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仙袂飘飘的大艺术家走了

2021-08-23张永和

北京纪事 2021年8期
关键词:京剧院娘子军剧目

专栏韵白

张永和,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原《新剧本》杂志社副主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著作:戏曲《烟壶》《龙须沟》《大清药王》(合作),电视连续剧《大清药王》《天下第一丑》(合作)《同光十三絕合传》《马连良传》《京剧的魅力与时尚》等。

作者说

我从4岁看京剧,看了快80年,我爱她的高雅隽永、我爱她的京腔京韵,因此我参加京剧团、北京曲剧团、新剧本杂志,弄剧本、写文章、出著作,一个目的,为了让传统戏曲有更多的人喜欢她,愿她长寿长存。

前些天,得知杜近芳先生仙逝的噩耗,除去深深痛悼、惋惜外,也不太感到突然。因为杜近芳先生身患重病,住协和医院治疗已经两年了,和病魔做顽强斗争,也是杜先生刚强性格的一部分。国家京剧院发表的讣告上讲,杜近芳先生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是人民艺术家,这是千真万确毫无质疑的。讣告中还写着:杜近芳又是国家京剧院艺术风格的奠基者之一。对于一般京剧艺术家的评价,这一条是很少用的,这是极高的评价,我想就此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国家京剧院在上演剧目方面很有特色,主要是在新剧目的创新、发展,及对优秀传统剧目的进一步加工整理改编上,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对全国的京剧院团,甚至其他戏曲院团,都有强烈的指导和表率意义。杜近芳先生践行了这一点,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榜样的作用。杜近芳先生出身贫苦,少年学戏。曾经拜了众多名师,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都有所涉猎,奋力苦学,转益多师。由于聪颖异常,开窍甚早一点即透,所以青年时便学会了许多传统戏,昆乱兼学,文武通达。特别是1945年,拜了有通天教主美誉的王瑶卿先生。1949年又由王瑶卿先生写了亲笔信,在上海拜了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大师。名师出高徒,两位大师手把手地教出了这位肯学肯钻的好学生。杜近芳在没有参加国营剧院团之前,无论是在谭富英或杨宝森班中挂二牌,还是自己组班唱大轴挂头牌,她唱的都是王派和梅派的拿手传统剧目。如全部《玉堂春》《王宝钏》《大探二》《貂蝉》《孔雀东南飞》《十三妹》《祭塔》《祭江》《金水桥》《朱痕记》《穆柯寨》《春秋配》《汾河湾》等等王派拿手剧目;同时又演唱了梅派的《贵妃醉酒》《凤凰巢》《生死恨》《宇宙锋》《霸王别姬》《奇双会》《金山寺》,以及昆曲《春香闹学》《思凡》。同时还与剧团的当家老生演唱了《四郎探母》《红鬃烈马》《三娘教子》《法门寺》《桑园会》等等常演剧目。用她自己的话,不算学过的,光算演出的就有50出剧目,可谓洋洋大观了。

从20世纪50代初,全国解放以后,杜近芳在新社会和党的文艺政策阳光雨露的感召下,参加了国营剧团,也就是国家京剧院(原中国京剧团)以后,演出的剧目大有改观,所演出的剧目主要是新创剧目和 经过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如《野猪林》《牛郎织女》《柳荫记》《三打祝家庄》《吕布与貂蝉》《玉簪记》《白蛇传》《谢瑶环》《秋江》《桃花扇》《蝴蝶杯》《佘赛花》《西厢记》《桃花村》《周仁献嫂》《满江红》《穆桂英挂帅》等新创新编剧目。整理的传统戏,有《拾玉镯》《廉锦枫》《嫦娥奔月》《木兰从军》《梁红玉》等等。而从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杜近芳又积极投入到京剧现代戏的演出之中。如《林海雪原》《柯山红日》《山村花正红》。特别是1958年,杜近芳参加演出的现代京剧《白毛女》,“文革”时期演出的《红色娘子军》,都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京剧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一阶段她所演的这些戏有数十出之多。一般的著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 是没有这个数量,也没有这个质量的。

年轻时留影

时近“八·一”建军节,我举例谈谈杜近芳演出的现代戏《红色娘子军》,她扮演吴清华,是如何做到有质量的。这个年轻的海南岛上的受压迫、受苦难的女奴隶,最后成为一名红色娘子军,并成为这支红军部队的战士。虽然过去杜近芳也演过女军人,如京剧《柯山红日》剧中的女军医黄英,《智取威虎山》中的卫生员小白鸽等等,但那都不是一号人物,是配角,戏份不那么重。但这出《红色娘子军》,则不同了,吴清华是主演,而且歌舞并重。情节的变化非常曲折跌宕,是很不容易演成功的,所以杜近芳在这出戏上是下了苦功的。最初,1963年的中国京剧院,在看完电影《红色娘子军》后,剧院领导就准备移植排演这出戏。当时拟定的演员阵容是非常强大的。除杜近芳扮演一号人物吴清华外, 著名文武老生表演艺术家李少春 扮演洪长青,架子花脸泰斗袁世海扮演南霸天,小生艺术家叶盛兰扮演阴险狡诈的南府中的师爷。可惜当时由于种种原因这出戏没有投入排演,直到1970年才把这出戏拾起来。1972年,经过两年时间的反复打磨,终于推上舞台,并且拍了京剧电影《红色娘子军》。不过时过境迁,数年后主创人员有了很大的改变。除了一号主演吴清华仍然由杜近芳担任外,青年优秀演员冯志孝扮演洪长青,曲素英扮演红色娘子军的连长,李嘉林扮演南霸天。刚刚解放的李少春,张君秋只担任这个戏的唱腔设计,当然这些老艺术家也发挥了他们的作用。这出戏中的吴清华的唱腔那么好听,就是既会唱又会唱腔设计,还能拉胡琴的张君秋先生创的腔,这些腔留得住、唱得响。当下杜近芳的得意弟子,战友文工团京剧队的丁晓君,还不时演出这出戏以飱部队的战士,并且受到了战士们的热烈欢迎。

