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合模式下我国养老护理发展模式探析

2021-08-23周鹏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关键词:医养结合融合发展

周鹏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了社会格局发生了变化,人口老龄化给养老护理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医护结合模式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文章首先阐述了医养结合模式与养老护理融合发展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现阶段医养结合模式下我国养老护理发展困境,最后提出了对应的优化策略,以期能给相关机构或者类似研究起一定的借鉴作用,推动养老护理模式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护理;发展;融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293-01

人口老龄化加剧给我国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社会劳动力的数量,也对政府机构的公共管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18.70%,较之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了5.44个百分点,为了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政府机构推行了多项措施要求各个部门探索新的养老护理发展模式,医养结合模式应运而生。[1]医养结合模式是在传统单纯的为老人提供基础的生活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引入医疗资源,将老人的医疗健康服务放在养老护理服务的首位,实现老年人医疗与养老护理的有机融合,最大程度上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养老护理服务。因此,医养结合模式对老年人的养老护理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是未来养老护理的必然发展趋势。

1医养结合模式与养老护理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1.1有助于养老机构完善养老医疗资源

现阶段大部分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护理服务仅仅停留在为老人提供日常的生活起居照顾服务,缺乏充分的养老医疗保障资源,难以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因此医养结合模式与养老护理融合有助于养老机构完善养老医疗资源,提高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服务质量。我国现阶段养老机构床位的人均拥有率落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4%-7%,并且落后于发展中国家2%-3%,养老床位数量难以满足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需求。[2]因此养老机构接受老年人的过程中常常会拒绝一些自身存在疾病、老年痴呆以及常年需要卧床等等身体状态较差的老年人,难以发挥出养老机构的社会保障功能。然而这类老年人群体往往是最需要进行养老护理的一类群体,通过医养结合模式与养老护理融合能够有效解决养老机构在这类群体的护理服务中医疗保障资源匮乏的问题,促进养老机构能够有能力为身体状态较差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护理服务。

1.2有利于医院提供细致的养老护理服务

医院在老年人养老护理中拥有最先进的技术水平,能够给老年人提供全面稳定的医疗以及养老服务,最大程度上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然而医疗资源是有限的,难以保障所有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全方位的养老护理服务。由于现阶段社会上其他养老机构缺乏完善的医疗保障设备,导致许多存在身体隐患或者身体状态不佳的老年人基于风险的考虑选择在医院进行养老护理,使得医院对于疾病的医治功能受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进而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医养结合模式与养老护理融合能够促进不同状态的老年人群体选择个性化的养老护理模式,推动养老机构能够提供基础的养老护理服务,帮助医院最大程度上节省医疗资源,为需要的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加细致的养老护理服务。

2现阶段医养结合模式下我国养老护理發展困境

2.1养老护理政策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养老护理政策难以有效推动养老护理领域长期持续发展,制约着医养结合模式在养老护理中的应用,导致医养结合与养老护理无法进一步有效融合。目前养老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养老机构在老年人的养老护理过程中缺乏法制化管理,造成养老护理人员缺乏专业化服务精神,影响着老年人群体的养老护理体验。同时,养老护理政策的不足影响着社会资本进入到养老服务领域,导致养老护理服务缺乏资金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创新,进而造成医养结合在养老护理中难以得到普及推行。此外,我国现阶段的医养结合模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国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编制,导致不同养老机构之间尚未形成统一管理模式,进而制约着养老护理的良性发展。

2.2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医养结合模式与养老护理融合发展需要养老机构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养老机构在基础的养老护理基础上能够提供更加高水平的医疗保障资源。然而在现阶段的养老机构中,大多数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都相对不足,难以为身体状态欠佳的老年人群体提供全面的养老护理,只有少数有大型医院直接创办或者医院转型的养老机构能够进行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从市场的发展角度来看,不同的养老机构允许在养老护理服务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需要依照社会的实际需求均衡发展,提高应用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机构的比重,以满足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但是现阶段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保障养老护理中有效应用医养结合模式,导致社会整体养老护理服务水平偏低。

2.3医养结合专业养老护理复合型人才匮乏

据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一线城市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率仅为63.54%,二线城市以及以下可能更低,养老护理行业无证上岗的情况普遍存在。[3]现阶段许多养老机构缺乏对于员工的培训工作,导致养老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服务过程中仅仅能够有效的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起居,专业技能以及知识面难以达到养老护理元的工作标准,更加难以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心理疏导以及医疗保健等专业措施。此外,护理院校现阶段缺乏专业性的养老护理专业,虽然部分院校设有老年护理相关的课程,然而课时难以保障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且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具体的实践培训,导致养老护理领域专业性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医养结合模式难以有效融合养老护理。

3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护理发展路径

3.1完善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护理法律法规

养老护理领域的发展需要政府机构完善行业政策,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加大资金的投入,充分发挥出政府引导社会投资的作用,推动医养结合模式能够在养老护理中有效地应用。首先,养老护理相关的法律制定需要有机融合养老与医疗,明确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机构的设立标准、申请程序以及其他注意事项,保障医养结合模式与养老护理的融合做到有法可依。同时,依据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化特征,能够放宽制度推动养老服务的个性化发展。其次,政府机构可以鼓励社会加大对养老护理领域的投资,给予民间养老机构一定的资金支持,放宽对于企业或者社会申办养老机构的门槛,简化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护理机构管理模式,推动养老机构以及养老护理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3.2制定多样化的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

我國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不同老年人之间的身体状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我国应该结合老年人的身体状态以及家庭承受能力制定多样化的医养结合养护护理模式。首先,针对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养老护理资源投入。有家人陪伴的老年人建议其采用居家养老的方式,然后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如果存在问题在进行进一步处理,缺乏家人陪伴的老年人建议采用社区养老的方式,通过集体养老护理对老年人的身心进行有效护理。其次针对身体状态存在问题的老年人群体,可以依据老年人的具体身体情况进行分层护理,为不同健康层级的老年人群体提供医养结合精准养老护理服务。

3.3健全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护理培训体系

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护理的长期发展离不开专业性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健全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构建专业的养老护理团队。首先,可以在护理院校设立养老护理专业,设置两到三年的养老护理课程,加强养老护理的理论研究并且保障充足的实践训练,强化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其次,养老机构需要构建完善的养老护理培训体系,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慢性病康复、康复保健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在培训理念中强调人文护理的应用,关注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此外,养老机构可以为养老护理人员构建完整的晋升途径,提升员工的职业认同感,激发护理人员的养老护理热情。

结语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模式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下养护护理的必然发展趋势,有助于养老机构完善养老医疗资源,有利于医院提供细致的养老护理服务。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完善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护理法律法规,制定多样化的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健全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护理培训体系推动养老护理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喆.医养结合模式下我国养老护理发展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33(02)

[2]童立纺,宋延波,霍丹等.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护理员分层培训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 2020,36(02)

[3]王彩英,刘化侠,王祖麟等.医养结合视角下养老护理知识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 2019,33(03)

猜你喜欢

医养结合融合发展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区域发展篇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