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年考证了吗?
2021-08-23柳宇轩
柳宇轩
盲目考证,并不能给人带来未来的安全感,往往是“后路”越铺越多,对“前路”却越来越迷茫。职场生涯中,最重要的是作出理性务实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选择,有针对性地提升实际工作能力。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群“考证达人”?
为了提高职场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考证中,报各种考证班,什么证书“含金量”高就考什么,手握大把证书,期待有朝一日能有用武之地。
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电脑、手机APP弹窗,还是街边广告,都充斥着各类考证信息,引得职场人前赴后继去考证。
2021年7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515名职场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6.3%的受访者考过证,64.9%的受访者坦言考证是为了缓解职场压力,给自己创造更多机会。
有专家指出,考证并非多多益善,职场人应当理性对待,做好相应的职业规划,做到有的放矢。
“高烧”的考证热
现在,做律师要有律师资格,为人师者要有教师资格,跑保险要有保险经纪人资格,文秘人员也要有秘书资格。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持有一本职业资格证无疑是多了一项谋生的资本。
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数据显示,96.3%的职场人考过证,其中66.9%受访者有1~3个证书,29.4%受访者有4个及以上证书。受访者考取更多的证书是通用类(70.0%),然后是职业资格类(61.3%)和能力认证类(43.6%)。
2017年造价工程师、2018年一级建造师、2019年二级水利水电工程师、2020年中级职称……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的王红是名副其实的考证“达人”。“有了这些资格证后,我才真正有了安全感,不然感觉在公司就是一个可有可无、随时会被替代的人。”王红说。
“月入7000元不如考消防证,一个人养全家”“不用坐班,时间自由”。29岁的公司职员李欢2019年报了演出经纪人资格证考试,受疫情影响,演艺行业发展不景气,最近准备换工作的他看着网页以及短视频APP中不时刷出来的考证广告很是动心,又准备报考炙手可热的消防工程师证。
90后朱丽娜工作6年了,她感觉现在人才市场竞争激烈,为了争取合适的岗位,大家会通过考证来让简历更好看,“考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职业发展空间,给职业生涯提供多样的选择”。
考证热现象在高校也不少见。“就业形势太严峻,像我们这种非985、211院校的学生只能靠各种证书提升含金量,所以几乎人人都会考。”在校生高明宇说,他身边有不少同学已考了六七种证。他还表示,“最火的就是教师资格证,待遇福利好,收入稳定,有寒暑假。”
每年教师资格证的相关话题都是微博热搜榜的常客,2021年3月举行的教师资格考试依然热度爆棚。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人数已达990万人,根据预测,2021年参考人数有望再创新高,全年考试总人数预计能突破千万人。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持续升温,说明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教师行业呈现较好的发展前景。国家一再强调各地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为中小学教师减负等要求,切实体现出整个社会对教师行业的尊崇与重视。但值得注意的是,热衷于考取教师资格证的人,似乎并不都是为了当老师。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最缺工职业排行中,中小学教师却上了榜。
张明文是一所高校的历史系博士生,在他本科的时候就考了教师资格证。他表示那个时候大家就对考教师资格证很热衷,但不是所有人都真的想去当老师。
教师资格证考试“热度爆棚”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考证热”持续升温。不少热衷于“收集”证书却不从事该职业的人,无非想“多一个证多一条路”“多一种选择”“有备无患”,希望通过各种证书为简历增色、在就业中增加一些砝码。但哪里热往哪儿挤,随波逐流考证考证,不仅耽误宝贵的学习时间,还浪费不必要的金钱和精力。很多时候,埋头考证更多是在制造一种“自己很努力”的假象,也是对当下事业瓶颈和困境的逃避。“考证热”的背后也折射出了当下职场人的求职焦虑,缺乏职场安全感。
“有备”不一定“无患”
职场考证热由来已久,“斜杠青年”越来越多,这是社会发展进步使然。
很多职业培训机构瞄准了职场人的焦虑心态,通过抖音、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投放广告,大肆营销考证的好处,似乎只要考上一张证,就能拥有光鲜亮丽的未来。
但一个人拿下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并不等于就是“斜杠青年”,考證“有备”不一定“无患”。
盲目花费精力去考证,考来的不是垫脚石,还可能成为绊脚石。把精力过多花费到考证上,就不会有充分的时间去提升实际技能,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拉低自己在职场中的机会和地位。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考证中,把看似含金量高的证书装进档案,却没有相关从业经验,没能派上什么用场,“高价”换来的证书最终成为了一张“废纸”。为了考证而考证的行为,只能说明缺乏职业规划,并非理智之选。
证不在多,有用则灵。有的证书含金量虽高,但考证时不会涉及实际应用,即使考到手,并不能证明考取者的实际业务能力强。真正有实力、就业岗位抢手的大企业往往不承认这些证书,他们会建立一套自己的考核标准,最终看重的还是求职者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镀金”别仅指望考证,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比考证更重要。
须有理性务实的职业规划
“目前,证书仍是很多企业招聘的门槛,很多时候会和工资水平直接挂钩,肯定是有用的,但不能盲目考,必须要有针对性,而且要保证证书的真正含金量。”吉林职业技师学院副院长刘洋说。他建议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决定考哪些证,多学没毛病,但要有主攻方向,比如数控专业的学生可以辅助考一些编程软件、制图软件等。
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黄若珊认为,职场人应明确自己的目标,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在前期就做好相应的规划。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取难度相宜、适合自己的证书。同时,也应关注所考证书的应用情况,例如哪些行业需要使用这些证书,如果是与自己未来职业不相关的证书就不用再投入精力。另外,也需要了解证书的使用期限、证书的等级和使用情况。
凌征在金融行业工作了3年,他不推崇“盲目考证”,只考了金融风险管理师证书,计划再考个特许金融分析师证书,“考证得有的放矢。我考的证书是和工作相关的,符合职业发展需求”。
“现在有一些营销号,会炮制贩卖焦虑的文章,年轻人看了后,生怕自己被淘汰,就加入到考证大军中。但仔细想想会发现,盲目考很多证,往往用不到。”凌征认为,职场年轻人在考证上,要按照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考证,不要盲目追求证书数量。
中国青年报社在2021年的调查显示,对于考证的依据,70.3%的受访者表示考证的主要依据是符合职业发展规划,57.7%的受访者会考虑与自身专业背景相关,53.5%的受访者会选择社会普遍认可的。其他的还有与兴趣相关(39.7%)和就职单位规定(37.4%)等。
在周言看来,考证还是要和自己的专业相关,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清晰的规划。她本科毕业于国内会计学专业,后到香港读研深造。在本科时候,她先考了初级会计师,读研期间开始挑战考国际注册会计师。现在她已经被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录取,也仍然在按部就班地过每一门考试。
“我们公司也很鼓励员工拿到这个证件,每次去考试也会给放假,毕竟认可度高也能证明能力。”周言表示,她接下来还要考国内的注册会计师证。
盲目考证,并不能给人带来未来的安全感,往往是“后路”越铺越多,对“前路”却越来越迷茫。职场生涯中,最重要的是作出理性务实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选择,有针对性地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千万不要人云亦云或者受到培训机构的广告影响而一时冲动参与到考证大军中去。
针对职业资格考试过多过滥等问题,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取消了多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对此,希望国家相关部门持续引起重视,通过支持性的政策,鼓励劳动者能在岗进行任职培训,同时不被所在单位和企业限制。让职场人的学习更有效率,让考证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