杜近芳与恩师梅兰芳先生

这出戏最难的,用杜近芳的话来讲,就是她扮演的吴清华要像一个女战士。她说:演现代戏体验生活非常重要。 举手投足,行走坐卧,都要让观众看到的是标准的女战士。她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她说:“演现代戏,如果没有生活的体验和积累是不行的。你不到生活中去感受体验,你的脑子就是空的。为了体会红色娘子军的战斗生活,我特意上杨村下到连队去体验军营生活。在《红色娘子军》中,吴清华是要拿枪的,如果我们没有下过部队这枪都不会拿,更不用说举枪瞄准等动作,军人一般拿枪,一个是冲天,另一个是冲地,这样即使走火也不容易出事。我在《红色娘子军》刚开始演的时候,拿枪横着就出来了,懂的人就知道我没当过兵打过仗。等到我后来经过部队的体验和训练之后,吴清华再拿枪朝天朝地都是标准的姿势,打过枪和没打过枪是不一样的,在演出中能体现出来。如果我在台上拿枪的姿势不对,部队的同志就会觉得假,所以演现代剧必须体验生活,你没有生活到台上就露馅。”

 二

在青年学者张正贵、杜蕾记录的《杜近芳口述实录》这本书中,杜先生说,在初拜王师和梅师的时候,两位大师第一堂课讲的都是让她熟系中国古典经典《易经》,记住其中的8个字:“进之有数,退之有路。”杜近芳先生始终牢记这8个字来演戏和做人。她在国家京剧院这几十年中,除了唱大轴演主角外,也担任了许多配角的任务。如在《三打祝家庄》《野猪林》《周仁献嫂》《秋江》《满江红》以及现代京剧《林海雪原》《柯山红日》和《山村花正红》等剧目中,她扮演的角色都不是第一号人物。也就是内行人所说的,她都不是站在当中间儿的人物。不管是扮《野猪林》中的林娘子,《满江红》中的岳夫人,还是现代京剧《林海雪原》演小白鸽、《柯山红日》中饰女军医黄英,以及在其他戏中担任的配角。另外中国古典经典《易经》中的哲学思想,一个“合”字,也深深印在她的脑海中,正确处理“进”与“退”的关系,也就是 既能当主角,也能当配角,弄明白了众人捧柴火焰高的道理。一个大艺术家,要像她的两位老师一样,与剧院团里边的所有其他艺术家,能够做好团结工作,不能只知突出个人。以杜近芳这么大的角儿来配角,她都能够很愉快地接受,并且在她所扮演的角色中努力做好人物的塑造和技巧的应用,从而同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做到这一点,说来简单,而在戏曲剧团里,一个挂头牌的人,能放下架子来当配角,这又是非常非常不简单的事,是让后人钦佩和学习的。

国家京剧院又负担着将我们的国粹京剧传播到世界上去,弘扬东方文化皇冠上的这颗明珠的任务。杜近芳先生,从年轻时一直到不惑之年,多次代表祖国出访世界各地 ,不遗余力地去演出。她曾经先后到亚洲、欧州、非州和美州的20几个国家和地区。她既演出歌舞剧《秋江》《拾玉镯》《嫦娥奔月》《虹霓关》,同时又演出以唱做取胜的大戏《白蛇传》《霸王别姬》等,为推动中国京剧艺术走向世界和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她在国外的演出,并非三朝两日,有时甚至长达8个月。所得到的收获也要从两方面来讲。一方面把我们的精湛的京剧艺术、京剧文化,传播给世界各地,让国外的朋友们了解我们辉煌灿烂的京剧的美学价值。同时 ,善于学习和吸纳的杜近芳也汲取国外艺术的精华,以及和她同时出访的国内著名美声歌唱家的科学演唱方法。杜近芳曾经很骄傲地说,经过学习,她能够演唱西洋歌剧《蝴蝶夫人》的一段主唱段。正因为此,杜近芳在近80年的学习、融合、吸纳、转化、创新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她自己的独特艺木风格。那就是清新优美、委婉婧丽、端庄大气、中正典雅,从而她每一次出场便婀娜多姿、楚楚动人,似仙袂飘飘而降;歌喉悦耳、形象鲜明,又似仙籁之声曲曲传来,既充满着古典美,又具有现代美。时代感强烈,凸显着东方女性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又能与各方面的艺术家合作,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京剧旦角的表现能力。

参与电视节目

我认为大家公认杜近芳先生为国家京剧院艺术风格奠基者之一的道理便在此。

猜你喜欢

京剧院娘子军剧目
舞台剧目
抗疫第一线,攻“冠”娘子军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在空间中寻找戏曲的现代样式——专访上海京剧院舞美设计师徐鸣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新从旧中来——访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青年导演徐孟珂
优秀剧目进校园
海南红色音乐经典
——观歌剧《红色娘子军》
上海京剧院半年挣了一年的钱
非洲历史上的一支娘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