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让每一次的定格都带着温度
2021-08-23陈斌
连绵起伏的甘肃敦煌鸣沙山,2016年9月6日。陈斌 摄
2019年10月7日,游客从阿里山森林小火车旁走过。阿里山位于台湾中南部,开行上百年的森林小火车穿梭在阿里山茂密的森林和起伏的山峦中。搭乘小火车欣赏美景已经成为阿里山一道靓丽的名片,深受游客青睐。陈斌 摄
摄影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
有人会说那是一种留住时光的冲动,或者是回忆青春的入口。
有人说摄影既是一种语言,也不是一种语言,它属于一种半语言。因此,照片呈现出来的“意义”就成了不确定的,有了多向解读的空间。
不管摄影最终带给我们的是什么,那种因人而异的不确定性和隐藏在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确是带给了我无限感动并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我叫陈斌,是新华社甘肃分社摄影新闻采访部主任,201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便进入新华社从事摄影记者的工作,之间曾被派驻台湾地区担任摄影记者,一晃已经第10个年头。如今,整理那些静静“躺”在硬盘里的数以万计的照片的时候,熟悉的日期、熟悉的身影和背后的故事,仿佛又将我拉回到了那些熟悉的场景。在满街尽是摄影师的今天,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更加珍惜自己拿起相机的那份初心,摄影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18年9月8日,文艺志愿者谯娟在甘肃省静宁县甘沟镇梁岔村广场上为村民表演戏曲。当地的60多名文艺志愿者利用周末义务为乡亲们送上文艺演出,用“找块空地就演、放下行头就唱”的方式把老百姓需要的欢乐送到田间地头,丰富农村文化生活。陈斌 摄
翻看一张又一张定格过的画面,每一张看似碎片,但如果把他们连起来,一年又一年,就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即使不是一个时代,也是自己眼界变化的一个缩影,一个时光的定格,就是心境的定格。
谜一样的摄影大师约瑟夫·寇德卡曾说:“好照片就是我可以和它一起生活的照片,就像和某種音乐或某个人一起生活一样。”摄影不是绘画,可以在同一张画纸上做出修改润色,也不是音乐,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完美的状态。摄影就是摄影,有或者没有就那么一下。在这个凝固瞬间的艺术里,需要的并不是多么昂贵的器材设备,而是镜头后面连接的那双眼睛和一颗滚烫的热心。这些年的一线采访拍摄经历让我始终觉得,很多时候摄影的功夫是在镜头之外,沉淀于发现积累和情感之中,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照片无疑会提升作品的生命力,但是有温度的照片一定会升华新闻摄影的灵魂。经过多年的沉淀,当读者再次推开尘封已久的“那扇门”时,依然会扣动心弦、引起共鸣。
2018年5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右三)、刘旺(左一)和张晓光(右一)在工作人员护送下前往沙漠进行野外生存训练。这是我国首次在着陆场区沙漠地域组织的航天员野外生存训练。陈斌 摄
2016年1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冰球赛场上,穿越半个中国来到赛场的“冰球奶奶”李淑云,在比赛中挥舞条幅为孙子所在的球队加油助威。陈斌 摄
逆水而行只为守你安全,2020年8月25日,抢险救灾党员突击队队员王小军(左)和同伴向重灾区行进(8月24日摄)。连日来,持续强降雨造成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暴洪泥石流灾害,19个乡镇超6万名群众受灾,108个自然村交通一度中断,成为“孤岛”。陈斌 摄
作为新华社的摄影记者,我无疑是幸运的。10年的职业生涯里,见证、记录并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的进步,每一个被定格的精彩瞬间和故事久久停留在记忆深处,成为宝贵的财富,让我的照片保持温度。我想这也是我作为新华社摄影记者的使命感,去记录世界的沧海桑田,去凝住时代的白云苍狗。前些天整理硬盘资料,看到上一届全运会上拍摄的跆拳道小将为梦想泪洒赛场的照片,心中依然激动不已。那是第十三届全运会跆拳道女子57 公斤级的决赛赛场,当时练习跆拳道刚满3 年的湖南小将骆宗诗首次出征全运会便一路“黑马”杀进决赛。开赛前的运动员通道,我见到了骆宗诗并向她送上了祝福,比赛过程中也对她给予了更多关注。决赛中,骆宗诗迎战的是2016年跆拳道世界杯团体赛冠军、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冠军周美玲。前两局骆宗诗一直压制着对手,可惜在最后关头被经验老到的周美玲逆转,以一分之差无缘金牌。
2020年6月20日,几名藏族演员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帐篷城景区的草原上表演舞蹈。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唯一的村级4A 级旅游景区尕秀村依托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对全村进行景区化提升改造。在突出藏族特色、注重保持原生态乡村风貌的基础上,引入星级酒店标准,提升居住舒适度,同时推出中央厨房配餐、沉浸式体验和民俗特色活动,为游客带来深度旅游体验。陈斌 摄
