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性睡眠护理对新生儿睡眠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1-08-23刘艳妮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关键词:疼痛程度睡眠质量新生儿

刘艳妮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应用保护性睡眠护理对疼痛程度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传统护理)与试验组(采用保护性睡眠护理),每组各90例,所有新生儿均于2019.1-2021.1顺利从我院娩出,对比两组疼痛程度以及睡眠质量。结果 试验组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在睡眠时间对比中,试验组比参照组长,P<0.05。结论 新生儿应用保护性睡眠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或减轻其疼痛程度,提高其睡眠质量,值得运用。

关键词:新生儿;疼痛程度;睡眠质量、保护性睡眠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223-01

新生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便是喂养、呼吸以及睡眠等三个重要阶段,除正常哺乳时间外,新生儿每日需保持18-20h的睡眠时间,不良的睡眠则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发育,情况严重者可出现睡眠相关的猝死现象[1]。一直以来,新生儿的健康发育状况是家长以及医生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其中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新生儿的脑部功能发育。但由于医院病房环境较为嘈杂,某些护理操作以及声音、光线等因素均会影响新生儿睡眠[2]。近年来,新生儿睡眠质量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之一,如何正确保护以及评价新生儿睡眠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睡眠保护护理作为临床新式护理模式,主要是一项围绕住院期间新生儿的睡眠-环形状态而制定并实施的相关护理干预,以此尊重与保护其睡眠质量,并将该护理模式延伸与院外护理工作中[3]。鉴于此,本文就新生儿应用保护性睡眠护理对疼痛程度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我院2019.1-2021.1顺利娩出的180例新生儿,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90例,参照组男女各45例,出生天数,3-15d,平均(8.26±0.14)d,体重2-4kg,平均(3.16±0.13)kg,身长40-47cm,平均(45.19±0.15)cm;试验组男女各44、46例,出生天数3-15d,平均(8.31±0.15)d,体重2-4kg,平均(3.15±0.12)kg,身长40-47cm,平均(45.20±0.19)cm。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无胎盘以及胎膜残留者;(2)胎龄37-37周;(3)均自然娩出者;(4)出生体重在2500-4000g;(5)Apgar评分>8分[4]。

剔除标准:(1)娩出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者;(2)母亲患有梅毒以及肝炎等传染性疾病者;(3)存在内分泌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4)窒息抢救史者;(5)存在先天性遗传代谢、消化道畸形、心脏病等。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传统护理,顺利娩出后予以呼吸道以及脐带清理、测量体重以及身长、生命体征检测、主要保暖等各项措施。

试验组额外实施保护性睡眠护理,主要涵盖内容包括:(1)减少光源暴露,提供环境支持,尽可能减少开关门、走路、说话声以及各种电子产品铃声,予以新生儿鸟巢式襁褓,为其减少摇晃所带来的刺激,提高其睡眠舒适度以及安全感。(2)合理睡眠体位:予以新生儿俯卧位,将其四肢呈蛙状,头部抬高并倾斜至15°,头偏向一侧,定时更换头部侧偏方向,适当选用抬高床头以及俯卧位;根据新生儿呼吸状况调整合适卧位。(3)开展相关睡眠知识教学,如微信公众号推广、简易小视频、现场模拟示范以及座谈会等,增强家属安全保护意识,指导其消除潜在或现存的影响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4)结合新生儿睡眠周期,实施相关护理以及医疗检查等操作,注意避开安全睡眠以及活动睡眠进行非紧急的相关护理操作,并减轻损伤性以及疼痛性操作;根据其身体所需,制定适宜的护理计划,如按摩、抚触以及襁褓等,可指导家属进行抚触训练,并在操作过程中保持与新生儿交流沟通。(5)在新生儿出院后,主要询问其睡眠情况,每周一次,并结合家属反馈情况开展相关睡眠保护指导,解答家属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定期联合社区开展相关睡眠保护活动,普及相关睡眠知识,指导家属重视新生儿日常睡眠环境。

1.3观察指标

(1)根据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pain assessment Scale,NIPS)[5]判断两组护理出生后3d以及30d的疼痛程度,主要包括面部表情、哭闹、呼吸形式、上肢以及觉醒状态等,每项目0-7分,护理效果与评分结果呈负相关。

(2)比较两组睡眠时间,根据睡眠时间长短判断两组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NIPS评分

出生3d时,试验组与参照组NIP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出生30d,试验组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睡眠时间

出生3d时,试验组睡眠时间与参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出生30d,试验组睡眠时间比参照组长,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6],孕妇在妊娠过程中,胎儿在子宫内时而平静、时而活跃,这种行为以及运动交替出现可为新生儿后期睡眠质量奠定基础,同时该种情况的睡眠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可将新生儿睡眠特点分为不确定睡眠和安静睡眠、活动睡眠三个阶段,随着新生儿身体各项機能不断发育完善,活动睡眠以及神经系统会相对减少,同时可相应增加安静的睡眠时间。若新生儿发生睡眠问题,可对体内激素水平造成一定影响,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临床传统护理相较于保护性睡眠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与延长新生儿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同时对新生儿体重以及身长具有很大帮助,以此提升保护性睡眠护理适用于新生儿护理,可促进其更好的生长发育。据研究表明[7],临床新生儿普遍存在的睡眠问题主要为睡眠剥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睡眠时间比正常需求量短。2-4h短期剥夺睡眠能够对患儿心脏功能带来暂时性的改变,可导致其出现呼吸增快,加重其疼痛程度,极易引起其哭闹,可减轻新生儿体重,导致抵抗力下降,进一步增加感染风险。故此,睡眠与生长发育、呼吸稳定、生理代谢息息相关。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NIPS评分低于参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参照组,P<0.05。由此表明,保护性睡眠护理可明显减轻护理操作带来的疼痛,有效延长新生儿睡眠时间。在实施保护性睡眠护理中,需重点了解与掌握新生儿睡眠需求,结合不同新生儿睡眠特点,提供相应的睡眠护理方案,以此充分尊重与保护新生儿的睡眠,评估与制定觉醒周期,提供相应的延续性护理[8]。

综上所述,保护性睡眠护理不仅能够延长新生儿睡觉时间,还可有效减轻与缓解操作或治疗带来的疼痛程度,值得运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贤丽,宋萍,王梅. 保护性睡眠护理对新生儿睡眠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110-113.

[2]王芳侠,储节云,张少侠,等. 保护性睡眠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临床疗效的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22):1736-1740.

[3]黄晓波,韦琴,李艳青,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睡眠保护策略护理研究进展[J]. 护理管理杂志,2018,18(7):498-502.

[4]马惠荣,马自萍,李胜玲. 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睡眠的影响[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12):1374-1376.

[5]任向芳,杨梅. 白噪声疗法在新生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 护理研究,2021,35(1):125-128.

[6]王红利,王瑞杰,李黎明. 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3):83-85.

[7]肖芳,陈芳,杜红娥. 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血氧饱和度、胃肠功能及出暖箱时间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3):123-125.

[8]万静,游勇. 袋鼠式护理对母乳喂养、新生儿神经行为及新生儿疼痛的影响[J]. 广西医学,2018,40(13):1514-1517.

猜你喜欢

疼痛程度睡眠质量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个体化护理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效果
16周太极拳锻炼及停练8周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我管理效能的作用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情志护理干预配合针刺对急性面瘫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4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影响观察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