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活性成分在化妆品护肤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2021-08-23王领

中国化妆品 2021年8期
关键词:葡萄籽提取物活性

王领

化妆品植物活性成分发展背景

市场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追求天然绿色、安全、健康的意识日益增强。植物化妆品以其崇尚自然、温和、安全性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打造植物源化妆品已成为化妆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主打植物、天然的品牌方也越来越多。调查显示,53.67%的消费者在选择美容产品时会考虑其成分是否来源于天然植物[1],再加上“成分党”的崛起,植物活性成分与化妆品的结合顺应了市场发展的潮流,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在化妆品行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国家政策

2020 年新颁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中首次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化妆品生产经营者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规范,提高化妆品质量安全水平;鼓励和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化妆品”[2]。在 8972 种化妆品可使用原料中,涵盖大量植物活性成分,且数目仍在快速增长。由此可见,未来植物资源化妆品及其所含有的活性成分将成为行业内外所聚焦的研究热点。

植物活性成分在化妆品产业中的应用现状

化妆品植物活性成分是原植物的整株或特定组织,未经特定修饰,通过提取将特定的某种或一类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浓缩,以固体、粉末或液体的形式呈现,作为活性功效成分添加到化妆品配方中[3]。

应用到配方中的植物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植物多糖、植物蛋白以及次生代谢产物(萜类、黄酮、生物碱、甾体、木质素、矿物质)等。化妆品因添加植物活性成分而可能具有相应的保湿、延缓衰老、美白、舒缓、抗敏、祛痘、控油等美容功效。

护肤应用现状

(1)多糖类

多糖类物质是常见的植物保湿及延缓衰老活性成分。市面上最多的化妆品植物活性成分也是多糖类,常见的包括芦荟多糖、燕麦多糖、石斛多糖等等。简单介绍一下芦荟多糖,它是从芦荟中提取的多糖物质,能提高皮肤水合状态,同时降低经皮失水,对皮肤有明显的补水保湿功效。实验表明短期内不同浓度的芦荟多糖均可以使角质层含水量升高,失水量降低[4]。以芦荟凝胶为例,无论是完美、百雀羚或其他品牌,其含有的芦荟多糖均展现出良好的保湿能力。还有甘油葡萄糖苷,它是沙漠植物卷柏、密罗木等生存的关键成分,其与透明质酸有类似的锁水力,但分子量要比透明质酸钠小5000 倍,且制成的化妆品肤感不黏腻,透气性好5。[5]

(2)蛋白类

不同植物蛋白经酶解或者水解后,得到不同分子量的多肽及氨基酸,对皮肤的亲和力好、亲水性强,具有较好的成膜、保湿、抗氧化等功效。

经酶水解得到的苜蓿蛋白多肽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都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而且与化学合成的抗氧化多肽相比,其对人体危害较小,安全性高,且抗氧化能力突出[6]。

(3)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也是一大类物质的统称。黄酮类在化妆品中具有美白、抗氧化、抗衰老、抑菌等功效,且安全性较高。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富含黄酮类物质的植物,比如丹参,其主要抗菌成分为丹参酮。丹参提取物能够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而且可减轻已感染组织的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和抗菌消炎,使青春痘、痤疮等皮肤问题得到改善⑦。目前已应用于自然旋律丹参净透沐浴露、仁和药业丹参凝萃肌活洁颜乳等产品。

木槿,木槿叶提取物中黄酮的含量为4.77%,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在浓度为10mg/mL 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70.55%,且木槿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非常明显[8]。目前已应用于梦妆木槿水源保湿精华水。

光果甘草,其提取物中黄酮类物质又名光甘草定。甘草黄酮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多巴色素互变酶等酶的活性达到美白功效。甘草提取物有助于改善黄褐斑和炎症后色素沉着,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9]。目前已应用于御泥坊美白嫩肤面膜、谷雨美白修复霜、雪玲妃光果甘草小吊瓶精华肌底液等产品。

