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洲
2021-08-23王锐
王锐
我又一次提到外洲。我曾在一篇散文中提到过它。
我曾经数次描述过我所居住村庄的地理方位,那是一个紧傍河堤绵延数公里的湖区小村落,村子外面是河堤,河堤外面是澧水河。
后来我才发现,我过去的描述并不十分准确。准确的描述是:村子外面是河堤,河堤外面是内河,内河外面是外洲,外洲外面是澧水河。这是由我们村子所处特殊地形决定的。我们村子的河堤从南到北略带弧形绵延约一公里后,没有沿河道继续延伸下去,而是向内微微折成一个角度继续向北,直到河堤抵达邻近我们村的另一个村码头处才呈90度折向澧水河河道方向约数百米,到达澧水河主河道后河堤折向北去。因此,我们村子的内河和外洲其实是澧水河向内凹进来的一个直角三角形,澧水河主河道就是三角形的斜边,两个直角边构成了毗邻我们村子的河堤。
由于外洲邻近澧水河主河道且地势最高,因此住了人家,我记得我四爷爷、四奶奶和我家邻居的刘爷爷、刘奶奶几位老人就搭建了简易茅屋居住在外洲,村委会赋予他们看护芦苇的任务。外洲和河堤相连处地势较低,澧水河河水漫溢进来成为了内河。因此,外洲与堤内村子属于隔内河相望,尤其夏天涨水季节,我们若要去到外洲玩耍,需沿着河堤,走过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挨近澧水河主河道时沿连接外洲的小路方可到达我四爷爷住处。
外洲主要由澧水河河水冲刷的沙土年年月月垒积而成,土质松软,土壤肥沃,但受夏天涨水被淹没的影响,种植稻谷棉花及其他农作物难有收成,因此这片外洲主要种植芦苇,这也与湖区其他地方的外洲十分相似。每到夏天,微风拂过,整个外洲挤挤挨挨的芦苇齐齐在风中摇曳,苇叶摆动,苇絮飘飞,轻轻起舞的芦苇与映在河面的倒影顾盼生姿、相映成趣。如果水涨得更大一些,芦苇全部没入水中,傍着河堤的内河与外河(澧水河主河道)会连成一片,从我们村子河堤上望过去,只见阔大的水面白茫茫一片,对岸河堤若影若现,用“烟波浩渺”形容恰如其分。那些年我们湖区村庄,每年夏季涨水是常态,极少有不涨水的时侯。一旦偶遇水小年份,芦苇生长稀稀疏疏,到了收割时节,苇杆矮小纤瘦,难有多大经济价值。后来听村里人说,芦苇喜水,水越大越好,河水没过了头顶后,各种鳥兽、病虫害便少很多,因之是“河水”促进了芦苇茁壮成长。这片芦苇属于村集体经济,芦苇减产,村集体经济也会减收。
任何事物任何地方无不佐证着辩证法,这片外洲也不例外。每年四爷爷刘爷爷们总会利用屋前屋后的空地,种上各种瓜果蔬菜。由于外洲居住人口简单,家养禽兽也少,再加之几位老人的精心管护,外洲瓜果往往生长得比村子里的瓜果个大、味美。夏天水小的时候,正值瓜果飘香季节,我们小伙伴们便相邀去外洲四爷爷刘爷爷家玩耍,目的其实很明确,就是饱餐一顿西红柿、菜瓜、香瓜、黄瓜、西瓜、桃子等各种瓜果。老人们见到孙辈尤其高兴,除了让我们随意采摘外,他们平时就对长势好、成熟早的瓜果做了标记,一挨我们到来,便领我们在藤蔓、菜地里钻进钻出、穿来穿去。若遇河水一涨再涨的年份,几位老人茅屋也会受到河水威胁,河水首先淹没了茅屋外围的芦苇,接着又淹没了茅屋周围的瓜果菜地,若河水持续上涨,就会逼近茅屋。尽管湖区老人们一生都在与洪水进行斗争,也在抗洪保垸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对洪水涨落、水大水小习以为常,但逼近脚前不断上涨的河水还是让人害怕。在通讯十分不便的岁月里,信息传递主要靠人们口口相传,但居住外洲的老人们在危险来临时却少了口口相传的渠道。那年夏天澧水河一涨再涨,毫无停滞之兆,开始村人们还没意识到当天洪水的快速涨势。待发现洪水持续涨高时,远远望去,外洲已是一片汪洋,只见几间茅屋漂浮在茫茫水面,几位老人瘦小的身影出现在茅屋屋顶。望见此景,村人们赶紧发动机动木船,紧急前往救援,几经周折才把几位老人扶上船、救上岸。
