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021-08-23史冰

黑河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想象力小学生

史冰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美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完善学生性格的关键所在。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自己鉴赏以及与小伙伴交流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达到完善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学;小学生;想象力;思维意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相关主题活动来激发想象力,并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欣赏以及与小伙伴的交流等手段来强化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一、美术活动与小学生想象力的潜在联系

1.美术作品对于小学生想象力的激发

在美术作品中,当新事物呈现在学生眼前时,形成了一定的視觉冲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当面对一副从未见过的美术作品时,学生会对作品中的各个点感兴趣,也会对以各个点为要素组成的图画感到陌生,他们会去重新定义每一个点或者每一个要素,也会对所有要素组合而成的整个作品所表达的意思进行揣摩,虽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却可以收到激发想象力的效果。

2.美术作品对于小学生想象力的引导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讲解会起到引导作用。教师针对美术作品中的每一个事物给学生解释,并对整个作品的含义进行阐述,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够了解作品中的事物,也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而这一过程中,也是对小学生想象力进行引导的重要过程。很多研究学者指出,小学生想象力需要引导,而这种引导必须要把握好度,不能把控过度,也不能任其发展,引导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也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

3.美术作品对于小学生想象力的巩固

在很多时候,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借助一幅美术作品反复进行激发、引导和再激发,最后实现对作品的巩固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美术作品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潜移默化和循序渐进的。通过同一幅作品的不断刺激和激发,可以使小学生对某一个事物或者某一个场景有大概的认识和判断,当在其它时间或者场合遇到同样场景时,便会激活他们的想象空间,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拓展。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主要手段和措施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动手活动、鉴赏活动和交流活动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三个主要途径。通过美术动手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学生通过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仅可以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也可以提高绘画能力;在美术交流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某一幅美术作品或者某一些作品进行交流和讨论,能够更好地去思考美和探索美。

1.在美术动手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美术活动中的动手活动一般包含剪纸、绘画等,这些看似简单和随意的美术活动,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意义重大。例如,在剪纸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个范围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又如,在绘画过程中,颜色的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在小学生眼中会有其他的定义,看似不符合常理,但这正是提高小学生对事物认知能力的重要一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意识去界定事物的外在特征。在小学生的世界里,事物本来没有本质区别,但在想象力的引导下,事物便会有了颜色和形状。所以,教师要重视在美术动手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教师应着重从作品中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做文章,力求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发散点集中在事物本身的特征和各个事物的联系中,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形成思维空间的最大化。在具体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静静地欣赏一幅作品,然后再叙述所看到的场景和事物,尤其是要很好地描述所看到的整个作品中各个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概括出整个作品的内涵。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耐心,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神态,尤其是在学生表现出兴奋点的地方给予引导,使其想象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3.在美术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活动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实现想象力交互的关键所在,只要学生之间的美术交流认真且真实,他们的想象力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交流和融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最恰当、最理想的交流时机和环境,以便更好地完成对某一个作品的评价和界定。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真实,不要用对或者错去评价小学生的观点和语言,而要以鼓励为主,形成引导性的评价,以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交流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想象力都能有一个合理的提升和拓展。

三、美术活动中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原则

在美术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品味。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必须要遵循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基本原则,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做到的,就让其自己做,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思考和想到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也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更好地认知世界,才能更好地发现真实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注意三个原则:

1.自发引导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要自然流畅,不能对学生有过多干预,要保证学生所作出的决定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小学生创作作品的干预,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要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创作潜能为根本,使学生真正把内心所想呈现在作品上。

2.密切关注原则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形态表现和语言,要对学生的思维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更及时地对整个培养过程给予关注和干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关注在绘画当中有表现天赋的学生,更要关注在绘画中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通过语言的正面鼓励和引导,提高学生参与绘画创作的积极性。另外,也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在小组学习和绘画中的互帮互助意识,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尊重孩子天性原则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变化的,而大人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有些干预也许是对的,但有些干预往往会收到不好的效果。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尊重、接纳和帮助,使孩子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思维意识,拓宽思维空间。每一位小学生在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天性都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尊重孩子在美术绘画等多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以保留孩子对于作品的原始认知为根本出发点,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提出可行的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魏霞.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入手创建美术生活课堂[J].学周刊,2020,(16).

[2]符今.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四个维度分析[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04).

[3]肖雪芳.思考·剖析·探究: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提问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4).

[4]王蕊.在美术活动中音乐的有效应用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

[5]董玮.悬念学习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2,(07).

[6]李秀英.培养有效的美术常规,让美术活动活而有序[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7]王红玲.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0).

[8]李歌妮.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1).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想象力小学生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