激烈的比赛使我不停地摁下快门,300 定焦头的对焦马达不停地在两个人身上响起。当周美玲以9:8 战胜小将骆宗诗后,我迅速将镜头对准这个一分惜败的湖南小姑娘,可以看得出,骆宗诗显得非常难过。在向对手及观众微笑致意后,走下拳台的骆宗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教练相拥而泣,泪水混合着汗水打湿了衣襟。那一刻,当时只有19 岁的小姑娘宣泄着最真实的感情,我在不远处用相机定格了这一刻。那时候,我在想,这也许就是成长的代价。因为,每一个繁花似锦,都是经历了暗涛汹涌;每一个鲜艳夺目,都是经历了风雨无阻;每一个风光无限,都是经历了黯然神伤。
回看这张照片,回想背后的故事,这就是摄影这种语言最大魅力所在,有了这些饱含情感元素的体现,才使我们的照片有了更多的内涵。今年又到了全运会举办的时候,在西安的赛场上,祝愿像骆宗诗这样的小将能够梦想成真,也期待着在这场逐梦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风云中,我能定格更多有温度的瞬间。
摄影师南·戈尔丁曾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对我来说,拍摄照片是触摸、爱抚我眼前的这个人的一种行为,是我自己特有的表达我的敬意的一种方式。照相机在那种时候就是我的眼睛与手。”对摄影记者来说,相机又何尝不是我们感受这个世界的眼睛和手呢?在这个发稿时间以秒计算、多数新闻很难存活超过一天的时代,早已形成的新媒体传播格局开创了“人人皆是摄影师”的时代,似乎让图片更加有了“一图胜千言”的优势。但是对摄影记者来说,也因这个全新的“读图时代”的到来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做到真正的“一图胜千言”,需要摄影记者有极为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关怀,将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积累、职业感悟和思想提炼最终融入到想要去表达和传递的故事中去。
2020年8月,甘肃省东南部遭遇持续强降雨,陇南、甘南等多个市州发生暴洪泥石流灾害,受灾群众达百余万人,800多个村庄道路交通中断,成为“交通孤岛”和“信息孤岛”。突如其来、百年不遇的灾害,既考验着当地政府抗洪救灾的组织能力,同时也考验着摄影记者快速反应的综合能力。灾情发生的初期,大量未经核实的汛情、灾情、求助信息和人员伤亡情况在网络上传播。当地媒体尽管播发了大量动态和滚动的消息,但在海量自媒体信息的挤压下,难以形成有效的传播,基层干部、群众尤其是失联乡镇的群众人心惶惶。为尽快了解灾区真实情况,及时准确开展灾害报道,我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到了灾情最为严重的区域,在不眠不休的几天里发出了大量一线报道。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我和同事携带相机、电脑、无人机、录音笔等发稿设备,徒步三个多小时前往受灾最严重的曲告纳镇莫诺村,一路与前往失联村庄的党员突击队员和志愿者同行,被他们不顾个人安危逆水而行的精神感染着。一路上,我手中的相机快门不断响起,短时间内完成了全媒体的拍摄,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素材经过整理加工后形成图片故事《逆水而行只为守你安全》和融媒体作品《舟曲,莫诺村,暴洪泥石流里挺起“生命之桥”!》,短时间内全网点击量过千万,那些带着温度的影像成为了那一场抗洪抢险中众多党员突击队员和志愿者责任与担当的缩影。
经历过才会更加懂得,媒体融合时代所需要的影像,一定是透过镜头能感知温度的影像。那些真实的触及心灵的圖片,是新闻摄影报道的核心价值所在,让熟悉的题材陌生化,陌生的题材熟悉感,认真地去做好每一次的记录,去寻找这个时代的关键词。我想,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去。
2017年2月9日,“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举行瞻佛节,拉卜楞寺僧人缓缓将覆盖黄色幔帐的佛像唐卡展开。陈斌 摄
2016年2月20日,拉卜楞寺僧人肩扛佛像唐卡从大经堂出发。当日是农历正月十三,被誉为“世界藏学府”的甘肃拉卜楞寺举行盛大的正月晒佛法会,共吸引了10万多名藏族僧俗民众和海内外游客前来瞻仰膜拜及观光旅游。陈斌 摄
2019年9月13日,中秋节,台北动物园大熊猫“团团”在品尝特制月饼。陈斌 摄
2019年4月5日,两只白天鹅在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的小苏干湖湿地嬉戏。陈斌 摄
2019年10月7日,一列小火车穿梭在阿里山森林中。陈斌 摄
2017年9月5日 ,在天津进行的第十三届全运会跆拳道项目女子57 公斤级决赛中,湖南队选手骆宗诗(右)决赛中以1分之差失利后泪洒赛场。陈斌 摄
2018年8月10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帐篷城度假区,牧民在草原上踢球。陈斌 摄
2016年8月6日,亚太汽车拉力锦标赛(中国站)进入沙漠艰苦赛段,福州福森赛车队车手徐梓勇和领航员卞黎明驾驶28 号赛车在沙漠长道比赛中。陈斌 摄
2021年4月6日拍摄的兰州水墨丹霞景区(无人机照片)。景区规划面积400平方公里,一期核心游览面积20平方公里的兰州水墨丹霞景区是距离省会城市最近的丹霞地貌群。陈斌 摄
2019年1月24日,牧马人驭马祁连山北麓的千年马场。陈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