(4)多酚类

多酚类是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活性的次生代謝产物,能够减少活细胞和组织中脂类、蛋白质、酶、碳水化合物和DNA的氧化损伤[10]。比如:葡萄籽,其提取物中含有多酚类物质花青素,是一种人体内不能合成的新型高效天然抗氧化剂。它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的物质。其抗氧化活性为维生素E的50倍,维生素C的20倍。葡萄籽提取物能抵抗自由基,预防胶原纤维破坏,避免皮肤下垂及皱纹产生[11]。目前已应用于阿芙玫瑰葡萄籽安瓶精华液、御泥坊葡萄籽面膜、欧莱雅清润葡萄籽膜力双重精华露等产品。碳水化合物和DNA 的氧化损伤[10]。比如:葡萄籽,其提取物中含有多酚类物质花青素,是一种人体内不能合成的新型高效天然抗氧化剂。它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的物质。其抗氧化活性为维生素E 的50 倍,维生素C 的 20 倍。葡萄籽提取物能抵抗自由基,预防胶原纤维破坏,避免皮肤下垂及皱纹产生[11]。目前已应用于阿芙玫瑰葡萄籽安瓶精华液、御泥坊葡萄籽面膜、欧莱雅清润葡萄籽膜力双重精华露等产品。

安石榴苷,存在于石榴皮提取物中的多酚类物质,有研究表明,将质量分数为40% 的安石榴苷与维生素 C 衍生物复配后,美白效果优于维生素C 衍生物,当40% 安石榴苷:维生素C=4:1,并添加到化妆品基质中的量为1.2% 时,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已经达到了51.96%[12]。目前已应用于御泥坊红石榴面膜、舒肤佳红石榴高端泡沫沐浴乳等产品。

其他应用现状

(1)防腐

植物防腐剂已成为行业研究热点,研究者基于一些植物部位的天然防腐特性,从其中分离出具有抑菌、杀菌效果的成分,并将其开发成为可应用于化妆品的防腐剂。相比于传统化妆品防腐剂,植物源防腐剂具有天然温和、安全性高、抑菌谱宽、抑制微生物种类多、有效期长、复合护肤功效等优势特点。

单一的植物防腐成分目前还很难具有良好的光谱抑菌效能,现阶段,植物防腐剂多是以从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抑菌成分为主要活性成分,配以起到协同抑菌作用的辛二醇、乙基己基甘油等,组成不含常规化学防腐剂但具有良好防腐抑菌效果的产品[13]。

(2)防晒

目前防晒化妆品中添加的防晒剂主要有物理防晒剂和化学防晒剂。化学防晒剂防晒效果较好,但光稳定性差,且存在一定刺激性。物理防晒剂的安全性更好,但是也存在配伍性差、使用感不足的缺点。开发以植物活性成分作为防晒剂的防晒化妆品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植物来源的防晒剂,利用现代化提取工艺,对天然的植物进行提取,获得有效的防晒成分,从而发挥防晒效果或者协同发挥防晒效果。

一些天然植物成分,如黄酮类、酚类等,因具有特殊的双键、共轭双键等结构,能吸收紫外线的能量,将其转化成热能和光能等形式释放,以减少紫

外线对皮肤的损伤。研究发现,黄岑中含有黄岑苷和黄岑素,槐米中含有芦丁,丁香中含有丁香酚,上述成分使其具有良好的紫外线吸收能力[14]。

植物活性成分发展问题及趋势

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植物活性成分虽然来源于自然环境,但自然并不意味着安全,对于植物活性成分,现阶段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1)植物自身方面

植物活性成分所选用的植物本身可能具有安全性问题,例如∶白芷、大麻等植物含有禁限用物质。

植物种植环境问题,因种植环境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植物富集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

植物批次不同问题,不同批次的植物,其有效成分含量可能不同,导致其活性成分有效性难以保障。

(2)提取工艺方面

提取过程中可能存在溶剂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

(3)植物活性成分方面

植物活性成分风险评估方面,目前关于植物活性成分的相关风险评估体系尚未建全,无法监管、控制、预测活性成分的风险情况。植物活性成分销售方面,线上售卖活性成分的商家激增,但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是否具有相关资质,所提供的植物活性成分是否属于安全的、有效的化妆品级原料均不可知。植物活性成分相关信息缺失,使用条件、配伍性等关键信息未知。

(4)植物化妆品方面

现阶段,植物化妆品的功效性仍然存疑,与單—明确成分的化学物质相比,植物提取物成分相对复杂,成分定性和定量均有一定难度,量效关系、透皮吸收性,以及很多原料应用基础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否则,宣称“植物”“天然”等名词,只是用于欺骗消费者的噱头。

