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膳食营养来源活性成分在护肤中的应用

2021-08-23卢云宇

中国化妆品 2021年8期
关键词:表皮弹性蛋白

卢云宇

天然来源的膳食营养中含有的活性成分,诸如类胡萝卜素、维生素、脂肪酸、多酚及矿物质,由于具有抗氧化、抗诱变和清除自由基等抗衰老特性,因此近年来一一从口服领域应用于皮肤护理领域。其针对皮肤外观的特性包括皱纹、弹性、紧致度、干燥度、水合度、亮度、色素沉着、血管扩张、敏感性以及修复再生等。本文抛砖引玉,简要梳理其脉络并提出个人观点。

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具有共轭双键系统的多烯色素,包括胡萝卜素类(如β-胡萝卜素及番茄红素)、含氧衍生物叶黄素类(叶黄素、玉米黄素、虾青素)以及花青素、辣椒红素等。在植物中赋予花朵、果实或叶子黄色至红色,在海洋中作为水生动物的红橙色素。类胡萝卜素主要积聚在脂质细胞和肝脏中,也存在于表皮角质层,皮肤中以汗液和皮脂腺发达部位(如前额和手)含量最高。外用类胡萝卜素可防止衰老,对抗活性氧(ROS)及氧化应激,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并具有抗炎和UV过滤作用。可以改善皮肤的弹性、水分和质地,提亮肤色,改善皱纹,对抗UV引起的红斑,对抗光老化。

维生素

维生素A

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其维生素天然衍生物称为类视黄醇,包括视黄醛、视黄酸和视黄酯。动物来源维生素A主要为视黄酯(棕榈酸酯、丙酸酯和乙酸酯),而有色果蔬植物的维生素原A(β- 胡萝卜素)可在皮肤中转化为维生素A。视黄醇和视黄酯占皮肤中所有类视黄醇的 99% 以上,其中视黄酯占90%。视黄醇作为视黄醛和视黄酸的前体,对角质形成细胞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更小的刺激性,因此护肤品更青睐维生素A醇及其酯化物,如羟基频哪酮视黄酸酯(HPR)。维生素A的抗衰老作用由三种皮肤细胞介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真皮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维生素 A可渗透角化表皮,少量渗入真皮和皮下组织,释放转录和生长因子发挥作用。维生素A促进角质层死细胞脱落和表皮层活细胞增殖,以及糖胺聚糖在角质层和表皮细胞间隙沉积, 进而促进表皮更新和增厚,加强表皮屏障,减少经水流失。穿透真皮后,维生素A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增加胶原、纤连蛋白和弹性蛋白合成,并降低胶原酶表达,改善真皮细胞外基质(ECM)微环境并激活老化皮肤细胞。维生素A也促进网状纤维重塑和真皮新毛细血管合成,提高真皮结缔组织的硬度、水合作用和弹性。此外,维生素A 影响黑色素在皮肤的分布,阻止黑色素向表皮细胞转运。外用维生素A可抗氧化,改善肤色、色素沉着、细皱、光滑度等老化皮肤的物理特性。

维生素B

维生素B是一组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或硫胺素、维生素B2 或核黄素、维生素B3/VPP或烟酸/烟酰胺、维生素B5 或泛酸/泛醇、维生素B6 或吡哆素、维生素B7/B8 或生物素、维生素B9 或叶酸、维生素B12或钴胺素等。其中皮肤中最重要的是维生素B3 及其衍生物烟酰胺,烟酰胺是参与氢转移的两种重要辅酶的基本成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参与线粒体能量代谢及三磷酸腺苷(ATP)生成、DNA修复、炎性因子和转录过程调节。外用烟酰胺可稳定皮肤屏障,减少经水流失并刺激丝聚蛋白、角蛋白和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合成。因此可改善皮肤弹性、细纹、色素沉着、红斑和暗黄,且耐受性好、安全,副作用少。

