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丧怡情,大丧损志
2021-08-23吴蔚芷
吴蔚芷
奋斗者才有资格书写未来。然而,近年来,在年轻人群体中流行起丧文化,“我想我差不多是条咸鱼了”“什么都不想干”“颓废到忧伤”。在网络上爆火的葛优躺、悲伤蛙等表情包,也代表了漫无目的、情绪低迷、麻木苟活的颓丧心态。
丧文化的流行,绝非偶然。随着时代巨轮的碾压,青年人步履不停,囿于找工作、買房、生育、养老的重负。精神世界将被压力蛀空,呈现出某种蜂窝或泡沫状。
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这是一种自嘲和解压的方式,我认为这是无可厚非的。在当下节奏快的今天,人们甚至找不到合适的宣泄方式,也挤不出宣泄的时间。我们只能在百忙之中感叹一下自己的悲哀,排解心中的负面情绪。向家人倾诉,又害怕他们担心,向朋友倒苦水,又显得矫情。而这种丧文化属于嘴炮形式的输出,刚好迎合了年轻人急需发泄的心理。在网络上发一发“丧”表情包,既省时又不费力,也能宣泄心中的情绪。这就是丧文化能快速传播的原因。
青年的辞典没有“颓废”,我们必须切记小丧怡情,大丧损志。所谓“大丧”是指耽溺于颓丧之中、一蹶不振,无目标、不奋斗、恨经典、好垃圾,自得其乐自以为是地活着。这样的迷失是不可取的。大部分嘴上宣扬丧文化的人,实际是在发完了一条朋友圈之后又立马全情投入工作;在感叹生活不易的同时,又继续热爱生活。而大丧的心态是,是一种彻彻底底的消极态度,如,缺乏远大理想,不愿努力奋斗,必须即席满足,沉迷于小确幸或游戏,喜欢低端幻想,把平庸打扮成平凡。
过度颓丧,不仅给人生的厚度清零,也在给灵魂的高度清零。作为青少年,我们更提倡的是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在学习中,在生活中,我们难免经历磕磕碰碰,遇上不顺心的事情,情绪上难免低落,可以通过过过嘴瘾来宣泄小丧,但更重要的是,在宣泄之后,能重振信心,努力拼搏,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塞缪尔·厄尔曼说过:“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负面情绪难以避免,通过适当的丧来自嘲、排解压力无可厚非,但我们不能陷入负能量中。愿我们能正确审视丧文化,弘扬向上的态度,寻求更为丰富的快乐,成为一个进取型开放而有魅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