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姚店油田Y026 井区长6 储层砂体展布规律研究

2021-08-23李少卓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23期
关键词:沉积相砂体油层

李少卓 王 崔

(延长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宝塔采油厂,陕西 延安 716000)

1 概述

姚店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境内,距市区25km,东接甘谷驿油田,南临川口油田,北靠青化砭油田。Y026 井区位于姚店油田的中东部。该区及邻区的研究成果不多,针对砂体展布规律的研究较少,本文对砂体展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便于日后指导油田的开发工作。

2 沉积微相类型识别及其特征

参考前人对本区域的研究,现将研究区长6 油层组沉积相定为湖泊三角洲相,其中长61油层组沉积亚相为三角洲平原相,长62、长63 油层组沉积亚相为三角洲前缘相。根据研究区沉积特征及电测曲线的特点,将长6 油层组分为两大亚相,其中长61 油层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长62、长63、长64油层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1]。

3 连井剖面相分析

为了研究沉积微相在纵向上和横向上的展布情况,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研究提供依据,结合研究区所处的构造位置及其地质演化背景,确立了垂直物源与顺物源2 条连井剖面(图1、图2),以了解砂体和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展布规律。

通过研究区沉积相剖面图可知,沿古水流方向砂体沉积连续,分布范围较广,砂体连续性变化稳定。垂直河道方向上,砂体的连通性比沿着物源方向稍差些,水下分流河道与水下分流间湾沉积微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位于河道主体时,砂体较厚,向侧翼两边砂体逐渐减薄,同样河口坝不发育,砂体突然歼灭,分布不均。

由于水下分流河道的改道和不同期次沉积的叠加,水下分流间湾沉积在单井剖面上与水下分流河道密切共生,反复叠置。

4 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规律

通过对研究区218 口井的测井综合解释分析,编绘了研究区长61、长62、长63三个油层小层的砂厚平面等值图和沉积微相平面图,对这两类图对比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区砂体厚的地方大多分布在分流河道环境下,而侧翼的水下分流间湾处、水下天然堤砂体相对较薄[2]。各个小层沉积微相和砂体展布特征如下:

4.1 长63沉积微相与砂体展布特征。长63时期沉积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本小层由7 条呈北东-西南向水下分流河道,河道经中间交汇、融合后成3 条河道流出,该亚组垂向上由1~2 个韵律旋回组成,绝大多数含1 韵律旋回,旋回多表现明显[3]。由主河道向两侧过渡为水下天然堤,河道宽的地方达到4.58km,主河道砂地比>20%,主河道宽度在164m 至458m 之间,长63期平均砂地比值为0.4(图3a)。

砂体的发育与沉积相的展布一致,平面上的砂体是东北-西南向带状展布,砂体厚度最大的地方位于房358-1 井~河32-1 井一线、房153-6 井~房158-6 井一线、房145-1 井~房143-1 井一线、上152-4 井~上149-4 井一线、王137-1 井~王329-2井一线、房106-3 井~房106-4 井一线、上13-1 井一线,砂体厚度大于7 米。主砂体带砂厚1~7m,砂厚平均值3.8m(图3b)。

4.2 长62沉积微相与砂体展布特征。长62时期沉积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本层由6 条呈北东-西南向水下分流河道,河道经中间交汇、融合后成7 条河道流出,该亚组垂向上由1~2 个韵律旋回组成,绝大多数含1 韵律旋回。由主河道向两侧过渡为水下天然堤,河道宽的地方达到1.86km,主河道砂地比>20%,主河道宽度在122m 至860m 之间,长62期平均砂地比值为0.35(图3c)。

砂体的发育与沉积相的展布一致,平面上的砂体是东北-西南向带状展布,砂体厚度最大的地方位于房358-1 井~房3-3~河32-1 井一线、下16-3井~房44-4~房44-1 井一线、房153-6 井~房158-6 井一线、房145-1 井~房143-1 井一线、上152-4 井~上149-4 井一线,砂体厚度大于7 米。主砂体带砂厚1~5m,砂厚平均值3.8m(图3d)。

4.3 长61沉积微相与砂体展布特征。长61时期沉积微相主要为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本小层由6 条呈北东-西南向水下分流河道,河道经中间交汇、融合后成5 条河道流出,该亚组垂向上由1~2 个韵律旋回组成,绝大多数含1 韵律旋回,大多为正旋回。由主河道向两侧过渡为陆上天然堤,河道宽的地方达到5.14km,主河道砂地比>30%,主河道宽度在170m 至514m 之间,长63-3期平均砂地比值为0.6(图3e)。

砂体的发育与沉积相的展布一致,平面上的砂体是东北-西南向带状展布,砂体厚度最大的地方位于下97-2 井~下34-6 井一线、下94-2 井~下12-5 井一线、上75-4 井~上144-7 井一线、上151-3 井~上149-5 井一线、王167-8 井~王324-5 井一线,砂体厚度大于12 米。主砂体带砂厚6~9m,砂厚平均值8.2m(图3f)。

图3 Y026 井区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图版

5 结论

5.1 研究区各层位砂体主要呈条带状和片状发育,从各小层微相发育的规律来看,北东-南西向的河道发育稳定。

5.2 从河道发育变迁的历史来看,在同一砂层内部,河道的继承性较好,迁移摆动幅度不大,通常在砂层内部河道大体都是在同一位置或相邻位置发育,主河道的位置也大体相同。

5.3 根据各层位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对比,长61 砂体发育比较好,主要呈片状和条带状分布。

猜你喜欢

沉积相砂体油层
河流相复合砂体不连续界限等效表征方法探讨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曙光油田杜813油层的初浅介绍与地质分析
四川盆地寒武系底部黑色岩段对比与沉积相初探
中东卡塔尔地区二叠系Unayzah组沉积相分析
大安北油田泉头组四段沉积相研究
灰屑砂岩在须家河组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七里村油田薄油层测井识别技术研究
砂体构型对剩余油分布控制研究—以文中油田文25东油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