维生素C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 葡萄糖产生的糖样α-酮内酯。皮肤中维生素C 浓度高于其他人体组织,依赖抗坏血酸钠协同转运蛋白(SVCT) —— SVCT1将表皮维生素C转运至角质形成细胞,SVCT2 负责皮内转运。维生素C 因其高度水溶特性而被表皮细胞的物理屏障排斥,因此外用剂型通常选择其酯化或糖苷化物。尽管维生素C 提供的直接抗氧化保护仅限于水性隔室,但可通过维持和再生维生素 E 协同显著减少脂质氧化。维生素C与维生素E 及光保护剂联用可更显著地提高光保护作用,并抑制黑色素生成。维生素C为脯氨酰和赖氨酰羟化酶提供电子,催化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形成,促进I型和Ⅲ 型胶原基因表达,刺激胶原和弹性蛋白的产生。维生素C 可改善表皮屏障功能并促进角质化细胞膜的形成,增强糖胺聚糖产生,促进编码抗氧化酶和DNA 修复酶基因表达,减少UV 所致胸腺嘧啶二聚体和细胞凋亡,抑制促炎因子。维生素C还参与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前列腺素和前列环素代谢、长链脂肪酸膜转运以及肉碱合成。外用维生素C可改善皮肤抗氧化、弹性、水分、 红斑晒斑、皱纹、出血及愈合等。

维生素E

维生素E 又称生育酚,是人体最丰富的脂溶性抗氧化剂。有八种天然形式∶α、β、γ和δ四种生育酚和四种生育三烯酚,存在于各种食物和油中。皮肤中维生素E 水平取决于皮脂腺密度,表皮中浓度高于真皮。维生素E 用于皮肤护理已有50 多年, 作为抗脂质过氧化的第一道防线,保护细胞膜活力。但维生素E 抗氧化活性强烈依赖于其他生物分子的作用,如维生素C、维生素B3、硒和谷胱甘肽,因此一般协同使用。α-生育酚可减少ROS间接产生的8-羟基脱氧鸟苷及其诱导的DNA损伤,增加谷胱甘肽含量,干扰黑素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抑制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并抑制黑色素生成, 改善色素沉着;也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细胞成分的内皮黏附,刺激血管扩张剂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前列环素的释放。因此维生素E有强大的光保护、紧致保湿和抗衰老特性,并改善表皮和真皮的弹性、结构和柔软度,将其加入胞间黏合质和脂质结构中可保护皮肤免受UV及热损伤,防止发红肿胀,且安全、副作用少刺激小。

维生素K

维生素K以维生素K1(叶绿醌)和维生素K2(植物甲萘醌)形式天然存在,2021版化妆品目录收录有其衍生物维生素K3即甲萘醌(MENADIONE)。维生素K是凝血的基础,参与凝血因子激活过程,如因子II、VII、IX、X以及蛋白C和蛋白S,并可通過增加伤口收缩、改善上皮化以及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和血管形成,进而促进伤口愈合,并解决瘀伤的色素沉着。

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包括 omega-9单不饱和脂肪酸、omega-3及omega-6多不饱和脂肪酸。后两者是必需脂肪酸,包括 α-亚麻酸、亚油酸和γ-亚麻酸酸,来源为种子、水果、坚果和芽菜中的植物油以及鱼油等动物油。不饱和脂肪酸与神经酰胺和胆固醇一起,是胞间黏合质的组成部分,作为限制经水流失的表皮脂质屏障,确保足够水合作用并保护免受外部因素影响。因此可对抗干燥、萎缩、敏感、油性及粉刺皮肤,发挥抗炎和抗过敏等保护作用。

多酚

多酚是含有两个及以上芳环羟基的化合物,可分为五类∶类黄酮、酚酸、单宁、芪和姜黄素。多酚为花朵和果实赋予颜色(红、黄、蓝),其来源丰富包括香料和草药(如丁香、八角茴香、薄荷、松香、鼠尾草、百里香、留兰香和迷迭香),水果,分为浆果(黑苦莓、黑接骨木、蓝莓和黑加仑、李子、樱桃、草莓、覆盆子、葡萄)和核果(苹果、桃子、杏、油桃和梨),以及种子(亚麻籽和大豆)、坚果(栗子、核桃、榛子、和杏仁)和蔬菜(如橄榄、蓟头、菊苣、洋葱、菠菜、西兰花、芦笋和生菜)。其中研究最彻底的是黄酮类,如芹菜素(草药和果蔬中类黄酮)、槲皮素(洋葱皮和苹果皮中黄酮醇)、姜黄素(姜黄根茎)、水飞蓟素(—种黄酮木脂素)、染料木素(一种大豆异黄酮)、原花青素(葡萄种子)和白藜芦醇(葡萄、花生、水果、红酒和桑葚)。此外,石榴中的花青素和水解单宁,以及绿茶中的绿茶多酚(GTP)等也被证实具有皮肤光保护、抗氧化、抗炎和抗增殖等特性。多酚具有保湿、平滑、软化、舒缓、收敛以及抗炎、抗菌、抗过敏作用。多酚具有抗氧化特性,可直接清除或还原自由基,螯合过渡金属离子,阻止Haber-Weiss 和Fenton 反应,抑制参与自由基的酶活性(例如黄嘌呤氧化酶、蛋白激酶和脂肪氧化酶),还可刺激和保护其他抗氧化剂,如细胞质中的维生素C或生物膜中的维生素E。多酚可调节皮肤胶原酶和弹性蛋白酶,催化胶原和弹性蛋白水解;调节透明质酸酶降解透明质酸,抑制皱纹形成。多酚还可以舒缓刺激并减少皮肤发红,加速表皮自然再生,改善皮肤微循环和弹性,防止UV等外部有害刺激。