遇到洪水水位不高的年份,夏天我们的村庄层次感就会极强,村子垸内是田园,田园与河堤连接处是两行并列庄户人家。内河与河堤相连的滩涂成了我们夏天玩乐的场所,滩涂上遍植杨树柳树,既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考量,也为减缓洪水直接冲刷拍打河堤的防护需要。小伙伴们会在滩涂上分成若干阵营,各个阵营各自排兵布阵,利用杨树柳树的掩护进行野战游戏。大家仿效电影里解放军叔叔的着装,折下杨树柳树枝叶精心编制隐蔽使用的枝叶帽子,偷偷把大人们的皮带紧紧扎在裤腰上,腰上还插着纸制手枪或木制手枪,手持自制的五花八门的竹筒水枪,开始一次次的集结和冲锋。游戏规则由领头的几位年纪稍大孩童制定,比如规定受到水枪水柱击中的“士兵”表示已经“阵亡”,必须退出战斗等。但每次“战斗”中,总有几个“捣蛋鬼”不守规则,往往早已“阵亡”却又在“敌人”后方再次发动了“攻击”,使得这些野战游戏一次次在笑场中无奈草草收场。这片滩涂长满了各种野草,野战草草收场后,小伙伴们赶紧找到自家正在堤坡滩涂吃草的水牛,双手攥住牛角,双脚踩上牛头,一个跃身,匍匐攀上牛背,攥紧缰绳,双腿一夹牛肚,双手一拉缰绳,偃然得胜将军,趁着天色还早,各自骑行回家。夏天的时候,各家各户对孩子们的最严禁令就是不准下河游泳。那时各家各户孩子相对较多,有遵守得好的,也有胆大的小伙伴,总要在滩涂玩耍时趁机相约到内河游泳。游泳回家,母亲们总会通过其他途径得知哪些孩子参加了当天游泳的信息。询问时否认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母亲们有的是验证经验,她们只要在孩子们的胳膊上用指甲轻轻一划,游过泳的胳膊皮肤就会出现一道清晰的白痕,这是与未游泳划痕明显的区别。验证完毕,各家各户家长们便是一顿打骂。年纪更大一些后,尤其夏天偶有孩童因擅自下河游泳溺水的消息传来,我们才能体会家长们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时的种种担忧,也才能理解父母严管严教的良苦用心。
秋末冬初,芦苇成熟到了收割季节,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进入芦苇丛中,开始收割芦苇。我们年纪小,收割的活干不了,便充当了将大人们收割的芦苇抱成堆的角色。芦苇在镰刀的刈割下成片成片倒伏在地,小伙伴们便窜来窜去抱成一个个的芦苇堆。到傍晚歇息时,大人们又将一小堆一小堆的芦苇汇集成更大的芦苇堆,以利车载船运。收割芦苇时,总有一些野免、黄鼠狼等小动物从蜇伏地一跃而起,疾速奔跑,从而引得正在收割的村人们喧哗声四起,追逐着、呼喊着,围追堵截,时有所获,那是大伙儿辛苦劳作时的欢快时光。当芦苇全部收割完毕,各家各户便带着耙子上阵,将散落一地厚厚的苇叶耙成大堆小堆,作为冬天的烧柴拖回家中。直到苇叶收扫干净,偌大的外洲才露出它本来的面目,那是近千亩平坦的土地,立在外洲四面张望,少年的我感知到了一个巨大的存在。这片外洲夏日里生长的芦苇护佑着老家村子避免了洪水对河堤的直接冲击,如今想来,我们村子年年涨水,河堤却从未溃决,极可能与此相关。
每逢春节,有时内河断流,外洲与河堤连成一片,不用绕道可直接走过内河河床到达外洲。我们小辈就会在父母亲带领下,穿戴一新,提着新年礼物,踏着软软的河床,到四爷爷刘爷爷们的家中去拜年。
不知从哪年起,外洲毗邻澧水河主河道处的三角形斜边筑起了雄伟坚固的河堤,内河、外洲无需开发或翻耕,自然成为了平坦肥沃的田园,种植了更有经济价值的棉花、葡萄等经济作物,进一步富裕了村民们的物质生活。
偌大的外洲以及在外洲上玩耍的童年少年时光,也由此成为难以忘却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