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25年成为4000个孩子的“天使妈妈”
2021-08-23周颖
周颖
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母亲安稳的怀抱,一出生,他们大多就被遗弃在医院、街巷的某个角落。因出生缺陷,苦难收走了这群孤残孩子的花季。
在广东省茂名市社会福利中心,282个在院孤弃孩子,各有各的故事和伤痕。“院长妈妈”李兰,是孩子们生活里的光。从19岁那年踏入福利院,25年过去了,她用自己的花季,给孩子们带来阳光和温情。约4000名孩子经她手,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2000余名孩子康复后被成功送养,回归“家庭”。
艰难的,坚定的
1996年夏天,回校办理就业推荐信的李兰,恰好遇到广东省茂名市社会福利院院长来卫校招医生,谈到院里招不到医生、孩子们面临的困难,老院长竟忍不住哭了起来。李兰动了恻隐之心,决定先去看看。
眼前的景象让她难受:几间平房破败不堪,操场杂草丛生,低矮昏暗的房间内,四五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睁着大眼睛望着她。忽然,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走过来,抱着她的腿,奶声奶气地叫了声“姐姐”。
那晚,李兰一夜无眠。最终,她决定留下来,“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爹疼妈爱,他们也该有人关心对吧?既然没人愿意干,那我就干到有人来,再回去当医生。”
那年,听到李兰要放弃市医院的工作机会去福利院,父亲将手中的烟管往地上一摔:“去了你就别回来!”母亲在一旁哭着劝她不要去,说福利院的活又脏又累,实在不适合一个小姑娘。干久了,嫁人都是个难题。李兰不是没纠结过。她才19岁,刚从茂名市卫校毕业,因品学兼优获得留在市医院工作的机会。等待她的是体面的工作、美好的前程。但福利院孩子绝望又期盼的眼神,牵住了她的心。
若非亲身体验,不知福利院工作之难。说是来当医生,但由于人手奇缺,往往是医生、护理员、康复员一肩挑,平均一个工作人员照看十几个残障孩子。从早上6点多,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隔几个小时要给孩子换尿布、喂饭。“往往一天下来,胳膊酸得抬不起来。有时候我一边做一边哭,孩子哭我自己也哭。累倒在床上,就想着明天自己再也不要起来,可第二天孩子们一哭,又会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李兰说。
李兰最不愿面对的还是孩子的离去。这里的孩子几乎都有疾病,生命更为脆弱。
1998年中秋的中午,一个12岁的小女孩拉着李兰的手说:“姐姐,我想喝一瓶娃哈哈。”当时福利院在市里有演出,李兰没太把小女孩的话放在心上,“等你病好了,姐姐再给你买”。可等李兰结束演出回到院里,才得知小女孩突发呼吸困难,已经离世了。
这给李兰带来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和愧疚,也更让她明白这份工作肩负的责任,“我害怕自己的一点不经心,就会永远失去一个孩子。”
从那时起,她决心留下来,并发誓要为孩子们做三件事:一是建一间医院,招来医生和护士,更好地保障他们的生存权;二是为他们建一个不用日晒雨淋的游乐场;三是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小床。
困苦的,甘甜的
“啊,啊,看……”教室内,强强踉跄地抬起脚往前迈,走了两步,摔倒了,他艰难地爬起来向前迈,终于走到“院长妈妈”李兰跟前,他张开双臂,大笑着扑进她的怀抱,像是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挑战。
独立行走,对强强来说,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个头才1米出头的他,实际上已经9岁了。4岁那年,因患有重度脑瘫,他被送进福利院。初来时,他不会翻身,也不会喝奶,更别提行走。
福利院用了6年时间,教他翻身、迈腿、拿牙刷,一个动作分解成十几个步骤,反复练习。慢慢地,强强终于能自己站起来,走上几步。“强强这种情况,一段时间不练习,学到的技能就可能退化,又得重新学习。”李兰介绍。
福利院里目前在院的282个孩子,99%是重病重残,其中170多个孩子是脑瘫,80多个患有自闭症,还有不少是合并多重残疾。无论这群孩子年龄多大,外表看上去如何,他们的心智大多数都停留在了0—3岁,“生存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一件费尽了全部气力的事。”李兰说。
在刺绣班,有几个年纪稍长的女孩子各自抱着一幅发旧的刺绣图,埋头穿针。李兰说,这些孩子完成一幅作品的时间,是以年为单位。有的孩子抓握能力弱,要依靠顽强的毅力,费尽全身的力气,才能完成一个简单的穿针动作。
在李兰看来,教会孩子穿衣、刷牙、走路、上厕所,让他们生活能基本自理,就是给予他们生存最基本的尊严。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教他们音乐、绘画、运动、刺绣,让他们闲暇时间有事做,还能感受到自己的一点价值,就是更好的事了。
在福利院25年,脏活累活都干过,生离死别也经历过,李兰已不是当初那个在夜晚偷偷抹眼泪的小姑娘。如今,她成了院里的主心骨。院里159个工作人员,九成以上是女性,有不少是90后。面对这群特殊的孩子,年轻人的情绪终究还是会有波动,会躲进房间哭,“20多岁的年轻人,哪个不是家里的宝贝。有些人还没结婚,但已经干着当妈的活,不心疼是假话。但在这个特殊的行业,我们是这些孩子最后的庇护。”对于那些心里实在苦闷的年轻人,李兰会带着去心理室发泄一下,或是陪他们走走、聊聊天。
十几年前,李兰读到一句话:如果你超过40岁,还能够热泪盈眶,那么你是幸福的。如今45岁的李兰,再细细品味这句话,才读懂它的含义,“被人需要被人依赖,才明白什么是热泪盈眶。”
不舍的,希望的
在广东,茂名并不算一个经济发达地区,但如今的茂名市社会福利院,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福利院内设了一间一级综合医院,有专职的医生护士。此外,还开设了特殊教育学校。教室内配有电脑等多媒体设施;音乐课堂有钢琴、吉他、二胡等乐器;康复部配备针灸、理疗、保健设备。孩子们不仅拥有自己单独的小床,还能几个人共享一套房、一个家。
工作这么多年,最让李兰高兴的还是孩子健康成长,“回归”家庭。她说,家庭的关爱始终是最细致的。25年来,经她手治疗、照料过的孩子约有4000个,其中2000多个孩子在达到康复标准后,通过合法渠道,被社会人士和家庭收养。
不可能没有不舍。在李兰哺乳期时喝过她乳汁的早产低体重双胞胎女童,在被送养的时候,抱着她的大腿喊着“妈妈”,号啕大哭,不愿离去。“她们哭,我也掉眼泪。毕竟都是自己养大的孩子。但为了她们长远的发展,再不舍,也要放手。”李兰说。
李兰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政策好,才有我发挥价值的空间。”她说,在这个行业25年,亲眼见证了我国社会福利事业保障体系越来越完善。现在政府对孤残儿童的保障是全方位的,每个孤残儿童的基本生活保障金每月有1800多元,孩子医保的投保费也是政府出钱。如果遭遇重大疾病,民政部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还能为孩子们兜底。
随着优生优育、婚检产检的进一步推广,以及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被遗弃到福利院的孩子越来越少。“过去,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年要收200多个孩子。2020年,我们只收了6个。这是个可喜的变化。”
2018年,李兰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深感责任更重了,“不仅要关注一家福利院几百个孩子的发展,更要关注整个儿童福利机构行业的发展。通过调研、履职,尽全力为保障儿童,尤其是孤弃儿童的权益发声。”
李兰说,她最希望的还是每个孩子都健康聪慧,都是父母的寶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