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数学阅读习惯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021-08-22李秀兰

学习与科普 2021年13期
关键词:求同存异培养习惯数学文化

李秀兰

摘要:培养数学阅读习惯,注重阅读内容选择, 夯实基础,抓住本质,培养阅读兴趣;数学与其它学科的阅读方法求同存异,凸显数学学科特色;加强数学阅读,弘扬数学文化,整体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培养习惯;感悟本质;求同存异;学科特色;自主学习;数学文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提高学习能力,拓展知识视野,提升自学能力,无疑数学阅读是一块“敲门砖”!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养成习惯 感悟本质促兴趣

数学阅读读什么呢?夸美纽斯这样概括: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如何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呢?首先从养成阅读课本的习惯做起。

(一)以“内”为本 感悟本质

课本是课内阅读的主要材料,是专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具有很高阅读价值的材料。有些同学认为,数学课本只有在学概念的时候,才需要打开书本去读一读、画一画,或者在做习题的时候才进行初步阅读,这其实是肤浅的认识,不认真看书是学不好数学的。阅读课本可以分成三个时段:课前、课中、与课后。课前的阅读相当于预习,不打无准备之战,把重要的知识概念或看不懂的知识点、难点做个记号,争取到课堂中解决。课中的阅读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以“本”为“本”,课本知识不能“走马观花”式地阅读,有时候简短的一句话就值得反复推敲、品读。做为总结式的阅读---课后的阅读,它相当于回顾知识,这节课的难点与重点在哪里?有什么收获与反思等等,从课本阅读的三个时段,就读到了知识的本质。

(二)以“外”为辅 增强兴趣

数学阅读也包含课外阅读,如数学课本的“你知道吗?”,它是对课本相应教学内容的历史背景拓展与补充,也有课本以外的课外阅读,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收集有关数学家陈景润和质数的故事,学生在收集中经历查找材料、阅读、筛选,借助课堂交流和分享,汇报收集有关数学家与质数的故事,教师从中提炼出优秀作品设置奖项或提供展示的平台,大大激励了孩子阅读兴趣,他们了解到时新的数学研究动态、拓展了知识、拓宽了知识视野。了解了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感受到中国的数学家陈景润在国内外数学界的影响,通过自主阅读,树立了自己崇拜的“数学偶像”。有了知识的“正迁移”,就能让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良性循环,“内”“外”兼修,孩子们在收集和阅读分享中真正找到乐趣,初步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爱上数学学科的情怀。

二、求同存异 凸显特色促发展

在教学中急需培养学生细心阅读的习惯,有时候可借鉴语文学科的阅读方法,如:重音阅读、咬文嚼字,做标记,重点圈起来,难点标上符号等。但数学阅读也有别于语文阅读,它有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①画图法:数学阅读经常需要把数学语言需要转化为图形语言,化抽象为形象。如“认识平行线”的教学,“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这个概念,看似简单的十几个字,很多学生经常忽略“在同一平面内”这一重要条件。教师可以结合实物或课件演示,借用两支铅笔,把它们放在不同的“面”上,“像这样它们不相交但也不会平行”,异面图形生动形象的演示,把数学的文本语言转化成图形语言,变复杂为简单,疑难问题迎刃而解,这也是数学阅读的画图法魅力所在。②操作法: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中认识“面、棱、顶点”时,可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马铃薯先切一刀形成一个“面”;再切一刀形成两个“面”,两面相交于一条“棱”,再来一刀,三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即时生成、有模有样,动手操作的同时学生就把这三个概念刻画出来了,在“做”中“学”,在“學”中“究”。③“类比转化法”: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完全可以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把相类似的过程推导进行横纵对比,通过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旋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者公式推导都可以用到“半广法”,为什么它们面积计算都要除以二分之一?两者进行类比,相互关联,把一些未知的问题通过联想转化为已学知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综合采用对比、转化的方法,适当拓展一些数形结合的思想。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求“1/2+1/4=?”课本有提议转化成用折纸的方法进行异分母求和,如图,

学生很快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教师相机拓展一下“ 1/2+1/4+1/8”的方法,方法一:可以前两个先通分计算再与第三个再次通分相加;方法二:如图,

认真领会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的关系。把一道计算题转化成图形问题解决,这样用“心”设计,让孩子们知道这道计算题居然可以转化成求“1-1/8”,如果像这样的三个数相加可以转化成画图来解决,那“1/2+1/4+1/8+1/16”呢?是不是也可以转化成“1-1/16”来解决?计算题转化成图形的问题,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阅读把一个数学文本语言和图形语言“天造地设”的完美结合,感叹数学的神奇魔力。

三、实践课堂 自主学习促细心

笔者在一次备课组活动中感受到数学阅读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新授《字母表示数》中字母的简写规则,老师准备了三套方案:第一种方案:字母的简写规则概括为四个知识点,让学生“记忆”,效果不好:老师代劳式的阅读,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第二种方案:字母的简写规则设计成字母王国的一段小视频:创设一个情境,由情境中的“国王”介绍含字母的式子简写规则。这种方法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眼球,课堂气氛良好,学生听课热情高涨,这种“视觉”阅读有一定的效果。第三次在备课组的共同探讨下,教师改进了教学方式:安排学生先从字面上阅读课本字母简写规则,让学生了解、理解规则,将知识转化成自己能理解的文字,学习用自己的语言与同伴表达交流;教师引导并测评,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等方式,再次精读,规避了一些易错点,最后规则得以灵活正确地应用。实践证明这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比代劳式阅读或填鸭式教学来得更有效!通过从表及里,思维火花的碰撞,再内化为知识的一个过程,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搭建平台 弘扬文化促提升

数学阅读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通过数学阅读他们认识了“祖冲之与圆周率”、“刘徽的割圆法”、“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等知识,也了解了一些数学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黄金分割的应用、CT技术、布丰投针等。教师应因势利导,推荐优秀读物,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为学生提供一些供选择的阅读材料的平台,如订阅《数学画报》《小学生数学报》等,通过数学知识网站收集资料,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如课前三分钟交流:今天介绍某一个数学家的故事,明天出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教师也可以放手让孩子们写一些读书心得、数学日记、制作一些“数学手抄报”等,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积累,再利用网络平台或一些订阅的书刊完成一些质量很高的作品,往往这些内容集数学与人文、科学、历史于一身,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学习的乐趣,迫切成为知识的传播者。通过拓展阅读,孩子们知道“半斤八两”、“得寸进尺”、“七尺男儿”这些怎么换算成现代的“米”或“厘米”,如在《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赵云、张飞身高“八尺”是多高?曹操身高“七尺”又是多少?难道古人都那么高吗?折算成现在的长度单位究竟是多少?这些内容极具趣味性、挑战性和科学性,孩子们不但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对数学阅读的兴趣。数学阅读既让孩子们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也培养了孩子们爱国热情,拓展了他们的数学视野,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弘扬数学文化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数学阅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基本能力,小学生应该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恰当选择阅读材料,掌握好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加强数学阅读,学习数学文化,提升自身的学习自主能力,提高数学素养,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仇传剑.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93):81-82.

[2]张素坤.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8(06):33.

[3]苏锦彬.对小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06):68-69.

猜你喜欢

求同存异培养习惯数学文化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求同存异教学原则的应用
指导一年级学生写好字的策略与方法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如何构建有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腾讯、阿里系银行“求同存异”