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免疫水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特点比较
2021-08-23蓝珂刘爱梅伍国伟许元龙刘桑
蓝珂 刘爱梅 伍国伟 许元龙 刘桑
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不同水平淋巴细胞胸部CT资料,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9日至2020年2月19日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及胸部CT图像,根据淋巴细胞(LYM)水平分为两组:低于0.9组(LYM<0.9×109/L,n=86)和高于0.9组(LYM≥0.9×109/L,n=74),比较两组的肺部影像特点。【结果】:患者常见肺部CT表现包括磨玻璃和斑片影,可见到条索影和小叶间隔增厚,LYM计数低于0.9组与高于0.9组的磨玻璃影、斑片影、条索和小叶间隔增厚构成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高于0.9组相比,低于0.9组易累及多个肺叶(3.93±1.63vs 3.28±1.85,t=2.347,P<0.05)和出现全肺病变(60.5vs37.8,P<0.05 ),并发纵隔淋巴结肿大较少见(12.8vs24.3,P <0.05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影像学表现多样,LYM计数≥0.9易并发纵隔淋巴结肿大,<0.9易出现多肺叶受累及全肺病变,淋巴细胞水平下降与肺部病变进展呈正相关。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性;淋巴细胞;体层摄影技术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374-01
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已经在全球蔓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进一步提高认识,现将COVID-2019不同水平淋巴细胞的肺部影像表现特点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搜集2020年1月29日-2月19日广西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在武汉救治的COVID-2019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其中男 101例,女 59 例,年
龄 21~93 岁,平均(50.93±12.84)岁。合并高血压 33例,糖尿病 12 例。COVID-2019的诊断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8版)》的标准进行诊断[1]。
1.2 资料分析方法 由临床医生对入院后第一次血常规进行阅读,主要分析标志机体免疫状况的淋巴细胞计数并进行记录,根据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86例,LYM计数低于0.9×109/L,另一组74例,LYM计数高于(或等于)0.9×109/L。由资深的放射科医生阅读入院后第一次肺部CT(与血常规相差24-48小时)图像特点,分析内容主要包括磨玻璃、斑片、实变、条索、小叶间隔增厚等,同时分析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等伴发影像表现。应用电子表格进行统计,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基本特征 所有患者均为武汉当地居民,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纳差、气促、恶寒、咽痛/腹泻、肌肉酸痛等表现。病程1-30天,平均(7.61±4.21)天。160例淋巴细胞计数在(0.15-2.5)×109/L之间,低于正常值低限135例(135/160,84.4%)。其中,86例低于0.9者LYM平均计数(0.63±0.18)×109/L,受累肺叶(3.93±1.63)个。74例高于0.9者LYM平均计数(1.36±0.38)×109/L,受累肺叶(3.28±1.85)个。
2.2肺部CT表现 肺部CT表现多见磨玻璃影(153/160),斑片影(146/160),常见条索影(106/160)、小叶间隔增厚(86/160)、实变(63/163),可见蜂窝状影(36/160、支气管壁增厚(34/160)。伴发的影像有纵隔淋巴结肿大(29/160)、少量胸水(52/160),LYM计数低于0.9的患者伴发纵隔淋巴结肿大比例较低(11/86vs18/74 ,P<0.05),而全肺病变的比例大于0.9以上组(52/86 vs28/74,(P<0.05)。磨玻璃影、实变、斑片、蜂窝、铺路石、条索、小叶间隔增厚等CT表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
3 討论
肺脏是 SARS-CoV-2感染最主要靶器官。大多数因感染 SARS-CoV-2而住院的患者出现肺炎[2]。病理改变主要有:急性期的弥漫性肺泡损伤,肺水肿和肺泡腔内透明膜形成,弥漫性肺泡损伤,肺泡腔内蛋白和纤维蛋白渗出,可见多核巨细胞,提示病毒性细胞病变样改变。多数肺脏间质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肺血管包括肺小动脉、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均有血栓形成,部分有出血性肺梗死[3]。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有发热、干咳、乏力、气短、咽痛、肌痛、头痛或关节痛、寒战等。肺部影像可有小斑片影、磨玻璃影、实变影等表现,随着病程进展影像表现多样。本研究160例中,发热、咳嗽、恶寒、气促、纳差、咽痛,腹泻及肌肉酸痛为主要症状,与报道相似[4]。肺部CT的表现除多见的磨玻璃影(153/160)、斑片影(146/160)、条索影(106/160)、小叶间隔增厚(86/160)外,实变影(63/160)也较为常见,还可见到支气管壁增厚(34/160)、蜂窝影(36/160)、纵隔淋巴结肿大(29/160),铺路石征较少见(12/160)。本研究肺部CT提示有胸腔积液者占32.5%,与报道的稍有差别[5]。胸腔积液在淋巴细胞计数低于0.9组占37.2%,高于0.9组占27%,推测可能与疾病进展累及胸膜有关。
COVID-19患者中,随着病情加重,LYM计数进行性降低,本研究也证实这一观点。本组中淋巴细胞低于0.9的患者肺部病变范围较广,全肺受累的比例较0.9以上者高,而伴发纵隔淋巴结肿大比例较低,肺部实变、合并胸腔积液的比例均高于0.9以上组,尽管无统计学差异,但表明有病情进展趋势。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研究表明,患者体内淋巴计数减少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原因可能与免疫介导的损伤、细胞凋亡或肺内淋巴细胞隔离有关,SARS-CoV-2与SARS病毒高度同源,在致病机制上与SARS冠状病毒相似[6]。
本研究主要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在0.9以下和0.9以上的肺部影像特点。COVID-19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多样,随着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肺部影像表现也有所不同。LYM计数低于0.9的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比例少,肺部病变累及范围及全肺病变比例更大,提示LYM的下降与肺部病变进展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八 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0,13(5):321-328.
[2]阮颖新,张鹏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20,40(10):1003-1007.
[3]占婷婷,关海鹏,麦玉珍,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清学动态演变与 病情的关系分析[J].广东医学,2020,41(9):878-883.
[4]余 磊,胡友涛,毛仕,等.272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项炎性免疫指标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172-175.
[5]JIANG S B,SHI Z L, SHU Y L, et al, A distinct name is needed for the new coronavirus[J].Lancet,2020,395(1228):949.
[6]廖星男,周军,曹佳,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的胸部CT特征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1(3):349-352.
基金项目: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合同编号:S2020065); 广西柳州市科学技术局重点项目(合同编号:2020NGYC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