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植黑土资源 筑牢大国粮仓

2021-08-23中共吉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新长征 2021年7期
关键词:黑土地耕地建设

中共吉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22日在梨树县考察时强调,“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这为我省用好养好黑土地,切实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指明了方向。我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保护黑土地作为藏粮于地的关键要害,牢固树立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理念,有效遏制了黑土地质量下降趋势,为全省粮食稳产高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60.6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人均占有量、商品率、调出量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吉林贡献。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推动力度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意义,高位推动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一是完善领导体系。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在农业农村部门设立了黑土地保护管理专门工作机构。围绕强化黑土地保护智力支持,特聘张佳宝等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中省直有关科研单位专家,组建了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先后召开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省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强调和部署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二是健全法制保障。在已颁布实施的《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基础上,在没有上位法可供遵循的情况下,就黑土地保护开展创制性立法,历经2年多时间先后征求650余家单位意见,召开58次座谈会、论证会、研讨会,颁布实施了《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全面明确了我省黑土地范围以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黑土地保护与管理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规定了总体规划、监测评价、用途管制等7个方面内容,建立了分区分类保护机制,构建了严格规范、权责对等的法律责任体系,填补了黑土地保护方面的法律空白。三是加强政策支持。针对数量保护,出台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针对质量提升,出台了《关于落实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实施意见》《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工作管理办法》《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工作的意见》《清洁土壤行动计划》《我省保护性耕作行动方案(2020-2025年)》等。提出了2021年工作目标、“十四五”时期总体目标以及到2030年远景目标,明确了10个方面38条具体措施和农田综合整治等8项重点工程。

二、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

综合采用工程、农艺、生物、科技等措施,推动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有效遏制黑土地质量下降趋势。一是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我省于2006年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试点42万亩,至今推广面积已增长近70倍,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32.6%。2021年落实补贴资金11.2亿元,实施面积2875万亩,同比增长55.2%,居东北四省区第一位。整体推进县由上年8个扩大到15个,高标准示范应用基地由30个增加到60个。建设全省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不断充实完善耕地质量数据,累计建立各类监测站点1.2万个、标准化数据库49个。二是集中连片推广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治理技术模式。构建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的保护路径,制定黑土地保护技术规范,健全完善监测体系,示范推广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秸秆深翻还田、盐碱地治理、水肥一体化技术等10大黑土地保护模式,推动耕地质量持续提升。实施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4类60个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9.98平方公里,专项治理黑土区侵蚀沟1494条。实施表土剥离再利用,转移利用黑土3000万立方米。2020年,新增测土配方施肥2529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农作物全覆盖,实施飞防作业3941万亩,绿色防控面积3513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1.57倍和43.8%,全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1.34%和2.24%。三是扎实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与中国科学院开展战略合作,组建6个科技攻关团队,启动6项29个课题,建设了3个万亩核心示范基地和30个辐射示范点,组织开展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种植1750亩。统筹院省力量,开展跨学科、跨地区、跨部门协作,申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筹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东北黑土地保护研究院,建设3个万亩级黑土地保护利用核心示范基地,集中攻关黑土地保护核心技术。

三、多措并举,切实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全面落實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扛稳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一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考核、上图入库“五统一”,重点向产粮大县、黑土地保护县份聚焦,推进田水路林等综合配套,提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能力。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开展农田综合设施建设,推进田水路林等综合配套,实施差异化投资,创建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探索利用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交易和土地出让收益,发行高标准农田专项债券,不断提高建设标准和建设覆盖面。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4000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近50%。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种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化集团先正达公司等开展科研合作,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推进春玉米育种中心、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东北中心、种子生物学院等项目建设,打造现代种业创新高地。启动创建公主岭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支持鸿翔种业、吉农高新等种业企业资源整合,引导重点企业向园区集聚。支持洮南市国家级10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提档升级,持续完善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设施,启动公主岭市10万亩水稻制种大县等项目,推进玉米、水稻、大豆等40万亩标准制种基地建设,提升省内供种保障能力。三是加大全程农机化整省推进力度。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省推进行动,建成全省农业机械化智慧云平台,创建国家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8个,长春、四平、辽源被确定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实施“敞开、普惠”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支持粮食生产薄弱环节、绿色高效机械装备推广应用。2020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上求突破,举全省之力做好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切实用好养好黑土地,切实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努力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黑土地保护利用吉林答卷。

责任编辑/雷   博

猜你喜欢

黑土地耕地建设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我国首部东北黑土地白皮书为“用好养好”黑土地提供科技支撑
寒露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施行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黑土地上稻花香
我国严禁擅自填湖“造耕地”
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