2.发展趋势

(1)加强植物活性成分应用基础研究工作

《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2021版)》(以下简称“《目录》”)中收载了8972种化妆品原料以供参考,其中植物类原料约2000 种,占四分之一左右,但相对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历史记载,已使用植物资源总量仍相对偏少。虽然自《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颁布后,不断有新原料备案和注册,但植物活性成分与合成化工原料不同,存在“先天”缺陷,如提取来源不明、成分不明、功效原因不明等多种原因,因此,植物活性成分有待更进一步的深度挖掘,做到来源稳定、成分明确,构建完整的植物活性成分基础研究体系,以推动更多植物活性成分进入《目录》中。

(2)加强植物活性原料风险安全及评估工作

首先,有关植物活性成分及其化妆品风险管控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建全,亟需相关条文明确规定植物活性成分的各环节。如明确植物来源,规定植物种属及提取部位等要求;考查提取工艺,验证工艺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及溶剂残留等;进行成分分析,检测原料中风险成分的种类及含量等;进行毒理学试验及不良反应追踪,收集相应不良反应信息,及时进行风险预警;规范植物活性成分及其使用,并对各环节跟踪开展风险安全及评估工作,以保障植物化妆品的安全性。

再者,需要加快构建用于植物化妆品的独特的检测方法。目前,我国植物活性成分使用较为粗犷,主要存在安全性以及功效性两大痛点,但现有的监管手段较为薄弱,尤其在相应安全性、功效性的检测方面相对落后,化妆品准用组分中还有很多成分没有对应检测方法,受制于检测方法的传统,当前化妆品检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发展迅速的化妆品行业需求。而不同于传统化合物配制形式的化妆品体系,植物活性成分与化妆品基质形成新体系,其检测难度更甚,监管机构可以针对植物活性成分的特点,实施有效的监管手段,开发区别于普通化学原料的检测模式,加快构建植物化妆品相应的标准体系及检测方法准则。

(3)促进特色植物资源全产业链发展

我国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且存在地域特色植物资源,可以从产地植物资源出发,将其作为不只是单一化的植物资源供应基地,构建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形成完整的植物资源产业链。并且可以将植物资源作为当地的产业支柱,结合区域传统文化、民俗习惯等,带动区域其他经济及产业链的发展,做到全产业链发展,使特色植物资源成为区域名片的代言人。

参考文献

[1]肖树雄,周智明,梁柱业,等.植物源化妆品原料安全性问题及监管建议[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21(01):42-48.

[2]国务院.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L].2020-06-16.2020.

[3]王敏.化妆品活性原料功效宣称的全面强化是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化妆品,2021(03)42-47.

[4]查 琳,王影,杨怀雷,等.常用中药在化妆品功效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人参研究,2021,33(01)51-53.

[5]徐恺,李丽,付铭洋,等.甘油葡萄糖苷aGG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工业微生物,2020,50(04):59-66.

[6]乔杨波,庄蕾,黄伟华,等.植物蛋白多肽的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21,46(05)175-178+197.

[7]傅超美,张臻,廖婉,等.丹参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前景[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05):239-241.

[8]杨涛,王博诚,邓碧珊,等.木槿提取工艺及抗氧化作用研究[J].山东化工,2017,46(12)24-26.

[9]孟宏,吕永博,刘有停.天然绿色趋势渐强,特色植物资源美白成分将备受青睐[J].中国化妆品,2021(03):48-53.

[10]马雪颖,朱毅.植物多酚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8,41(09):40-43+46.

[11]杨嘉萌.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及展望[J].日用化学工业,2013,43(04)∶313-316.

[12]李影影.几种天然提取物在功能性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D]. 河南大学,2016.

[13]裴双秀.天然植物化妆品防腐剂分析报告[A].《北京日化》编辑部.北京日化(2015 年第2期总第119 期)[C]∶北京日化协会,2015∶4.

[14]黄洁芳,蒋丽刚,毕永贤.天然植物成分在光防护中的研究进展[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8(04):57-60.

猜你喜欢

葡萄籽提取物活性
蛋白酶对禾花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不同方法制备咖啡提取物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吃葡萄籽可以防癌抗衰老吗?
松树根有助于强化牙齿
地肤子总黄酮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
吃葡萄要不要吐籽?
牛奶也有“死”和“活”
不从众,才会出众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