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人文意蕴
2021-08-23陈秀华
陈秀华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丽宝藏,在经受时空洗濯之后仍旧能够长盛不衰,令世人瞩目。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其优美的辞藻、含蓄的表达,也包含其中所凝聚的人文精神。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将工具性、人文性统一。人文精神培育的本质其实是鼓励学生追求真善美,而初中语文古诗词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能够展现真善美的内容。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意发掘人文意蕴,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人文精神;培育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让其成为学生三观养成的良好指引,从而终生受益。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方面的熏陶和感染。而在古诗词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能够让语文教学更好地达到新课标的上述要求。此外,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属于心理成长的一个关键阶段,而经受以古诗词为代表的经典文化的浸润,能够滋养其心灵,为其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保障。古诗词本来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对初中生的精神世界能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教师应将古诗词教学与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结合在一起,利用古诗词中的人文意蕴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形成熏陶和感染,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的方法
1.了解诗词背景
古诗词创作通常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包括历史背景、作者经历等,作者以此为基础将自身所见所感以诗词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初中生对其创作背景不了解,就无法深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也难以把握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必须要让初中生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也就是要让其知人论世,这样才能引导其理解诗词含义、体悟其中情感。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利用历史故事来铺垫,但要切记不能断章取义,应完整地向学生展示相关资料,这样学生才能较为准确地感悟到诗词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以《过零丁洋》为例,教师应将文天祥漂泊的一生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比较完整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文天祥纵使一生坎坷,却仍旧心系家国命运,并在诗词结尾将自己的爱国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学生才能受到震撼、获得感悟,并将爱国这一人文精神深植心中。
2.借助音乐感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的色彩仍旧比较浓重,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不高,这不仅影响学生古诗词学习效率,而且也不利于在诗词教学中培育人文精神。因此,教师应对古诗词教学方式予以创新,而将音乐与古诗词结合就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式。很多初中生都喜欢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部分古诗词被改编成了流行音乐,完全可以将其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此外,宋词本就应当是配乐演唱的,因此,教师将音乐引入到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在诗词和音乐共同创造的美好情境中,让书中文字以灵活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引发其共鸣的同时,也能让古诗词的意境更好地展现出来。以柳永的《雨霖铃》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邓丽君演唱的歌曲《相看泪眼》,这首歌便是在《雨霖铃》的基础上改编的。邓丽君细腻婉转的唱腔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词中所叙离别之情。再以《木兰诗》为例,可以让学生欣赏胡婷婷演唱的同名歌曲,以此加深学生对花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的认知,并从音乐中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之情。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将诗词改编为流行歌曲,这对于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以及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3.品读诗词意象
意象与物象之间紧密相连,物象是意象得以存在的基础条件,物象具有客观性,而意象则是诗词创作者的想象,具有明显的主观特点。物象受诗词作者的审美影响,情感點染之后成为意象。因此,我们可以说意象其实就是将主观情意巧妙地融入到客观物象当中,借助物象来展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诗词意象,利用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其感受到诗词的美好,并以此为基础培育其人文精神。以《天净沙·秋思》为例,短短一篇只有二十八个字的文章,却呈现了非常丰富的意象,并且利用这些意象将游子在外难归的悲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再以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为例,诗中包含金樽、清酒、玉盘、珍馐、黄河、太行、长风、云帆等物象,将作者激荡变化的感情注入其中,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意象。引导学生细心体会,学生就能从诗歌当中感受到诗人的自信、执着,以及挣脱苦闷的强大精神力量,这对培养学生坚毅、自信、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走出语文课堂
古诗词虽然是一种文化艺术表达方式,但仍旧不可否认其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单单是要“读万卷书”,还要做到“行万里路”,在真实生活中拓展自身眼界以及践行学到的知识、技能、经验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如若将其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这一方寸之地,那么,学生的情感、体验等必然不够完整,对诗词中很多内容的理解也会有失偏颇。因此,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诗词内容,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走出语文课堂,在自然与生活中观察体验。譬如,想要让学生感受“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必要让其登上高山俯瞰大地,想要让其理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壮观景象,必要让其临海而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在走山访水中增长学生的见闻和感受,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领悟古诗词中的情感。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的注意事项
1.教学目标方面
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诗词诵读能力的培养,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其感知能力,而只有在深刻感知古诗词的意象、感情等基础上才能实现对其人文精神的培育。在培养学生诵读能力的过程中,要指导其把握诗词节奏、感情基调,以配乐诵读的方式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古汉语语感。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学生对诗词中情感会有更深刻的领悟。
2.教学内容方面
古诗词教学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关注其情感发展。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对诗词当中潜藏的情感素材予以深度开发和利用,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诗词情感的把握能力。诗词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对接,也就是将自身理解与诗词传递的相关情感体验进行对比,以此来实现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交流,最终生成读者对诗词的独特情感体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这样能够更好地调动其情绪,引发其情感共鸣,取得人文熏陶效果。
3.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属于教学中的关键要素,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其情感方面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应结合古诗词的特点,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古诗词教学方法予以改进。比如,将对比阅读法引入到古诗词教学中,将作者同一时期的作品或不同作者同类型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古诗词的主旨、情感等,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在深入发掘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在此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其积极性、拓宽其视野、激发其潜能,这样才能有效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育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获得更好的培育效果,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诗词背景、品读诗词意象、走出语文课堂,同时,还可以利用音乐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感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多个角度出发,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打好基础,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人文精神培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凤.高职古诗词教学及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1).
[2]杨洪标.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传承[J].名师在线,2019,(30).
[3]罗勇,王嵌,李贞.高职院校古诗词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策略探究[J].教育观察,2019,(8).
[4]金小平.初中语文古诗文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挖掘和培养[J].文教资料,2019,(02).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