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不尽的王府井大街

2021-08-23魏军

北京纪事 2021年8期
关键词:王府井电车志愿军

魏军

我要说的既不是北京3000年的历史,也不是王府井700多年的变迁,我只说新中国成立后,由北平更名北京的王府井大街的市容风貌,与现在王府井商业步行街相比,从中唤起人们对国家进步和发展的追忆——

50年代初期,刚成立不久的我华北军区空军司令部,就驻扎在北京市王府井南口台基厂一座大红门里(北京市委斜对面),当时我知道司令部除司令员住在校尉营24间房胡同外,还有军务处和训练处处长两家住煤渣胡同14号,那时我随舅父也住在这里,直到1951年8 月23日我正式参军,我才住进司令部营房。王府井大街是我每天经过的地方,因之对王府井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不仅熟悉,还注入了我永久的眷念。

50年代北京的市民们没感到夏天炎热的熬煎,如果你坐在树荫下,微风吹拂依然感到凉爽,就是三伏天凭借一把竹扇或折叠纸扇就可安然度夏,无需电扇,那时人们更未知空调是何物,甚至连空调这个名词也不曾听说过。然,北京的冬天却异常寒冷,长安街的柏油马路冻得裂开了嘴。裂缝中的积雪、残冰,安静地度过隆冬的时光,一直到翌年春暖花开时才能融化、消失。

早晨,路旁的白杨、垂柳残枝败叶上,镀上了一层银白色冰霜,在朦胧的晨曦中,显得十分隐秘、诱人。凛冽的寒风,摇曳着蛛网般银色的电线,偶尔有几只麻雀落在电线上,震落了一簇簇白色粉末,这才看清电线乌黑的本来面目。木质电线杆上的瓷瓶,不知疲倦地发出刺耳的嘶鸣,似乎是在提醒人们,这便是都市所在。王府井路旁一座座商店的门扉上,无一例外都悬挂着硕大而肥厚的棉门帘。在门的上方,伸出一根根银灰色的烟囱。早晨捅开炉火后,浓烟从烟囱涌出,旋转着飘向空中,与浓雾交织在一起,延长着古老北京早晨朦胧的时光。烟囱下面滴落的烟油和水滴,凝结在地面上,恰似一个个精心炮制的“窝头”,分布在各个商店门口,烟油和水滴不停地滴落,仿佛注入了催化剂,“窝头”缓缓膨胀、增大……

站在王府井大街南口,抬头观看,雕梁画栋的牌楼上,书写着“长安街”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穿过牌楼举目瞭望,有一条有轨电车轨道,有轨电车的起点和终点都设在平安里,电车相背发车绕城行驶,车体上为米黄色、下为赭石色的电车顶部标有“环行路”的标牌。电车从平安里分别向西四和厂桥方向行驶,沿途经过西单、王府井、东单、东四、北新桥、地安门等,最后到达平安里起始站,周而复始。在环形路上不论从何处上车,向何处驶去,绝无坐过站之虑,都能到达你下车的车站,可见环形路之优越,这便是除自行车、三轮车外,最令北京市民骄傲的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自然也就成了北京人自豪的象征。

电车的车轮声,和司机有节奏不停地敲打的车铃,交织在一起。这声响不仅人们没觉得嘈杂的反感,却给人们增添了几分温馨和愉悦。

站在王府井车站站台上举目西望,只见两辆对开的电车,分别从东西方向相对驶进矗立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门前的两座朱红色宽厚的三座门。这酷似天安门的三座门之规模,虽说难与天安门的庞大、恢宏相比,但更烘托出天安门的壮美和威严。以三座门与金水桥、箭楼为界,便是后来人们称之为天安门广场的雏形,三座门内地面铺有巨型卵石,小的直径约有20厘米,大的约有30—40厘米,长年风吹日晒,人蹬马踏,车轮碾轧光滑坚硬。三座门于1952 年拆除,地面也随之改为柏油路面。

从王府井南口沿着便道往北,路南有一家商店,这是一座墙壁用黑色马赛克镶嵌而成的高大建筑。门前站着两位头缠厚厚头巾,虎背熊腰的卫士,是印度人开办的绸缎商店,据说因商店楼底渗水,1952 年拆除了。对面台阶上是一家挂有“青年文化服务部”牌子的文化用品商店,霞公府胡同口王府井大街117号便是人民日报社所在地。

王府井大街有多家享有盛名店鋪——盛锡福的帽店、同和陞的鞋店、建华皮货店、瑞蚨祥的绸缎店,还有新华书店。离八面槽不远处有一打字机行,这打字机行不仅卖、修打字机,还卖铅字……老字号商店门槛高,一般市民宁愿多走几步,也要去东安市场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残败的东安市场被无数个日用杂货摊位充塞得拥挤不堪。摊主们有的在空中架起一个个简易顶棚,相互重叠、交错,权作遮风挡雨之用,然而更多的摊位,是在半露天或全露天中经营,遇上雨雪天,自然泥泞不堪。即使这样,这里的生意依然非常红火。真可谓:卖买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自然得益于坐落在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大街商业区。这里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一应俱全。

据说李万铭冒充志愿军战斗英雄的奖章,就是从东安市场杂货摊上买的,他将《解放军画报》上抗美援朝军功章图片剪裁后贴在牌牌上照像。瞒天过海,弄假成真,成了人人羡慕的志愿军英雄。为揭露和批判李万铭的诈骗罪行,老舍先生写了话剧《西望长安》,我作为公安部群众出版社该书责任编辑,编辑出版了老舍的作品。后来我去陕西省公安厅出差,我参观一家工厂,看到了改造后留厂就业的李万铭,聊起此事,李万铭仍滔滔不绝讲述当年的事,这是后话。

宽阔的十字路口中央,矗立着一尊3米多高的志愿军塑像。两米高的基座四周,分别镌刻着“和平万岁”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文字。翘首望去,身披斗篷的志愿军战士,胸前斜挂冲锋枪,威武雄壮。塑像基座四周,是水泥浇筑的环形花坛。严冬时节虽没有盛开的花木和绿茵茵的草坪,但衬托着簇簇永葆青翠的松柏,使塑像更增穆肃与庄严。再加上路旁巨幅红色横标上写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标语,伴随着扩音器里不停地反复播放着《志愿军战歌》和《天空出彩霞》的歌曲,令人热血沸腾……

我从王府井大街听着有轨电车的铃声,和《志愿军战歌》,跨过了鸭绿江,经历了从后方到前方,从前方到后方,从北京到外地,从外地又回到北京多次工作调动,从未忘记穿过王府井远去的电车,和消失的志愿军塑像,以及东安市场的噪声。我还记得1954年百货大楼在王府井大街平地而起,以及现在繁华而有序的步行街,令人流连忘返……70多年过去了,王府井变了,变得我都不曾相识。从它的变化我窥见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如今的王府井大街,变得既古老而又年轻,它是北京的象征,国家进步的缩影,这些都不用我介绍,你到王府井步行街看看或许有更多发现……

编辑  张子乐

猜你喜欢

王府井电车志愿军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基于Baja电车点线面动态仿真转向设计
小电车,大问题
王府井暴涨200%,能洗去“内幕交易”的嫌疑吗?
最早的电车用马来牵引
辛苦的电车售票员
洛阳王府井购物中心照明设计欣赏
《难忘王府井》:藏书家姜德明的报人情缘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