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病规律及常见的防治方法

2021-08-23曹广禄

新农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曹广禄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常见的毁灭性病害之一,给大豆生产带去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害是由大豆胞囊线虫侵染所造成,主要由土壤传播,特点为分布范围广,传播能力强,易繁殖,休眠体存活时间长,难以根治。大豆胞囊线虫的侵害能够减低大豆根瘤菌的固氮能力且引发其它大豆病害,造成次生侵染,使大豆严重减产甚至造成绝收。

1 发病规律

大豆胞囊线虫病属全株性病害,首先由土壤中的线虫侵害大豆根部引起,造成被害植株生长缓慢,茎和叶失绿发黄,延迟开花,结荚变小,籽粒萎缩褶皱不饱满,严重时不结荚,植株枯萎死亡。起始为点、片发生,然后逐渐扩展开来,最后导致成片枯死。将患病植株拔出后仔细观察其根部,可发现根上的白色点状物,即为该病害的典型特征。大豆胞囊线虫仅需一个月即可完成生活史,而其胞囊的抗逆性极强,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条件下即进入休眠状态,代谢活动降低乃至停滞。这样的生物特性能大大提高线虫的存活率,在没有寄主植物可以供其寄生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土壤中存活长达9年之久。因此,大豆产区的土壤被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很难根除。

土壤的温度、湿度和透气性是影响大豆胞囊线虫的重要环境条件。大豆胞囊线虫孵化的最适温度为20~30℃之间,侵染的最适温度为20℃,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7~28℃,在此温度范围内,线虫幼虫的发育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大豆胞囊线虫是需氧型线虫,因此土壤的湿度和透气性严重影响其发育。该线虫在含水量为60%左右的土壤中繁殖力最高,而湿度大的土壤透气性低,氧气较少,能降低线虫的活性。因此土壤水分湿润能够抑制该病害。

不同的土壤类型,透气性不同,对大豆胞囊线虫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沙壤土和盐碱地区域,土壤颗粒间的空隙较大,氧气量充足,大豆胞囊线虫病害尤为严重。土壤含沙量高则胞囊数量多,病害严重,而在黏土和壤土这样含沙量低条件下该病害发病较轻,大豆产量和土壤的含沙量为负相关。

2 常见的防治方法

2.1 種植抗病品种

种植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和有效的方法。特别是选择能够兼抗不同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抗病品种,能够有效减轻大豆胞囊线虫多个生理小种对大豆生产的损害,对促进病害区域大豆产量的提高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育成的抗线系列品种在农业生产应用中收效显著,能有效地减轻在大豆胞囊线虫发病地块因重迎茬等耕作方式造成的产量损失。

2.2 农艺措施

撂荒和轮作能够抑制并减少大豆生产区土壤内的胞囊数量,而连作则会促进大豆根上和根内胞囊线虫数量增加,并且随连作年限增加土壤中胞囊线虫数量也逐年增多。和非寄主作物进行2~3年的短期轮作即可有效降低胞囊数量。长期轮作能够降低土壤内胞囊数量,各茬口之间胞囊的数量变化幅度逐年减小,在轮作12年后土壤内胞囊数量达到动态平衡。

2.3 化学防治

我国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害常见的药剂主要包括呋喃丹、甲基异柳磷、涕灭威和克线磷等。施用方式多为通过种子包衣或者药剂防治大豆胞囊线虫一般用药剂处理种子或在垄间条施。由于大豆胞囊线虫的胞囊分散在土壤内部,大豆萌发后根部系统植入土壤接触到胞囊并受到其幼虫的侵害,而化学药剂受土壤阻碍难以充分接触到胞囊和幼虫。为达到防治效果常常会加大用药量,造成土壤内药物残留而危害环境。

2.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通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抑制或者消灭有害生物。目前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物防治主要包括真菌类和细菌类,其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中能产生多种具有拮抗性、竞争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或酶类物质,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抑制或杀死病原菌。和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具有不污染环境且不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2.5 诱发作用

诱发作用是通过阻止大豆胞囊线虫孵化或者杀伤幼虫,减轻大豆胞囊线虫对大豆的危害的做法。具体有两种做法:一是种植诱捕植物,大豆胞囊线虫能侵入猪屎豆、怪麻等多种豆科植物,但不形成胞囊,也不能繁殖。种植这此植物,可以切断线虫的生活史,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胞囊数,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二是利用大豆胞囊线虫孵化剂使得大豆胞囊线虫幼虫孵化后因没有寄主,在饥饿条件下死亡。

猜你喜欢

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分析果树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及防治方法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鸡球虫病诊断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杨树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探讨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海拔900m地区魔芋软腐病发病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