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建新: 他和他的电影神话

2021-08-23睿之

北京纪事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业建国创作

睿之

本期嘉宾

黄建新,毕业于西北大学,中国内地导演、编剧、制片人 。1985年,首次独立执导剧情片《黑炮事件》,该片获得新时期十年电影奖最佳处女作奖 。此外,凭借执导的喜剧片《站直啰别趴下》获得第50届威尼斯电影节参议院特别奖;《背靠背脸对脸》获第1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埋伏》获得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 ;《求求你,表扬我》获得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特别奖;《建国大业》获得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导演奖 ;监制的3D魔幻片《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获得第10届好莱坞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

《1921》的开机仪式上,导演黄建新十分低调地站在一旁,将镜头让给了颇有话题力度的几位年轻演员。这是2000年以来黄建新执导的第四部“主旋律电影”。早年的黄建新作品,风格前卫的同时充满了想象力与批判性,但如今,他身上的标签仿佛多以“主旋律专业户”“制片人”为主。然而其作为导演缔造的中国电影神话,却是值得所有中国观众铭记的,因为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发展变迁的缩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黄建新参过军,做过空军飞机场地勤,还在西安市卫生宣传馆从事过摄影工作。1979年,他与中国电影工业产生了第一次交集,这位25岁的西安青年从西北大学中文系新闻进修班毕业,并进入西安电影制片厂,先后任职编辑、场记。当时的黄建新虽经验尚浅,但其超乎常人的严谨性格已经开始展现——面对三天之内为一个电影剧本写出详细审稿意见的面试任务,黄建新连夜赶工,最后交出了八千字的意见,叩开了西影大门。

随后的几个月工作中,黄建新看了300多份剧本,平均一天就要看两三个,并无一例外地都写出了审稿意见。也正是这段时间,中文系出身的他在电影创作方面的知识突飞猛进。四年后,已有过几次编剧、副导演经验的黄建新正式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同年,刚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一年的张军钊执导了影片《一個和八个》,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日后同为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的黄建新,在1985年交出了自己的长片导演处女作《黑炮事件》,震动一时。与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陈凯歌的《黄土地》、田壮壮的《猎场札撒》、张艺谋的《红高粱》相比,《黑炮事件》不在战争年代里进行人性探析,也不从远方的偏僻心灵中对人生解剖,是与普通人生活最为贴近的一部影片,对色彩、声音、音乐的运用也颇为新潮,从此奠定下了黄建新早期荒诞、黑色幽默的创作风格。

1986年,黄建新拍出了一部十分出色的科幻电影——《错位》。《错位》用一个“AI”觉醒的故事,来映射体制下人民的生活状态,甚至为科技失控敲响警钟。1993年,黄建新导演了由冯巩主演的影片《站直啰,别趴下》,影片依然延续他透过市民生活刺探社会百态的风格。同时也对日后冯巩《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别拿自己不当干部》等影片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深刻影响。

《站直啰,别趴下》公映后的第二年,是常被影迷和媒体提起的世界电影大年,一大批影响深远的经典影片留下永恒印记。同样是在这一年,黄建新的作品序列里迎来了一部被无数影迷奉为神作的影片——《背靠背,脸对脸》。作为对《站直啰,别趴下》的风格延续,同时也是黄建新“城市百态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在经历了几部同类题材影片的磨炼后,他的创作彻底达到巅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在141分钟的光影时间里被扒光、看透、击碎,然后再完好无损地拼回原状。

《背靠背,脸对脸》之后的十五年里,黄建新遭遇了所谓的创作低谷,即不少影迷口中第五代导演普遍存在的“自我重复”阶段,连“城市百态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红灯停,绿灯行》也没能像前两部那样掷地有声。2003年开始直至2011年,黄建新出任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也是从这时开始,他担任了《投名状》《新宿事件》《十月围城》《智取威虎山》等多部影片的制片人,还拍出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献礼影片。黄建新成为了中国电影产业内的金牌监制,也被打上了“主旋律”标签。

在拍摄电影《智取威虎山》时,一场“打虎上山”戏由于预算昂贵,遭到了投资方降低成本的要求。经过黄建新的反复劝说,并竭尽全力做出最优拍摄计划,保证了这场在电影中起着“戏眼”作用的重头戏得以完美呈现。“电影是一次投资行为,我比喻监制是一个CEO。”——黄建新如此形容自己的监制身份,做了制片人的他,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包揽大权,正相反,他常常在导演与投资人之间斡旋,尽力不让资本干扰创作。

2009年的《建国大业》是黄建新在担任监制时期少数执导的作品。宏大的历史视角,庞大的演员阵容,在当年简直掀起了现象级风暴。《建国大业》完全通过历史事件推动情节发展,因此整部影片缺乏完整的人物线,叙事上也并不符合常规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黄建新通过更接近纪录片的叙事模式,提高了叙事效率的同时,将庞杂的角色与情节整合到“建国”的大主题里,在“意义大于内容”的方向下依然保留住了作品的内容性。

2019年,建国70周年献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上映,面对七位风格迥异的导演,黄建新接下了极具挑战性的总制片人一职。这次的工作难度在于,黄建新要亲自负责推动七个摄制组运转,压力可想而知。然而即便是面临如此高压,黄建新也毅然否决了成立两个班底、统一推进七组导演拍摄进程的“偷懒”方法,力求保证每个导演都拥有一个单独的摄制团队,单个团队的规模从200人到600余人不等,个中原因仍然是黄建新坚持要导演们“把自己发挥到极致,越自由越好”,这再次体现出了他坚定的创作精神以及对中国电影人的创作关怀。

当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到来之际,同时也是电影《建党伟业》上映的时候,作为联合导演的黄建新可能没有想到,十年后建党百年的献礼影片《1921》仍会是由他执导,历史仿佛在这里形成了一个闭环。毫无疑问,黄建新已经成为了过去十年间中国电影在“主旋律”方面最有发言权的创作者,《建国大业》、《十月围城》、《建党伟业》、《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建军大业》、《决胜时刻》、《我和我的祖国》,经黄建新之手的作品,大多也都成为了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爆款”。

回过头来再看看黄建新的电影生涯,《黑炮事件》、《背靠背,脸对脸》已被亚洲周刊评选入20世纪100强华语电影,并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部佳片,由他导演的电影在国内外获奖至今也已有八十多项。除了“主旋律导演”的标签之外,“中国电影百年百大导演”“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中国最重要的导演”之一等称号,仍然在他身上散发着永远磨不掉的光,黄建新和他的电影神话也将不遗余力地继续书写。

编辑 郎永

猜你喜欢

大业建国创作
孜孜以求,遂成大业
Flow separation control over an airfoil using continuous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actuator
《一墙之隔》创作谈
绿茵少年(三)
绿茵少年(四)
推进改革大业必须要“实”
创作随笔
Yarn Quality Prediction and Diagnosis Based on Rough Set and Knowledge-Bas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坚苦卓绝的登陆”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