避免这种现象,小组成员的分配不必“强强联合”,展评也不一定让做得最漂亮的一组来展示,课堂应该属于每一个学生,尽量避免“学霸”的出现。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要引导他们开口说话,让学生在组内、班级内做到“谁人不识君”。
本文系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助学案教学的初中生同伴学习研究”(编号:G/D/2018/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