矿物质

矿物质和维生素一样,是人体无法合成的必需微量营养素,必须通过饮食获得。常量元素包括钙、磷、钾、钠和镁,微量元素包括碘、硫、硅、锌、铁、氯、钴、铜、锰、钼和硒等。

硒(Se)是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以无机(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和有机(硒代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两种形式存在。硒可通过依赖硒的抗氧化酶(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保护皮肤免受UV引起的DNA损伤及氧化应激,对抗皮肤老化和光老化。常见的护肤原料来源有离子液体及发酵产物等。

皮肤是体内锌(Zn)含量第三高的组织,且表皮中高于真皮。锌具有催化、结构和调节功能,影响脂质、蛋白质和核酸代谢以及基因转录。锌参与300多种酶,包括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异构酶、连接酶、转录因子锌指等,并通过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等作为抗氧化剂中和自由基。锌影响皮肤和黏膜结构和功能,稳定细胞膜并参与基底细胞有丝分裂和分化,通过锌转运蛋白等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存活和分化。锌还影响皮肤免疫,调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各种炎性因子的功能。外用锌可防止皮肤老化及UV损伤,改善色素沉着及再生愈合。糊剂或软膏形式的锌可清洁皮肤中多余皮脂,恢复其自然pH值,并具有收敛、抗炎和抗粉刺作用;炉甘石或吡啶硫酮锌可作为去屑洗发水中的舒缓剂或活性成分;氧化锌被用作防晒霜中反射和分散UV的物理过滤器。

铜(Cu)存在于超过30种人体必需的蛋白质中,如赖氨酰氧化酶、多巴胺-羟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SOD和酪氨酸酶,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古代文明均使用各种铜化合物治疗眼病、皮肤病、烧伤及感染。铜能促进自由基清除剂如金属硫蛋白和谷胱甘肽的功能,提高Cu/Zn-SOD和铜蓝蛋白以及不依赖铜的酶(如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还可刺激真皮层纤维细胞增殖,参与ECM蛋白和血管的生成和稳定。此外,铜肽如三肽铜(GHK-Cu和GSH-Cu)可促进皮肤组织保护和再生,增加胶原和弹性蛋白合成,改善老化皮肤状况。与其他金属化合物相比,铜具有较低致敏性及较少副作用。

硅(Si)是地球上第二丰富的元素,食物中的硅会溶解在胃酸中,变成容易吸收的原硅酸。有机硅可促进皮肤胶原、弹性蛋白和糖胺聚糖生成,保持血管弹性,强化结缔组织,并增加指甲和头发纤维的阻力和厚度,降低脱发风险。此外,有机硅用于护发素和洗发水可赋予头发令人愉悦的柔滑外观和光泽,有机硅弹性颗粒用于面霜和润肤剂可保护和改善皮肤强度和弹性。

皮肤活性物应用应有底限

皮肤护理作为“美”的产业,区别于医药产业的“雪中送炭”、治病救人,其底层逻辑为“锦上添花”,改善面容外观。因此安全性、刺激性、副作用以及致畸致癌风险是皮肤活性物应用的底限。尽管均来源于天然的馈赠,相较于植物、海洋及动物提取混合物,膳食营养中的活性成分,经过遵循现代科学方法的结构鉴定、构一效关系、量一效关系及安全阈值的研究与论证,其功效及安全性更可靠且可被预测,从而允许配方师及品牌方遵循“精准护肤”的理念进行配方开发及成品应用,而这也是今年行业新规实施落地的引導目标。同时也要注意,对于一些有刺激性和不良风险的成分,仍需进行科学的配方设计,确保其添加应用落在安全及功效的范围内。

猜你喜欢

表皮弹性蛋白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细砂糖对法式蛋白糖的质量影响研究
基于分治法的Kubernetes弹性伸缩策略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结直肠癌组织中泛素化修饰蛋白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水通道蛋白的发现
水果
Baby girl’s rare skin condition makes hugging impossible
弹性势能纵横谈
建筑表皮设计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